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17 章:电波跨千里?民防筑壁垒?敌舰露踪迹
八月初十?辰时?京城军工总院
辰时的京城笼罩着一层薄雾,军工总院的测试场上却早已人头攒动。赵小匠带领工匠们将无线电发射装置固定在高台上,天线拉伸至三丈高,铜线圈经过三次优化,表面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膜,以增强信号传导;五十里外的通州码头、二百里外的天津卫、五百里外的沧州驿站,乃至千里之外的山东登州港,都已布置好接收装置,每个站点安排三名工匠值守,随时准备记录信号情况。
陆砚昭与朱厚照站在测试台旁,目光紧盯着赵小匠手中的信号发生器。“陛下,此次测试若能成功,登州港的信号可实时传回京城,宁波港距离京城约一千二百里,再优化一次天线,便能实现两地实时通讯。” 赵小匠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语气中带着期待与紧张。朱厚照点头:“开始吧,朕与陆兄都等着好消息。”
随着赵小匠一声令下,工匠按下发射按钮,信号发生器发出 “滴滴答答” 的规律声响,指示灯交替闪烁。众人屏息等待,半个时辰后,通州码头传来反馈 —— 信号清晰;一个时辰后,天津卫的信鸽带回纸条,上面写着 “信号稳定,代码准确”;两个时辰后,沧州驿站的快马抵达,汇报 “接收无中断,可清晰翻译”。
最关键的时刻在午时到来 —— 千里之外的山东登州港,通过驿站快马传递的消息终于送到:“登州港于巳时三刻收到‘大明水师,守疆卫国’信号,代码完整,无任何误差!” 赵小匠激动得跳起来,工匠们也欢呼雀跃,朱厚照更是开怀大笑,拍着陆砚昭的肩膀道:“陆兄!千里传信真的成了!有此利器,宁波港的敌情再也不用等信使奔波数日,我们的应对也能快人一步!”
陆砚昭看着手中的信号记录,眼中满是欣慰:“赵院长辛苦了!立刻安排工匠批量生产,优先给浙江宁波港、福建泉州港各配备十套无线电装置,确保前线与京城、各港口之间能实时通讯。” 赵小匠躬身应道:“属下遵令!今日便启动量产,十日内可完成首批装置交付!”
同一时刻,浙江宁波港的训练场上,三千名民防队队员正列队训练。队员们大多是年富力强的渔民,身着统一的蓝色短褂,腰间别着短刀,手中拿着林墨为他们特制的简易望远镜与信号旗 —— 望远镜镜片由军工总院加急赶制,镜筒刻有刻度,可估算船只距离;信号旗分为红、黄、蓝三色,对应 “发现敌情”“敌军靠近”“请求支援” 三种指令。
林墨与夜枭营统领站在高台上,看着队员们进行信号传递训练。老渔民陈阿福手持望远镜,对准海面远处的一艘渔船,快速估算:“报告统领!东南方向,距离约三里,疑似渔船一艘,无异常!” 说完,他举起黄色信号旗,按照规定动作挥舞三下。旁边的年轻渔民立刻接力,将信号旗传递给下一个岗哨,直至传到岸边的海防指挥部。
“很好!” 林墨高声赞扬,“大家记住,你们的眼睛就是海防的第一道防线,发现任何可疑船只,无论是否确定为敌军,都要第一时间传递信号。宁波港的暗礁与洋流你们比谁都熟悉,战时还要引导战船避开危险区域,协助运输弹药与伤兵。”
训练间隙,陈阿福走到林墨身边,递上一张手绘的宁波港海图:“统领,这是俺祖辈传下来的海图,标注了二十多处暗礁与洋流死角,敌军战船若不熟悉情况,很容易触礁。俺已让民防队的兄弟们都记熟了,保证战时能派上用场。” 林墨接过海图,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详细而精准,不禁感慨:“有你们这些老渔民在,宁波港的防务更有把握了!”
未时的福建泉州港,阳光正好。萧策站在码头,看着三艘修复完毕的 “靖海号” 战船缓缓驶出港口,进行试航。战船的船舷已修补完好,新更换的蒸汽机齿轮运转平稳,航速比之前提升了一成;甲板上,登船作战部队的士兵们正进行模拟训练,他们分成小组,手持 10 连发步枪,配合枪刺开展登船突袭,动作利落,默契十足。
“萧统领,军工总院送来的五套无线电装置已接收,是否现在安装到战船上?” 一名工匠上前汇报。萧策点头:“立刻安装,每艘战船配备两套,一套用于与京城通讯,一套用于与宁波港联络。另外,通知各营将领,明日召开协同作战会议,制定支援宁波港的预案,一旦联合舰队出现,我们要能在三日内启航。”
工匠领命而去,萧策走到登船作战部队的训练场地,看着士兵们演练。来自泉州本地的士兵林虎,连续完成三次登船刺杀,枪刺精准刺穿靶心,他擦了擦汗,对萧策道:“统领,我们都盼着早点去宁波港,让洋鬼子与倭寇尝尝咱们的厉害!上次虎门决战没赶上,这次绝不能错过!” 周围的士兵纷纷附和,士气高涨。萧策笑着点头:“放心,只要联合舰队来犯,咱们定有机会并肩作战,守护大明海疆!”
