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气氛凝重。几名御史慷慨陈词,引经据典,将京西煤窑“与民争利、破坏风水”的罪名扣得严严实实,言语间虽未直接指向王小伟,但句句暗藏机锋,直指其“惠民煤业”的根基。
温体仁垂首站在班列前列,面色平静,仿佛与此事毫无干系,但微微眯起的眼缝中,偶尔闪过的精光暴露了他的关注。
崇祯皇帝听着御史们的奏报,眉头越皱越紧。他深知蜂窝煤之事是王小伟一手操办,也确实惠及了军民,但“与民争利”、“破坏龙脉”的帽子太大,由不得他不慎重。他的目光转向王小伟:“王爱卿,对此你有何话说?”
王小伟出列,神色从容,朗声道:“陛下,臣确有话说。首先,京西煤窑所在之地,乃朝廷官地,并非民田,何来‘侵占’一说?工部应有存档可查。其次,所谓‘破坏龙脉’,更是无稽之谈!若采煤便伤龙脉,那我大明太祖皇帝定都于此,京城百万军民百年炊饮取暖,皆赖西山之煤,岂非早已国运衰微?可见此说荒谬至极!”
他语气铿锵,直接驳斥了核心指控,接着话锋一转:“至于‘与民争利’?臣倒要问问,是与哪些‘民’争利?是与那些冬日只能蜷缩冻馁的贫苦百姓争一丝温暖之利?还是与那些囤积居奇、抬高木炭价格、盘剥百姓的奸商争利?!”
他目光如电,扫过那几名御史:“诸位御史大人如此关心‘民利’,为何不见你们在去岁寒冬之时,上书为冻毙街头的流民请命?为何不见你们弹劾那些将木炭价格哄抬数倍的炭商?如今朝廷设法让百姓得以廉价取暖,尔等却跳出来横加指责,臣实在不解,诸位所维护的,究竟是何人之‘利’?!”
一连串的反问,如同重锤,敲打在几名御史心头,让他们脸色发白,一时语塞。朝堂之上,不少官员暗自点头,王小伟此言确实戳中了要害。
王小伟趁热打铁,向崇祯躬身道:“陛下,蜂窝煤一物,价廉物美,惠及京师无数军民,去岁寒冬,因烟毒致死、冻伤者大为减少,此乃陛下仁德,朝廷德政!若因几句无端指责便废止,岂不寒了天下百姓之心?若有人确认为此事不妥,臣请陛下明察,其所言所行,究竟是为公,还是为私?!”
最后一句,已是图穷匕见,直指幕后操纵者。
温体仁眼皮猛地一跳,知道不能再让王小伟说下去了。他轻轻咳嗽一声,出列道:“陛下,王都督所言亦有理。蜂窝煤确于民生有益。然则,御史风闻奏事,亦是职责所在。或可令有司详细核查煤窑占地、用工等情,规范经营,以堵悠悠之口,亦显朝廷公允。”
他这是以退为进,试图将事情拖入繁琐的调查程序,从而干扰甚至拖垮王小伟的煤业经营。
崇祯闻言,觉得此法稳妥,便欲点头。
王小伟却再次开口:“陛下,温相所言极是。规范经营,理所应当。臣请陛下,即可派员核查,若臣有半分以权谋私、侵占民田之举,甘受国法处置!但在此期间,蜂窝煤的生产销售关乎民生,一刻也不能停!否则,今冬若有百姓因无煤取暖而冻死,该由谁负责?!”
他将“民生”大旗牢牢扛在肩上,逼得温体仁等人无法再坚持立即停业调查。
崇祯终于下定决心:“准奏!着户部、工部派员核查京西煤窑事,但蜂窝煤照常产销,不得有误!若有无端阻挠者,严惩不贷!”
“陛下圣明!”王小伟高声应道,目光扫过温体仁和那几名御史,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冽。第一回合,他赢了,但也深知,这只是开始。温体仁绝不会善罢甘休。
退朝后,王小伟立刻行动。他深知调查人员若被温体仁掌控,白的也能说成黑的。他一方面让负责煤业的管事准备好所有地契、用工合同、账目,做到完全合法合规;另一方面,他通过王承恩,巧妙安排了几名与宫内关系密切、相对中立的官员进入调查组。
同时,他加快了“玉洁斋”和玻璃工坊的扩张步伐,并开始筹划下一个更大的财源——利用现有的销售网络和物流体系,介入盐、铁(民用)、布匹等大宗商品的贸易,进一步夯实自己的经济基础,编织一张更庞大的商业网络。
经济命脉,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