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医疗团队的会议室里,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长条会议桌上散落着各种医学图表、数据报告和能量监测记录,十几位专家围坐一堂,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严肃与沉思。今天,他们将决定姚浏唤醒尝试的具体方案,这个决定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异。
医疗团队负责人李医生站在投影幕前,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成员:“我们面前有三条可能的道路,每条都有其理论基础,也都有其未知风险。”
幕布上显示出第一种方案:神经电刺激。图像展示着精密电极对准大脑特定区域的示意图。
“方案一,靶向神经电刺激,”李医生解释道,“通过精确电刺激激活姚浏先生的大脑网络。优势是可控性强,有大量神经科学基础。风险是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或者激活错误区域导致意识混乱。”
神经科学家王教授补充道:“我们可以从视觉皮层开始,逐步向高级认知区域推进。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姚浏先生当前意识状态的具体‘位置’。”
第二种方案是意识共鸣诱导。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能量场示意图,以及大脑与能量场互动的模型。
“方案二,利用姚浏先生已经存在的能量体与物理大脑建立共振,”能量医学专家刘博士介绍,“通过增强两者之间的自然连接,促使意识整合。优势是顺应现有现象,风险是可能造成能量体不稳定甚至消散。”
张大师微微点头:“这种方法更尊重自然规律,但需要极其精细的能量调控。就像用音叉寻找共振频率,稍有偏差就会失效。”
第三种方案是传统医学复苏。图像显示着标准的脑损伤复苏流程,包括药物、物理刺激和感官输入。
“方案三,采用最保守的医学方法,”重症医学专家赵医生说,“通过系统性的感官刺激和药物支持,鼓励大脑自我修复。优势是风险最低,有大量临床经验。缺点是可能效果有限,且无法针对姚浏先生的特殊情况。”
介绍完毕后,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些信息,权衡着各种可能性。
严教授首先打破沉默:“从科学角度,我倾向于方案一。我们有最先进的神经成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脑活动,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姚教授却摇头:“但方案一太过激进。姚浏的情况特殊,我们不应该用常规脑损伤患者的方法对待他。”
木曲儿紧紧握着手中的印章,感受着姚浏能量体在会议室中的存在。她能感觉到他的焦虑和期待,就像无声的背景音乐弥漫在空气中。
“我们需要考虑姚浏自己的意愿,”她轻声说,但声音足够让所有人听见,“他不是一个需要被‘修复’的对象,而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应该参与这个决定。”
心理学家孙教授赞同地点头:“木小姐说得对。我们应该尝试与姚浏先生沟通,了解他对这些方案的倾向。”
在张大师的指导下,会议室进行了短暂的静默。木曲儿作为主要媒介,尝试与姚浏的能量体建立更深层的连接。
几分钟后,她睁开眼睛,眼中闪着泪光:“姚浏说...他害怕变成‘另一个人’。他担心过度干预会改变他的本质,那些让他成为姚浏的特质。”
这番话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确实,所有方案都聚焦于“唤醒”,但没人能保证唤醒后的姚浏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姚浏。
李医生深吸一口气:“这是所有意识干预治疗的根本伦理问题。我们是在恢复一个人,还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人?”
争论随之展开。支持方案一的专家认为,科学需要勇气,不能因恐惧而停滞不前。支持方案二的专家主张,应该遵循已经存在的自然现象,而不是强加人为干预。支持方案三的专家则强调安全第一,避免不可逆的伤害。
张大师提出了一个关键观点:“姚浏的能量体与物理身体之间已经存在连接。我们的角色不是创造连接,而是加强和稳定它。任何方案都应该基于这个现有连接,而不是取代它。”
木曲儿听着专家们的争论,心中越来越清晰。她站起来,目光坚定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知道你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有数据、理论和经验。但我了解姚浏,了解他的价值观、他的恐惧、他的希望。他曾经告诉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不是长度,而是真实性。”
她停顿了一下,控制住激动的情绪:“如果我们用激进的方法‘唤醒’他,却让他失去了自我,那算什么成功?如果我们因为恐惧而选择最保守的方案,又怎么对得起他已经展现的勇气?”
会议室静得能听到空调的嗡嗡声。木曲儿的话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人性思考。
“我提议我们寻找第四种方式,”她继续说,“不是选择现有方案之一,而是结合各方案的优点,创造一种尊重姚浏意志的个性化方法。”
这个提议引发了新的讨论。能量医学专家与神经科学家开始探讨合作可能性,传统医学专家则提出如何将安全措施融入创新方案。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讨论,一个融合方案逐渐成形:以微创神经刺激为基础,但刺激目标由姚浏能量体的反应决定;同时使用传统医学方法维持生理稳定,能量平衡技术确保意识连贯性。
“就像是三方对话,”王教授兴奋地比喻,“我们给大脑提供刺激,姚浏的能量体通过反应引导刺激方向,传统医学确保整个过程安全。”
张大师补充道:“关键在于平衡。就像烹饪,不是简单混合食材,而是找到恰到好处的比例和时机。”
夜幕降临时,团队终于达成了共识。他们将采用一种渐进、响应式的融合方案,每个步骤都由姚浏的意识反馈引导,而不是机械执行预定计划。
木曲儿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的星星。她能感觉到姚浏的能量体比之前更加平静稳定,仿佛对这个决定感到满意。
“我们会尊重你的节奏,亲爱的,”她轻声说,“不会强求,不会匆忙。就像你当初耐心等待我意识到你的存在一样,我们会耐心等待你找到回归的道路。”
姚教授走到她身边,眼中有着父亲的忧虑和科学家的好奇:“你真的认为他能引导这个过程吗?”
木曲儿微笑:“他不是已经引导了我们这么久吗?从最初的微弱信号到现在的能量体,每一步都是他意识的选择。我们只需要学会聆听。”
当团队成员陆续离开会议室,每个人都带着既兴奋又谨慎的心情。他们知道,接下来的尝试将没有现成的路线图,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敏感度和灵活性。
木曲儿最后一个离开。她回头看了一眼空荡的会议室,仿佛能看到姚浏的能量体在那里徘徊,散发着柔和而坚定的光芒。
在回家的车上,她收到苏雨的信息:“讨论怎么样?决定方案了吗?”
木曲儿回复:“我们决定不选择道路,而是学会边走边寻找道路。尊重生命的智慧,而不是强加我们的智慧。”
那一刻,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不是因为有了保证,而是因为接受了不确定性。爱不是控制,而是信任;不是强求,而是陪伴。
在星空下,木曲儿知道,无论姚浏的唤醒尝试结果如何,他们已经找到了最重要的东西:对生命的敬畏,对爱的信任,以及对未知的勇气。
而这份领悟,或许比任何医学突破都更加珍贵。在生与死的边界上,科学和爱不是对立的力量,而是共同探索的伙伴,指引人类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可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爱你就在今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