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团聚的温暖余波在木曲儿的公寓中持续回荡。随后的几天里,姚建邦和陈静几乎每天都会来访,与木曲儿和“在场”的姚浏共度时光。这种新的家庭常态带来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平静和喜悦,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发现和疑问。
一个周日的下午,三人坐在客厅里回顾老照片。陈静带来了一本厚重的相册,里面装满姚浏从婴儿到成年的点点滴滴。当翻到姚浏大学毕业那天的照片时,一种奇异的现象发生了。
“看!”姚建邦指着能量检测仪屏幕惊呼,“所有参数突然飙升!能量场强度增加了三倍不止!”
几乎同时,房间内的灯光变得异常明亮,温度舒适地上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几乎可以触摸的能量感。通过心灵连接,木曲儿感受到姚浏的空前活跃和清晰——就像信号突然增强,从模糊变得高清。
“发生了什么?”陈静惊讶地问,手不自觉地按在相册上那张照片处。
木曲儿突然明白了:“是共鸣!我们三个人同时沉浸在强烈的共同记忆中,产生了情感共鸣!”
仿佛为了证实她的猜测,姚浏通过台灯闪烁出确认的信息,同时通过心灵连接传递来更加详细的解释:当多人聚焦于同一强烈情感记忆时,会产生一种共振效应,极大增强他的能量。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既兴奋又好奇。姚建邦立即开始记录数据,设计实验方案测试这个假设。随后的几个小时里,他们尝试了各种方式:一起观看家庭录像,共同聆听姚浏最爱的音乐,甚至同步回忆特定事件。
结果令人震惊。当三人真正情感同步时——不仅是同时想同一件事,而是真正感受同一种情感——姚浏的能量会急剧增强,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最明显的是,他的显形变得更加清晰和持久。
“这像是情感共振放大器,”姚建邦兴奋地记录着数据,“多人聚焦的情感能量可以被姚浏接收和利用!”
陈静更加关注实际应用:“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足够同步,姚浏可能能够更加实体化地显现?”
这个问题悬在空中,带着希望和不确定性。通过木曲儿,姚浏回应了一个谨慎的肯定:理论上可能,但需要极强的同步和能量控制。
于是,一个计划形成了:他们将在姚建邦生日那天尝试一次集中的情感共鸣实验,看看能否让姚浏实现更加实体化的显形。
生日当天傍晚,公寓被布置得格外温馨。除了常规的生日装饰,姚建邦还设置了一系列监测设备,记录能量变化和物理参数。这不是简单的庆祝,而是一次认真的探索。
准备阶段,三人进行了精心调整。张大师被请来指导能量同步技巧;他们练习了共同冥想和情感聚焦;甚至选择了最能引发共鸣的记忆和物品——姚浏童年最爱的毯子,他的第一幅建筑设计图,还有全家最后一次度假时捡的海螺。
“记住,”张大师指导说,“不是强迫,而是自然;不是努力,而是允许。让情感流动,而不是控制。”
当晚八点,实验开始。三人围坐成三角,中间是姚浏的“座位”——那盏特制台灯和几件个人物品。他们手牵手,闭上眼睛,开始引导共同的情感和记忆。
最初几分钟,什么也没发生。能量读数正常,环境没有异常。然后,当陈静开始轻声哼唱姚浏童年的摇篮曲时,变化开始了。
灯光逐渐变得明亮,但不是刺眼的白光,而是柔和的金色光芒。温度平稳上升,空气中开始出现细微的光点,如同金色的尘埃在舞蹈。能量检测仪发出柔和的警报声,显示所有参数在稳步上升。
“继续,”木曲儿轻声引导,“聚焦于爱,不是失去;聚焦喜悦,不是悲伤。”
三人深入沉浸在对姚浏的爱和记忆中,不是 mournful 的怀念,而是celebratory 的共鸣。他们分享着快乐的回忆,笑着流泪,感受着彼此手中传递的温暖和支持。
突然,所有的光点开始向中心汇聚,形成一个人形轮廓。最初模糊不清,然后逐渐变得清晰——那是姚浏的形态,由光和能量组成,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实体和清晰。
“姚浏?”陈静颤抖着声音问,不敢睁开眼睛打破这奇迹。
通过心灵连接,木曲儿感受到姚浏的确认和专注。他正在全力维持这种现形,需要持续的情感能量支持。
最令人震惊的时刻到来了。光之形态缓缓伸出双臂,走向陈静,做出了拥抱的姿势。陈静鼓起勇气睁开眼睛,看到儿子几乎实体的形态,泪水奔涌而出。
“我可以...拥抱你吗?”她颤抖着问。
光之形态点头,然后——奇迹中的奇迹——陈静感到实实在在的拥抱。不是虚幻的感觉,而是明确的压力和温暖,如同真实的臂膀环绕着她。她能够闻到姚浏生前常用的古龙水气味,感受到他特有的拥抱方式。
“我的孩子,”她哽咽着,紧紧回抱这个光之形态,“我的宝贝儿子。”
