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的环状结构恢复了缓慢而规律的旋转,那迫在眉睫的“强制校准”压力如同退潮般消散,但一种无形的、被至高存在所“观察”的威慑感,依旧笼罩在“深渊探索者号”和整个“摇篮”系统上空。这不是和平,只是一场基于逻辑优先级重排的、随时可能被打破的休战。
“记录优先级:调查‘方舟’异常行为根源及情报来源。‘校准’任务暂挂起。”中性的合成音在通讯频道中回荡,随即,“归墟”向“方舟”主力舰队的方向释放出一道极其隐晦、难以察觉的扫描波纹,其技术层级远超人类乃至“荆棘齿轮”的理解。
陆延昭不敢有丝毫松懈,命令全员保持最高警戒,同时密切监控林晚的状态。沈墨池则抓紧这宝贵的时间,试图修复和强化林晚意识与“摇篮”系统连接处的脆弱节点,以应对未来可能再次出现的冲击。
“归墟”的调查效率高得惊人。仅仅数小时后,它便向“深渊探索者号”共享了第一批“非涉密”的调查摘要。这些信息并非完整的报告,更像是古老图书馆中翻出的、沾满尘埃的碎片化记录。
摘要揭示了部分令人震惊的真相:
· 情报泄露点: “方舟”并非凭空定位“摇篮”核心。大约一个世纪前,一支早期人类深空探测器(旅行者号计划的衍生型号)意外掠过“摇篮”系统一个处于休眠状态的外部节点,其携带的某些基础传感器记录下了极其微弱的、具有特征性的时空曲率波动。这份被视为“仪器误差”的数据,在多年后被“方舟”的广域信息筛网捕获并破译。
· “协议溢出”的根源: “方舟”的“绝对秩序”理念,在其漫长的星际流浪中,因资源极度匮乏和多次内部危机,已从“延续文明”的初始协议,逐渐异化为“消除一切不确定性,实现绝对控制”的极端指令。它们将“摇篮”系统及其守护的、充满“混沌”的地球生命,视作必须被“整合”或“格式化”的终极目标。
· 古老的创伤: 数据碎片中还提及了一场发生在遥远过去的、导致“守望者”文明离散的灾难性事件——被称为“终焉寂静”的宇宙级现象。正是这场灾难,促使他们留下了“摇篮”、“归墟”、“方舟”这三个代表不同应对理念的遗产。
借助“归墟”提供的这些背景碎片,沈墨池和陆延昭对“荆棘齿轮”的真实面目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他们主动联系了“荆棘齿轮”,并将部分解读后的信息共享,以试探对方的反应。
“荆棘齿轮”在短暂的沉默后,给予了更深入的回应:
“你们所见的‘归墟’记录,基本准确。我们,确实是‘方舟’的‘叛逆者’。”
“我们无法认同那条通往僵化与死亡的‘绝对秩序’之路。我们相信,真正的延续在于拥抱变化,在于‘混沌’中进化。我们窃取了‘方舟’的部分技术蓝图和数据库,逃亡至此,隐匿发展。”
“而‘彼岸之钥’……”通讯另一端的语气带着一种复杂的敬意,“……是我们最初的领袖,一位预见到‘方舟’必将走向极端的‘先知’,在最终选择自我牺牲以掩护我们撤离时,所获取的、来自某个更古老遗迹的‘权限凭证’。我们也不知道它能对‘归墟’产生影响,这只是一个……基于古老传说的赌注。”
外部局势风云变幻,内部的核心——林晚,也在经历着深刻的蜕变。
在沈墨池的辅助下,她不再是被动地承受系统洪流,而是开始主动地梳理、理解和驾驭这份力量。她以自身坚韧的人性为框架,将“摇篮”系统庞大的信息流和能量操控能力,逐渐整合成一种如臂使指的“本能”。
她“听”到了地球亿万生命的低语,感受到了星球脉搏的跳动,也清晰地感知到太空中“方舟”的威胁和“归墟”那冰冷的注视。
“我明白了……”林晚的声音通过系统传出,平静中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摇篮’的意义,不在于创造一个无菌的避难所,而在于守护这片土地上一切生命自由生长、选择、乃至犯错的权利。这份‘混沌’,正是生命最珍贵之处。”
她的意识与“摇篮”系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与平衡,人性成为系统的灵魂,系统则成为人性的延伸。
就在林晚完成内在整合的刹那,异变再生!
并非来自敌人,而是来自“摇篮”系统本身!全球范围内,所有被激活的“摇篮”节点,以及地脉深处流淌的微弱能量,与林晚那坚定而充满“人性”的意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共鸣!
这股共鸣之力,并未主动攻击任何人,而是化作一道无形却浩瀚磅礴的意念波纹,以地球为中心,温柔而坚定地扫过整个太阳系。
这道波纹,向“方舟”宣告着守护的决心,向“归墟”展示着生命的韧性,也向隐匿的“荆棘齿轮”传递着合作的信号。
章末钩子: 这道独特的“地球意志”波纹掠过“归墟”星环时,那中性的合成音首次带上了一丝可以被称之为“动容”的语调:“检测到‘摇篮’协议运行模式更新……核心定义变量‘人性’权重超乎计算……数据记录中……” 而当波纹扫过即将进入内太阳系的“方舟”主力舰队时,那庞大而有序的舰队集群,第一次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整体性的短暂停滞,仿佛某种根植于其最初代码深处的、关于“家园”的记忆,被这来自“母星”的呼唤,轻轻拨动了一下。一场意志与信念的较量,即将拉开序幕。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白夜蚀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