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理念基石奠定之后,接下来便是搭建团队,将宏图变为现实。顾晏舟与苏晚深知,要实现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仅靠他们两人或从现有体系中抽调人手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寻找并培养一批全新的、拥有跨界思维和无限潜力的。
这一次,苏晚主动承担起了团队搭建的核心任务。她的目标并非仅仅招募成熟的设计师或工程师,而是要建立一个能够孕育未来设计力量的。
她没有选择常规的猎头或高端招聘会,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全球顶尖的设计院校和那些充满活力、尚未被传统行业规则完全同化的年轻创意社群。
第一站,她亲自前往了她的母校,也是世界顶级设计学院之一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她没有举办盛大的宣讲会,而是与学院合作,开展了一场名为未来界面:当设计遇见生物智能的小型深度工作坊。
工作坊里,她没有展示的宏伟蓝图,而是抛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议题:如何设计一种能够与城市植物群落进行情感交流的公共装置?
议题一出,立刻激发了在场年轻学子们的浓厚兴趣。苏晚穿梭在学生之间,观察着他们的草图、模型和激烈的讨论。她不只是评判者,更是引导者和同行者。她会蹲在一个正在用废弃电路板和苔藓制作模型的学生旁边,认真询问其背后的逻辑;也会与另一个试图用代码模拟植物生长韵律的学生,探讨算法如何体现生命力。
她的专业、亲和以及对跨界探索的真挚热情,迅速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和崇拜。
工作坊结束后,她没有立刻发出录用通知,而是向其中几位表现出非凡潜力的学生发出了星璇预备营的邀请。这是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带薪实习项目,入选者将直接进入位于京市的核心实验室,在苏晚和资深导师的带领下,参与真实的早期项目研发。
我不需要你们现在就拥有完美的技能,苏晚对入选的年轻人们说,我需要的是你们打破常规的勇气、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以及最重要的——愿意学习、愿意合作、愿意失败并重新开始的开放心态。
与此同时,顾晏舟则利用星河资本的庞大网络,从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物色那些不仅技术过硬,并且对设计与人文抱有浓厚兴趣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他的面试问题往往出其不意:
如果你设计的AI算法有了审美偏好,你会如何处理?
如何向一位从未接触过智能设备的老人,解释你开发的沉浸式交互系统?
他要找的,不是冰冷的代码执行者,而是能够理解并认同理念,愿意与设计师平等对话、共同创造的技术伙伴。
这些来自不同星球般的年轻人——有的头发染成彩虹色,满手颜料;有的穿着格子衬衫,言必称算法架构——最初在实验室相遇时,彼此眼中都带着好奇与些许隔阂。
苏晚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无形的壁垒。她没有强行说教,而是精心设计了系列项目。例如,让一位工业设计师和一位材料科学家在四十八小时内,共同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设计并制作出一把既能承重又极具美感的椅子;或者让一位交互设计师和一位数据可视化专家,合作将一组枯燥的城市交通数据,转化为一场震撼人心的沉浸式艺术体验。
在一次次紧密的合作、争吵、磨合与最终共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中,那道横亘在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坚冰,开始悄然融化。设计师开始理解技术实现的边界与可能性,工程师则学会了欣赏那些无法用数据量化,却至关重要的与。
顾晏舟和苏晚如同园丁,为这批精选的种子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顶级的资源、绝对的自由度、包容失败的氛围,以及最重要的,两位创始人身先士卒的引领和毫无保留的指导。
他们不仅仅是在组建一个团队,更是在播种,在培育。他们相信,这些年轻的力量,将在这个独特的熔炉里,淬炼出属于未来的设计语言,成为点亮星河的新生璀璨星辰。团队的建设,关乎的当下,更决定着它能否拥有持续闪耀的未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