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槐村的晨光裹着麦香,轻轻落在土坯房的屋顶上。我是被窗外的动静吵醒的 —— 是村民们翻耕麦田的吆喝声,是木犁划过新土的 “沙沙” 声,还有孩子们追逐时清脆的笑声,这些声音像串在麦秆上的露珠,晶莹又鲜活,和三天前那个死寂的村庄判若两人。
推开房门,院坝里已摆着几个鼓鼓囊囊的麻布口袋,老里正正蹲在袋边,用粗糙的手轻轻拨弄着里面的麦种,阳光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泛着柔和的光。听到动静,他抬起头,脸上的皱纹笑成了沟壑:“壮士,醒啦?这是俺们村连夜整理的粮食,都是挑最好的装的,你们去北荒路远,带着能填肚子。”
我走过去,指尖碰了碰麻布口袋 —— 袋里的麦种饱满圆润,还带着阳光的温度,能清晰摸到颗粒间的干爽;旁边另一个袋子里装的是新磨的面粉,凑近能闻到淡淡的麦香,没有一点杂质;还有两个小陶罐,里面是村民们腌制的咸菜和酱菜,罐口封得严实,连一丝气味都没漏出来。
“这…… 太贵重了。” 我下意识想推辞,这些粮食是村民们好不容易保住的收成,是他们下半年的指望,我怎么能心安理得地收下?“你们刚恢复播种,这些粮食该留着自己用,我们带的干粮还够。”
老里正却把口袋往我身边推了推,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真诚:“壮士,这粮食不是普通的吃食,是俺们枯槐村的‘心意粮’。之前俺们村遭咒,连口吃的都快没了,是你们救了俺们,救了这地。这些粮食,是地脉醒了之后结的第一茬好粮,带着地的气,你们带着,不仅能填肚子,还能沾沾地的福气,路上少遭难。”
【第一幕:粮里藏情见真意,手作温度暖征途】
围着院坝的村民们也纷纷开口,手里还拿着各自的小物件 —— 张婶手里捧着个布包,里面是刚烙好的麦饼,还冒着热气:“壮士,这饼是用新磨的面粉烙的,软和,你们路上饿了就能吃,不用生火。”;李叔扛着个竹编的粮筐,里面装着晒干的红薯干:“这红薯干耐放,泡在水里就能吃,还甜,给小木当零嘴。”
小木抱着灵虫笼跑过来,灵虫们的绿光落在麦饼上,轻轻晃了晃,像是在认可这饼的香气。“张婶,这饼好香呀!”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咬了一小口,眼睛立刻亮了,“好软!好好吃!”
张婶笑得眼睛都眯了:“小木喜欢就多带点,婶子给你们烙了整整一布包,够你们吃好些天。” 她擦了擦手上的面粉,又从怀里摸出个针线包,“这里面是婶子连夜缝的针和线,你们路上衣服破了能补,针线包上还绣了个小槐树,你们看到它,就想起俺们枯槐村。”
我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鼻子发酸。这些粮食和物件,不是什么金银珠宝,却是村民们能拿出来的最珍贵的东西 —— 麦种是他们未来的希望,面粉是他们舍不得吃的新粮,红薯干是他们藏在地窖里的储备。他们把最珍视的东西送给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厉害,而是因为我们守护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份心意,比任何贵重的器物都沉重。
老里正蹲在麦种袋边,用手抓了一把麦种,递到我面前:“壮士,你看这麦种,颗颗饱满,这是地脉醒了才有的好粮。俺们给你装了两袋,一袋你们路上吃,另一袋你带着,要是遇到其他遭难的村庄,就把麦种分给他们,让他们也种上,让地脉的气传下去,让更多人能有饭吃。”
我的指尖触到麦种,饱满的颗粒带着微微的硬度,却又透着温润的土气 —— 这是地脉滋养的温度,是村民们守护的温度。突然想起从江南出发时,苏墨卿送的那本《地脉吟》,书页里夹着的脉灵草;想起楚地蛟龙送的龙珠,珠身流转的水脉光;想起燕地护脉侯的古契,石上刻着的地脉纹;现在,又多了枯槐村的 “心意粮”,袋里装着的麦香与土气。这些东西,串联起了我们护脉的旅程,也串联起了天下百姓的心意。
【第二幕:粮传希望承使命,麦香引途向远方】
我们跟着老里正去看村里的麦田,田里已播下新的麦种,村民们正用木桶往田里浇水,清水顺着土沟渗进新翻的土里,泛起淡淡的青晕 —— 是地脉气在跟着水流动,滋养着刚种下的种子。
