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姑显灵”的故事,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了几滴清水,虽未能完全平息翻滚的恐慌,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温的作用。一些胆大的百姓开始私下议论,觉得或许真是邪祟作乱,而官府已得神明庇佑,这心里便稍稍安定了几分。街面上的流言,终于不再是“狐妖”一家独大。
这为赵雄团队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压力稍减,众人的精力得以更专注于实质性的调查。
吴文将自己关在文牍房半日,对着那些拓印下来的诡异符号和采集到的暗红色颜料样本苦思冥想。他并非玄门中人,对那些符号的象征意义难以深究,但他有他的方法——格物致知。他将颜料样本置于白纸上,仔细观察其色泽、质感,又取少量用水化开,嗅其气味。
“头儿,”吴文找到赵雄,指着化开的颜料,“您看,这红色并非单纯的朱砂,其中混杂了某种胶质,使其更易附着,且颜色更为暗沉,近似于……干涸的血色。更重要的是,我嗅到其中有一股极淡的、类似……类似茜草根混合着劣质灯油的味道。”
赵雄目光一凝:“灯油?可能确定?”
“不敢十成把握,但此种混合气味颇为特殊,与衙门内存放的照明灯油、乃至市面上常见的菜油、桐油皆不相同。倒像是……某些专事祭祀、画符的野道士,或是街头卖艺、耍把式之人,为了制造效果,自行调配的玩意儿。”吴文谨慎地分析道。
这是一个极其细微,却可能至关重要的线索!对方行事周密,爪印模具或许常见,但这特制的、带有独特气味的颜料,却可能成为指向其来源的关键物证!
“范围缩小了!”赵雄精神一振,“郑龙那边可有消息?”
正说着,郑龙风风火火地回来了,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掩不住几分兴奋。
“头儿!有门儿!”郑龙灌了一大口水,抹着嘴道,“我按您吩咐,派了几拨机灵的兄弟,扮作货郎、收破烂的,在旧城区那几个出现爪印的巷子里暗中查访,重点打听最近有没有生面孔出入,或者谁家买了奇怪的东西。你猜怎么着?”
他压低声音:“桂花巷尾住着个孤寡的刘婆子,眼神不太好,但记性不差。她说前天下午,确有几个瞧着流里流气的后生在她家附近转悠,其中一个不小心,把手里提着个小瓦罐给磕在她门前的石阶上了,洒了些红呼呼的东西出来,那后生还骂骂咧咧的,说什么‘差点坏了事’、‘好不容易从王老道那儿弄来的’!刘婆子当时没在意,只觉得那红水儿有股怪味儿,现在想来,可不就跟那爪印旁边的颜色一个样嘛!”
“王老道?”赵雄和吴文对视一眼。平安县境内,稍有度牒的道士都在观中记录在册,并无姓王之人。这“王老道”,多半是个江湖骗子之流。
“还有呢,”郑龙继续道,“我让兄弟们顺着这条线,在城东三教九流聚集的暗窑、赌坊附近打听,谁最近跟一个叫‘王老道’的野道士有过来往,或者谁最近出手阔绰,接了‘大活’。这一查,还真摸到点东西!”
他脸上露出笃定的神色:“有个外号叫‘泥鳅’的小混混,前些天在赌场里输了钱,本来都欠了一屁股债,这两天居然又大摇大摆地进去玩了,虽不算豪赌,但手头明显宽裕了不少。有相熟的人问他是不是发了横财,他支支吾吾,只说是帮人做了场‘法事’,得了赏钱。而有人看见,前几天,‘泥鳅’和他那帮以装神弄鬼、偷鸡摸狗为生的兄弟,跟一个穿着破旧道袍、贼眉鼠眼的老头在城外土地庙附近碰过头!”
线索在此刻清晰地交汇了!
独特的颜料→ 王老道(来源) → 泥鳅一伙(购买\/使用者) → 城东旧城区“狐影现形”(行动)。
“泥鳅……”赵雄眼中寒光一闪,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是县衙挂了号的惯犯,平日里小偷小摸,偶尔也干些敲诈勒索、帮人吓唬对头的龌龊事,最是滑溜不过。“他常跟哪几个人混在一起?落脚点在哪里?”
郑龙显然做足了功课,立刻报出了几个名字和两处可能的窝点,都在城东边缘的破烂大杂院里。
“好!”赵雄猛地一拍桌案,“这条藤,总算摸到瓜了!郑龙!”
“在!”
“立刻安排人手,给我盯死‘泥鳅’和他那几个同伙!记住,只盯不抓!我要知道他们平时跟谁接触,下一步准备做什么!尤其是,看看他们是否还与那‘王老道’,或者其他可疑之人联络!”
“明白!放长线,钓大鱼!”郑龙狞笑一声,转身就去布置。
赵雄又看向吴文和林小乙:“吴文,你继续深挖‘王老道’的底细,看看他除了卖颜料,是否还‘传授’了什么装神弄鬼的法子。小乙,‘仙姑’故事后续的反响,以及市面关于‘泥鳅’这伙人的闲言碎语,继续留意。”
“是!”两人齐声应道。
林小乙心中振奋。案件的突破,看似偶然,实则是团队分工协作、不懈努力的必然结果。吴文的细致,郑龙的执行力,赵雄的统筹,缺一不可。而他自己提出的“受益者”角度和舆论反击,也为调查指明了方向和争取了时间。
(泥鳅一伙,不过是前台表演的木偶。真正牵线的人,还隐藏在幕后。但抓住了木偶,就不怕找不到那根线!)
平安县上空笼罩的“妖言”迷雾,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实实在在的缺口。接下来,就是要顺着“泥鳅”这根藤,摸出背后那个,或者那些,真正的“大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现代神侦探古代小捕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