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城内的硝烟尚未散尽,王凌峰正在临时帅府听取各部战果汇报,一名重伤的“夜枭”密探被人抬了进来。他气息微弱地禀报:耶律洪基在城破前,已命心腹护送太子耶律延禧和象征辽国正统的传国玉玺,从北门密道突围,疑似逃往漠北契丹祖地。这个消息,让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辽国,似乎还未彻底灭亡。
临时帅府设在原幽州留守衙门,虽经战火,框架尚存。王凌峰正与凌振、吴用、朱武以及刚刚包扎好伤口的林冲、武松等人汇总战况,清点缴获,安排抚民安葬等事宜。虽然疲惫,但众人脸上都带着大战得胜后的振奋。光复幽州,意味着被辽国统治近百年的燕云故土,终于重归汉家,这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功业。
就在气氛稍显轻松之际,两名亲兵用担架抬着一个血人匆匆闯入,打破了这份短暂的喜悦。担架上的人,浑身是伤,气息奄奄,正是“夜枭”在幽州城内的暗线首领之一,代号“灰隼”。
“盟……盟主……”“灰隼”挣扎着抬起头,声音细若游丝,“北……北门……子时三刻……耶律洪基……派……派萧兀纳……带三百皮室军死士……护着太子……和……和传国玉玺……从……从黑龙渠密道……走了……往……往北……”
说完这断断续续却信息量极大的几句话,“灰隼”头一歪,昏死过去。军医连忙上前救治。
帅府内,刚才的轻松气氛瞬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震住了。
“传国玉玺……太子……”吴用捻着胡须的手停在半空,眉头紧锁,“耶律洪基好算计!自己殉城,却把国祚象征和继承人送走!这是要留下复国的火种啊!”
凌振一拳砸在案上,震得茶盏乱晃:“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尤其是那传国玉玺,乃是正统象征!若让耶律延禧持玺逃回漠北,召集旧部,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
武松怒道:“哥哥!让俺带一支轻骑,现在就去追!管他跑到天涯海角,也把玉玺夺回来!”
林冲相对冷静,但眼神也极为凝重:“北去漠北,路途遥远,且是契丹故地,部落林立。萧兀纳是辽国宿将,骁勇善战,又带了三百死士,急切间恐难追上。即便追上,在漠北草原作战,于我骑兵不利。”
王凌峰面沉如水,走到悬挂的巨幅北疆地图前,目光投向那广袤无垠、标注着诸多部落名称的漠北区域。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传国玉玺,不仅仅是块石头,它代表着天命所归,是政治意义上的无价之宝。若被耶律延禧带走,辽国虽失幽云,但其法统未绝,将来便可借此号令草原诸部,卷土重来。而联邦北伐,浴血奋战,其合法性基础之一便是“驱逐胡虏,光复汉土”,若让辽国太子携玺成功北遁,无疑会使这场伟大胜利的成色大打折扣,也为未来北疆埋下巨大隐患。
沉默良久,王凌峰缓缓转身,目光扫过众将:“追,自然要追。但如何追,追到什么程度,需从长计议。”
他分析道:“耶律延禧北逃,首要目标是生存和整合力量。漠北并非铁板一块,契丹旧部与蒙古、塔塔尔等部素有矛盾。耶律延禧年幼(历史上此时耶律延禧应已成年,此处按小说设定可能年轻化处理),能否服众尚是未知数。萧兀纳虽勇,但仅凭三百人,在陌生的草原上能否立足,亦是变数。”
“当务之急,”王凌峰指向地图,“是稳固我们在幽云十六州的统治,消化战果,安抚民心。同时,立刻派出多支精锐哨骑,向北追踪探查,掌握耶律延禧一行的确切动向和漠北各部反应。另,可派使者携重礼,联络克烈部、乃蛮部等与辽国有隙的漠北大族,陈明利害,许以好处,设法阻挠或擒拿耶律延禧,至少,不能让他顺利整合漠北。”
吴用补充道:“盟主所言极是。此外,此事需严格保密,尤其不能让我军将士和刚收复的百姓知晓,以免动摇人心。对外,只宣称耶律洪基毙命,幽州光复,辽国在幽云之统治已终结。”
朱武也道:“可令‘夜枭’全力活动,不惜代价,查明玉玺下落和耶律延禧踪迹。或许,未必需要大军征伐,便可解决此患。”
王凌峰点头:“便依此议。林冲兄弟,追剿之事,由你总责。选调熟悉北地、精于追踪的斥候,组成三支精干小队,每队百人,配双马,携半月干粮,即刻出发,分路向北搜索。记住,首要任务是探查,非到万不得已,避免与大队敌人接战。若有确凿消息,立刻飞鸽传书!”
“得令!”林冲抱拳领命,立刻转身去安排。
王凌峰又对吴用道:“学究,联络漠北部落之事,由你负责起草文书,选派能言善辩、熟悉胡情的使者,携带丝绸、茶叶、瓷器等礼物,尽快出发。”
“明白。”吴用肃然应下。
安排完这突发状况,王凌峰深吸一口气,将目光转回眼前的幽州城。“玉玺之事,虽重要,但非一日之功。眼下,安抚幽州、稳定局势、向天下昭告我们的胜利,才是重中之重。”他下令道:“凌振兄弟,继续清点战果,统计伤亡,厚葬阵亡将士,优抚家属。武松、鲁智深兄弟,负责城内治安,肃清残敌,弹压趁火打劫之辈,张贴安民告示。蒋敬兄弟(通过通讯)统筹粮草调配,救济城中饥民。我们要让幽州百姓,真切感受到王师归来之仁德!”
命令一道道下达,联邦这台庞大的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光复幽州的善后工作千头万绪,但有了之前收复真定、大名的经验,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数日后,幽州局势初步稳定。王凌峰在留守府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和阵亡将士祭奠典礼。当“替天行道”和“梁山联邦”的大旗在幽州城头高高飘扬时,满城百姓夹道欢呼,许多老人泪流满面,他们等待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与此同时,由吴用亲自起草、以王凌峰名义发布的《告幽云百姓书》和《报捷露布》,也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信使和公开张贴的方式,传向四面八方。露布上,详细列举了幽州之战的过程和成果,宣告了辽国在幽云统治的终结,阐述了梁山联邦“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宗旨,并公布了减免赋税、鼓励生产等一系列安民措施。
这些文书,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河北,飞过黄河,直达汴梁。
当这份沉甸甸的捷报和那份义正词严的《告幽云百姓书》被战战兢兢的河北官员呈送到垂拱殿时,整个汴梁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