酉时的宁波港海面,夕阳将海水染成橘红色。一艘看似普通的渔船缓缓行驶在海域外围,船上的渔民穿着粗布衣裳,手中拿着渔网,眼神却不时瞟向宁波港的炮台与战船 —— 这是日本倭寇派出的侦查船,船上五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浪人,伪装成渔民,打探宁波港的防务部署。
“头儿,宁波港的炮台比上次多了五座,还有三艘大船在巡逻,看起来不好对付。” 一名浪人低声对为首的头目说,手中悄悄绘制着防御分布图。头目冷哼一声:“再厉害也挡不住咱们的联合舰队!注意观察他们的巡逻规律,尤其是夜间的换岗时间,记下来回去汇报给马科斯大人。”
两人正说着,远处驶来一艘民防队的巡逻小船,陈阿福站在船头,手持望远镜观察。“那艘渔船不对劲,行驶路线太刻意,不像是捕鱼的。” 陈阿福皱起眉头,对身旁的队员道,“靠近看看,若他们有异常,立刻发信号。” 巡逻小船缓缓靠近,倭寇见状,连忙假装撒网,掩饰紧张。
陈阿福注意到渔船的船底有修补的痕迹,且船舷两侧隐约能看到隐藏的刀鞘,心中立刻警觉。“你们是哪里的渔民?怎么到这一带捕鱼?” 陈阿福高声问道。倭寇头目强装镇定:“俺们是舟山来的,听说这边鱼多,就过来看看。” 陈阿福冷笑:“舟山的渔船不会不认识这一带的暗礁,你们的船行驶路线避开了所有危险区,倒像是提前探过路的。”
倭寇头目见被识破,突然从腰间拔出弯刀,大喊:“动手!” 两名浪人扑向陈阿福,却被早有准备的民防队员用短刀挡住。陈阿福趁机举起红色信号旗,快速挥舞 —— 岸边的海防部队看到信号,立刻派出战船支援。倭寇见势不妙,想要驾船逃离,却被民防队的巡逻船拦住去路,最终五名倭寇全部被生擒。
亥时的宁波港海防指挥部,灯火通明。林墨坐在主位,面前跪着被生擒的倭寇头目,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从倭寇身上搜出的防御分布图。“说!你们是谁派来的?联合舰队什么时候抵达宁波港?” 林墨语气冰冷,目光如炬。
倭寇头目起初还想抵抗,被民防队员拿出搜出的分布图后,终于松口:“是…… 是马科斯大人派我们来的,联合舰队已在马尼拉汇合,共有佛郎机战船三十艘、葡萄牙战船二十艘、倭寇战船十艘,还有三万名士兵,预计八月底抵达宁波港,计划趁夜色偷袭炮台。”
林墨立刻让人将审讯结果整理成密报,同时启动刚送达的无线电装置,准备将情报传回京城。工匠调试好设备,按下发射按钮,“滴滴答答” 的信号穿过夜空,朝着千里之外的京城传递。半个时辰后,京城军工总院传来反馈 —— 信号接收清晰,情报已成功送达。
林墨看着无线电装置上闪烁的指示灯,心中感慨:“有了这东西,再也不用等信使跑断腿了。” 他随即下令:“加强夜间巡逻,民防队与海防部队轮流值守,炮台加装探照灯,绝不让敌军的偷袭计划得逞!” 将领们齐声应道:“属下遵令!”
八月十一?辰时?京城枭龙卫议事厅
辰时的议事厅内,陆砚昭正看着从宁波港传来的无线电情报,朱厚照也亲自前来,与徐阶、张鹤鸣等人商议应对之策。“联合舰队八月底抵达,比预期提前了十日,且计划夜袭炮台,我们必须做好应对。” 陆砚昭指着地图上的宁波港炮台位置,“建议在宁波港周边增设五座临时炮台,配备神威轻型火炮,用于应对夜间偷袭;同时,调两艘‘镇海号’战船提前抵达宁波港,加强海上防御。”
张鹤鸣点头赞同:“臣立刻协调工部,加快临时炮台的建造材料运输,确保八月二十日前完工;‘镇海号’战船明日便可从泉州港出发,预计五日内抵达宁波港。” 徐阶补充道:“可通知朝鲜、安南,让他们按同盟约定,派战船在宁波港东侧海域巡逻,形成外围防线,防止联合舰队绕后偷袭。”
朱厚照站起身,语气坚定:“就按你们说的办!宁波港是大明海贸的重要港口,更是海防的关键防线,绝不能失守!陆兄,你准备何时前往浙江统筹指挥?” 陆砚昭躬身回道:“臣计划明日启程,待‘镇海号’战船抵达后,与林墨、夜枭营统领制定详细作战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议事结束后,陆砚昭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军工总院的方向,心中充满信心 —— 无线电已通千里,民防队已成壁垒,战船与炮台整装待发,只要君臣同心、军民协力,定能在宁波港再次挫败联合舰队的阴谋,守护好大明的海疆。
午时的宁波港西侧,工匠们正忙着搭建临时炮台的地基。民防队的队员们主动前来帮忙,扛着木材与石材,引导工匠避开暗礁区域。陈阿福带着几名老渔民,用锄头挖开地面,指着地下的岩层说:“这里的岩层坚硬,适合做炮台地基,能承受神威火炮的后坐力。”
林墨站在一旁,看着军民协作的场景,嘴角露出笑容。夜枭营统领走过来,递上一份夜间巡逻计划表:“统领,夜枭营与民防队分成五组,每组六百人,从戌时到寅时轮流巡逻,每组配备两架探照灯与两套无线电装置,确保有情况能及时通报。” 林墨接过计划表,满意点头:“很好,重点关注西侧暗礁区与东侧港口入口,这两处是敌军最可能偷袭的位置。”
海面上,三艘 “靖海号” 战船缓缓驶过,士兵们在甲板上练习夜间射击,枪口绑着荧光布条,以适应暗光环境。远处的民防队巡逻船穿梭往来,与战船形成呼应,构成一张严密的防御网。宁波港的空气中,虽弥漫着大战将至的紧张,却也透着一股军民同心、众志成城的坚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