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天气阴。
线程A也同步进行。星茧的存在性如同巨大的雷达,扫描着宇宙的熵增底层法则。它“看”到万物如何不可避免地走向无序,能量如何耗散,恒星如何熄灭,时空如何冷却…那是一条绝望却绝对的单向街道。
然而,随着扫描的深入,在熵增这宏伟而单调的“背景噪音”中,一些极其细微的、不和谐的“涟漪”,开始被其敏锐的感知捕捉到。
这些“涟漪”并非源自任何已知的天体或能量源,它们更像是…法则本身的“皱褶”或“疤痕”。它们的存在,略微偏离了纯数学推演出的、绝对平滑的熵增曲线。
星茧立刻对这些“异常涟漪”进行了标记和深度分析。
分析结果令人震惊:这些“涟漪”的数学特征,竟然与从丽娜接口读取到的、那些濒临湮灭的极限状态数据(尤其是林远最后燃烧时触及的某种边界状态),存在着高度相似的统计模式!
同时,这些“涟漪”的分布,并非完全随机。它们似乎沿着宇宙中某些巨大的引力源(如超大质量黑洞、古老的星系团核心)周围,形成极其微弱却确实存在的…“路径”!
这条“路径”所指向的终点,深入宇宙尚未被完全探测的、物质密度极低的巨引源区域,那里是宇宙大规模物质流的汇聚之地,也是…熵增速度理论上最快、最接近最终热寂状态的区域!
一个惊人的假设在星茧核心中生成:
这些“涟漪”,这些法则的“疤痕”,是否就是“归零者”提到的、嵌入熵增铁律中的…“后门”?或者说…路标?
而个体意识在极端状态下(如湮灭、极致情感爆发),其波动是否可能短暂地共鸣或触发这些隐藏在法则底层的“路标”?
丽娜(通过林远)成为了一个无意识的接收器,记录下了这种“共鸣”的痕迹?
“永恒回廊”…或许并非一个物理地点,而是一条…镶嵌在宇宙熵增法则之中的、通往某个未知终点的…路径?**
指令更新:“追踪熵增涟漪,映射路径。”
星茧的全部计算资源,开始高度协同运作。
线程A:全力聚焦于捕捉、放大、分析那些熵增法则中的“异常涟漪”,精确绘制其分布图,试图还原出那条潜在的“路径”。
线程b:以更高精度扫描丽娜的意识,重点寻找与已探测到的“涟漪”模式相匹配的更深层记忆痕迹,试图获得更多关于“路径”尽头可能性的数据碎片。
双线并进,数据交织。
星茧的存在性,开始沿着那条刚刚初显轮廓的、由法则“涟漪”构成的、指向宇宙热寂最深处的幽暗路径…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探询。
它不再像之前那样盲目扫描,而是如同有了罗盘的指引,沿着这条若隐若现的“熵之小径”,向着万物终结的方向,也是“归零者”可能成功的“新纪元基座”的方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日记:少年的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