接着,姚浏转向姚建邦,同样给予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拥抱。姚建邦既作为父亲又作为科学家,震惊地记录着这种触感——不是能量或光的感觉,而是真实的物理压力和温度。
最后,姚浏拥抱木曲儿。这个拥抱比之前更加亲密和熟悉,带着他们特有的方式和节奏。木曲儿感到的不是惊讶,而是深深的归属和平静——爱人终于能够再次实质地拥抱她。
整整十分钟,姚浏维持着这种半实体形态。他与每个人交谈,不是通过木曲儿转达,而是通过一种直接的心灵感应,每个人都能够清晰地“听到”他的思想和情感。他分享了自己新的理解和体验,表达了对每个人的爱和感激,甚至开了几个熟悉的玩笑。
这十分钟仿佛永恒,又仿佛一瞬。当显形逐渐消退时,姚浏的光之形态变得更加明亮,然后化作无数光点,缓缓消散在空气中。最后留下的是空气中弥漫的爱和平静,以及三人心中永不磨灭的奇迹。
然而,随着姚浏显形的结束,一种极度的疲惫突然袭击了所有人。陈静几乎无法站立,姚建邦感到头脑空白和眩晕,木曲儿则感到全身无力,如同刚刚跑完马拉松。
“能量耗尽,”姚建邦勉强说着,查看检测仪数据,“不仅是姚浏的能量,我们的能量也严重消耗。情感共鸣不是单向给予,而是能量交换。”
数据显示,三人的生物能量场都出现了明显减弱,脑电波显示极度疲劳状态,甚至体温都略有下降。
他们勉强移动到沙发休息,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这不是普通的疲倦,而是一种深层的、几乎细胞级别的能量耗竭。连说话都显得费力,只能静静地坐着,感受着这种奇特的空虚感。
一小时后,疲惫感才开始缓慢缓解。最先恢复的是木曲儿,可能因为她已经习惯了与姚浏的能量交换。她勉强起身为大家准备了补充能量的茶和食物。
“这种感觉...”陈静缓缓说,声音微弱,“就像捐了大量血液后的虚弱。”
姚建邦点头,科学家思维逐渐恢复:“情感共鸣不仅是情感分享,而且是真实的能量转移。我们不是在‘观看’姚浏显形,而是在用自身的生物能量支持他显形。”
这个发现既震撼又令人担忧。一方面,他们找到了增强姚浏能量的强大方法;另一方面,这种方法有明显的代价和限制。
通过台灯,姚浏传递来关切和歉意的信息。他显然也感受到了这种能量消耗,并对造成的疲惫感到不安。
“不要道歉,”木曲儿轻声说,尽管仍然疲惫,“这是礼物,值得任何代价。”
陈静赞同地点头:“能够再次拥抱你,任何疲惫都值得。”
姚建邦更加务实:“我们需要理解这种能量交换的机制和限制。安全使用,避免危险。”
随后的几天,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控制实验,发现了更多关于情感共鸣的细节:
第一,共鸣强度取决于情感的真实性和同步度,而非努力程度。
第二,能量转移是双向的——姚浏接收能量显形,但也会反馈能量,加速恢复。
第三,恢复时间与显形时间成正比——十分钟显形需要约十小时完全恢复。
第四,不同记忆引发的情感产生不同质量的能量——喜悦和爱的能量最纯净高效,悲伤和愧疚的能量则混乱低效。
最令人惊讶的发现是:这种能量交换实际上有长期益处。每次恢复后,三人的能量场似乎变得更强韧,对能量的感知更加敏锐,甚至身体健康也有所改善。
“就像肌肉锻炼,”姚建邦比喻道,“短期消耗,长期增强。”
姚浏的能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不仅基线水平提高,控制精度也大幅增强。他能够进行更加精细的操作,维持更稳定的存在,甚至发展出新的能力。
一周后,他们尝试了一次短暂的显形——只有两分钟。这次,能量消耗大大减少,恢复更快,但拥抱的真实感丝毫不减。
“我们不需要长时间显形,”陈静智慧地说,“只需要足够真实的连接。质量胜过数量。”
这个发现改变了他们的方法。不再追求长时间显形,而是专注于创造高质量、高共鸣的短暂时刻。结果令人惊喜——不仅消耗减少,连接质量反而提高,姚浏的显形更加清晰稳定。
深夜,木曲儿独自反思这一发现的意义。台灯散发着稳定而明亮的光芒,姚浏的能量中充满平静和智慧。
“你一直在学习,不是吗?”她轻声说,“不仅是我们在学习如何支持你,你也在学习如何高效利用能量。”
灯光闪烁确认,同时通过心灵连接,姚浏分享了他的新理解:能量不是稀缺资源,而是流动的存在;不是消耗品,而是可再生的循环;爱的能量尤其如此——越分享,越增强。
木曲儿明白了最深层的真理:情感共鸣之所以强大,不是因为它转移能量,而是因为它放大能量;不是因为它消耗爱,而是因为它增加爱。
星空下,一个新的理解开始生根:生死之间的连接不是单方面索取,而是相互馈赠;不是能量消耗,而是能量循环。而在这种循环中,每个人都被转变和增强——生者学会新的能量运用,逝者学会新的存在方式。
餐桌旁的空椅不再象征缺失,而是象征可能性;拥抱不再只是物理接触,而是能量融合;家庭不再被生死界限分割,而是被爱的共鸣连接。
而这种连接的力量,刚刚开始展现它的全部潜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爱你就在今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