“俺们把最好的麦种留了三成,一成自己种,一成给你们,还有一成准备分给邻村的人。” 老里正指着远处的土坡,“邻村也遭了点小咒,只是没俺们村严重,俺们把麦种送过去,再跟他们说解咒的法子,让他们也能好好种地,好好过日子。”
我突然明白,老里正让我们带麦种,不只是让我们路上吃,更是让我们把 “希望” 传下去。这麦种不仅是粮食,更是地脉苏醒的证明,是解咒的经验,是村民们对其他受难者的牵挂。护脉从来不是孤立的,一个村庄的苏醒,能带动一片村庄的希望;一个人的守护,能唤起一群人的勇气。
苏清月把麦种装进我们的行囊时,特意留出了一个小口袋,里面装了些混合着赵地土脉气的麦种:“这些麦种带着赵地的土脉气,到了北荒,要是遇到土脉枯竭的地方,或许能用来试探地脉的生机,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周玄则把村民们送的咸菜罐仔细绑在骆驼背上,还在罐边垫了软布,防止路上碰碎:“这些咸菜能补充盐分,北荒苦寒,多吃点咸的能抗寒,村民们想得真周到。”
小木把红薯干小心翼翼地放进灵虫笼旁边的小袋子里,还时不时拿一根出来,分给围过来的孩子:“这些红薯干好甜,你们也尝尝!等我们从北荒回来,再跟你们一起吃新收的麦子!”
孩子们欢呼着接过红薯干,眼里满是期待,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还把自己编的麦秆小蚂蚱送给小木:“小木哥哥,你一定要回来呀!俺们等你一起看麦子成熟!”
【第三幕:槐村送别承心意,麦香伴途守初心】
准备离开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送行,手里拿着各自的小礼物,跟在我们的骆驼后面,一直送到村口的老槐树下。老槐树上的新绿在风里轻轻晃动,像在挥手告别。
老里正握着我的手,久久没有松开,手里的老茧蹭过我的掌心,带着温暖的触感:“壮士,俺们没啥能送你们的,就这几袋粮食,几句心里话。到了北荒,要是累了、难了,就想想这麦种的香,想想这地的气,想想还有俺们这些等着你们的人,就一定能挺过去。”
我用力点头,把老里正的话记在心里。接过他递来的麦种袋,沉甸甸的,不仅是粮食的重量,更是心意的重量。“老里正,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破了北荒的阵,让天下的地脉都恢复安宁,让所有的村庄都能种上好粮,吃上饱饭。”
骆驼的蹄子踏在新翻的土路上,身后是村民们的挥手和呼喊,身前是通往北荒的远方。行囊里的麦种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和怀里的玉如意、龙珠、寒脉晶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温暖的力量,顺着血脉淌遍全身。
小木坐在骆驼上,怀里抱着灵虫笼,手里拿着麦秆小蚂蚱,时不时闻闻身边的红薯干,脸上满是笑意:“陈大哥,这麦种好香呀!灵虫说它们喜欢这香味,说这是‘希望的味道’。”
我望着前方的地平线,阳光正慢慢升起,把土路染成金色。行囊里的麦香越来越浓,像在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突然明白,这些粮食不仅是征途上的补给,更是一种信念的支撑 —— 它们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在孤军奋战,我们的背后,有无数像枯槐村这样的村庄,有无数像老里正这样的百姓,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我们的护脉使命。
“走吧,去北荒。” 我勒紧骆驼的缰绳,玉如意的白光在胸前轻轻闪烁,与行囊里的麦香相互映衬,“带着枯槐村的心意,带着这麦种的希望,我们一定能守住这天下的地,守住这天下人的生。”
风里带着麦香,吹过我们的衣角,吹向远方的北荒。这香气,是地脉的馈赠,是村民的心意,是我们护脉初心的见证,将一直伴我们前行,直到天下地脉长清,直到所有村庄都能飘起这样的麦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青囊秘事:牵羊人异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