那场发生在玻璃花房里、看似随意的对话,如同水面上的涟漪,轻轻荡开后又悄然平息。日子照常流淌,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有些东西,在顾晏舟的心底,已然不同。
夜深人静时,他再次独自一人留在书房。台灯下,那幅《共生之城》的手稿被小心地摊开。他没有像之前那样带着审视的目光去探究笔触与线索,这一次,他的眼神更像是在凝视一件失而复得的珍宝,带着一种沉静的、近乎虔诚的温柔。
指尖虚悬在纸面上,沿着那流畅而充满想象力的线条缓缓移动,他仿佛能感受到多年前那个年轻灵魂的温度与脉搏。那样耀眼、不受拘束的才华,如同未经雕琢的钻石,本应在更广阔的天空下熠熠生辉。
究竟是什么,让这颗钻石选择了自我隐藏,收敛起所有的光芒,甘愿被尘埃覆盖?
他想起了她偶尔流露出的、与世无争的淡然,想起了她眼底深处有时会一闪而过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寂寥。那或许并非天性,而是风暴过后,留下的寂静废墟。
心疼的感觉,如同细密的藤蔓,悄然缠绕上心脏。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触摸到了真相的边缘。那个“Sue”,九成九就是苏晚。她那段看似空白的过去,必然藏着不为人知的伤痛或不得已的苦衷。
他可以轻易地找到更多证据,甚至可以安排人去欧洲调查那个“匿名藏家”,或者直接拿着这幅手稿,温和却不容回避地向她求证。
以他顾晏舟的能力和手段,撬开一个秘密,并不难。
但是,他没有。
他凝视着手稿上那个自信飞扬的“Sue”字签名,又想起如今苏晚那双大多数时候沉静温和、偶尔会因为他的靠近而泛起羞涩涟漪的眼眸。
他想要的,从来不是被逼问出来的、支离破碎的真相。
他想要的,是她心甘情愿的、全然的信任与交付。
如果揭开伤疤会让她再次疼痛,如果追问过去会让她感到不安甚至逃离,那他宁愿让这个秘密继续沉睡。
比起满足自已的好奇心和解开谜团的掌控欲,他更在乎的,是她的感受,是她此刻留在他身边的那份安心与宁静。
良久,他缓缓卷起手稿,动作极其轻柔,仿佛怕惊扰了某个沉睡的梦。他没有将它锁进保险柜,而是找出了一个特制的、能恒温恒湿防氧化的仿古画筒,将手稿小心翼翼地放入其中。
然后,他起身,走到书房一角那个嵌入墙壁的、存放着他最私密物品的红木书架前。这里没有商业文件,只有一些绝版的书籍、几件颇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以及……他母亲留下的一些遗物。
他腾出一个位置,将这个看似普通的画筒,与其他被他珍视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这个举动,意义非凡。
这不仅仅是一种收藏,更是一种无声的宣告——他将她的过去,无论其原本样貌如何,都视作了值得被他郑重珍藏的一部分。他接纳的,是完整的她,包括那些她尚未准备好展示的角落。
做完这一切,他关上了书架的门,落锁。
钥匙被他收入抽屉深处。
他知道答案,但他选择了等待。等待时间抚平她心底可能存在的褶皱,等待她积累足够的勇气,等待她真正地、完全地信任他,愿意亲手为他打开那扇通往她过去的大门。
这是一种成熟的、深沉的爱的表达——不是占有式的探究,而是守护式的包容。
回到书桌前,他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沉静而坚定。
他会为她营造一个足够安全、足够温暖的港湾,让她不必再害怕过去的阴影。他会用行动告诉她,无论她曾经是谁,无论她经历过什么,在这里,在他身边,她都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
而当那一天到来,她愿意主动向他袒露一切时,他会告诉她,他早已知道。并且,他从未在意。
珍藏的深意,在于理解,在于等待,在于那份超越真相本身的、厚重的珍惜。
夜色渐深,书房里的灯光依旧温暖。顾晏舟拿起一份文件,重新投入工作,仿佛刚才那段内心的波澜从未发生。
只是,在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又多了一份需要他用心去守护的、关于她的秘密。而这份守护,将比任何追问都更有力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