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的风,带着桂花隐约的甜香,吹拂着京城。街道两旁,鲜艳的五星红旗开始悬挂起来,在湛蓝的天空下猎猎作响,一派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凌云和林悦的婚期定在国庆长假第六天,请柬已经发出,婚礼的诸多细节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然而,凌云的心思,却有一大半飘到了别处。
这天傍晚,他和林悦难得有空,在自家阳台上喝茶小憩。楼下公园里,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围着一个巨大的电子广告牌叽叽喳喳。广告牌上,是一个当红偶像代言的最新款游戏,偶像妆容精致,眼神酷炫,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
“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帅!”
“我要买他同款球鞋!”
听着孩子们兴奋的议论,凌云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林悦察觉到他细微的变化,轻声问:“怎么了?”
凌云的目光从那些孩子身上收回来,落在远处一栋不起眼的、有着厚重历史感的老楼上,那是国家工程院所在地。他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悦悦,你看那些孩子。他们知道最新的明星,熟悉最潮的品牌,这是时代的进步,没错。”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但他们知不知道,是谁让我们国家拥有了挺直腰杆的‘盾牌’和‘利剑’?是谁在荒芜的戈壁里算到头发脱落,造出了守护我们安宁的基石?是谁在田埂上耗尽心血,让十几亿人能端稳自己的饭碗?又是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浇筑起我们如今便利的日常生活?”
林悦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也陷入了沉思。
“我们的文化输出在海外高歌猛进,这很好。”凌云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可如果我们自己家里的下一代,眼睛只盯着聚光灯下的浮华,心里只装着转瞬即逝的流量,忘记了是谁在支撑着这片天空,那我们的根基,终究是不稳的。”
他放下茶杯,眼神变得坚定而清澈。
“国庆,不该只是假期和狂欢。它更是一个提醒,一个回望来路、铭记基石的时刻。我得做点什么,在婚礼之前。”
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迅速成型,并得到了系统无声而全面的支持——相关资料、历史影像、人物线索,如同早已准备好的拼图,在他意识中清晰地呈现。
他要制作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国之基石》。不歌功颂德,不空喊口号,只真实记录那些将名字深藏在机密档案里、将岁月奉献给艰苦卓绝事业的科学家;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却创造出非凡价值的功勋人员、劳动模范;那些在危急关头,敢于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
同时,他要为这部纪录片,创作一首主题歌。
这个项目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从上到下的鼎力支持,一路绿灯。最好的纪录片导演团队-老熟人张导团队被召集起来,权限被开放,尘封的、感人的影像资料得以重见天日。
凌云亲自参与了策划和审片。在剪辑室里,他看着那些黑白或彩色的画面,无数次动容:
镜头一: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科学家,颤抖的手已经握不稳笔,却仍坚持在病床上演算。他对着镜头,眼神浑浊却执着,喃喃道:“那个数据……还得再验算一遍……差一点,都不行……”
镜头二: 一位皮肤黝黑、皱纹如同刀刻的劳模,在巨大的炼钢炉前,用带着厚厚老茧的手,抚摸着通红的钢坯,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他憨厚地笑着:“这辈子,就跟它较劲了。看到没,这钢水,多亮!”
镜头三: 一位年轻的排雷战士,失去了一条腿和一只手臂,在康复中心进行艰难的复健。他额头上全是汗,却对着镜头努力挤出笑容:“不后悔。我排掉了雷,后面的乡亲和战友就能放心走了。值!”
镜头四: 一位乡村教师,在大山深处的讲台上站了四十年,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她的背驼了,声音也沙哑了,但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睛,她脸上是满足的光。“娃娃们能走出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我就高兴。”
这些真实的、未经雕琢的画面,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冲击力。纪录片的后期制作在高效而沉默地进行着,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要把这部作品做到最好。
与此同时,凌云闭关了(做一些编曲上的改编,需要适合这个世界)。他要为这些无言的身影,找到最合适的声音。
几天后,他走出房间,眼睛里布满血丝,却带着完成使命的释然。他直接去了录音棚。
没有复杂的编曲,前奏是简单而深情的钢琴,如同静静流淌的岁月长河。凌云站在麦克风前,闭上眼睛,那些纪录片中的面孔一一在他脑海中闪过。
他开口,声音沙哑而厚重,带着一种叩问心灵的力量:
“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四句歌词,像四记重锤,敲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那是在问所有荧幕前的人,也是在问这个时代。
“为了谁?
为了秋的收获,
为了春回大雁归。
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
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
他的声音在这里扬起,带着深深的思念与崇高的敬意,仿佛在呼唤那些逝去的英魂。
“你是谁?为了谁?
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
谁最美?谁最累?
我的乡亲,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
最后一句,他用了近乎哽咽的胸腔共鸣,将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敬仰,所有的追问,都融进了那一声“兄弟姐妹”里。那不是歌唱,那是灵魂的呐喊,是良知的叩问。
录音棚里,落针可闻。调音师摘下耳机,偷偷抹了下眼角。
九月三十日晚,黄金时段。大型人物纪录片《国之基石》在央视一套及各主要网络平台同步首播。片头之后,便是凌云这首《为了谁》的mV,画面与纪录片精华交织。
一开始,还有人以为是寻常的主旋律宣传。但随着片子的深入,随着一个个具体而微、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展开,随着那句“为了谁”的旋律反复叩问,网络上的评论风向彻底变了。
“我哭傻了……那位老科学家,到生命最后都在想着数据……”
“那个排雷的兵哥哥,他才二十岁啊!”
“我以前总觉得劳模离我很远,看了才知道,他们就在我们身边,默默撑起了我们的生活。”
“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星!他们才是真正的顶流!”
“听着《为了谁》,看着我爸常年劳累变形的指关节,我抱住他哭了。爸,辛苦了!”
“我们今天的安逸,真的是无数人用默默奉献甚至生命换来的。不能忘,真的不能忘。”
没有说教,只有呈现。没有灌输,只有触动。《国之基石》和《为了谁》,像一场无声的春雨,悄然浸润了无数干涸的心田。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如此深刻地认识到,那些课本上模糊的名字和概念背后,是怎样具体而伟大的牺牲与奉献。
信仰在重塑,信念在扎根。孩子们开始讨论,谁的爷爷是老兵,谁的妈妈是先进工作者,谁家乡出了一位科学家。他们崇拜的目光,开始从虚幻的荧幕偶像,转向身边那些真实而高大的身影。
这份献给国家的礼物,他准备好了。
晚上,他收到了陈部长发来的一条简短信息:“片子很好,歌很好。根基,正在被唤醒。”
凌云收起手机,望向窗外为迎接国庆而格外璀璨的万家灯火,脸上露出了平静而欣慰的笑容。这部《国之基石》和《为了谁》,是他为八十年国庆精心准备的第一份献礼,旨在向内凝聚,唤醒记忆。
“看什么呢?”林悦端着两杯热牛奶走过来,顺着他的目光看向窗外绚烂的夜景。
“看这片灯火。”凌云接过牛奶,语气带着深沉的感慨,“八十周年了。我们刚刚用《国之基石》回答了‘为了谁’,那么接下来,在国庆的舞台上,我们该向世界,也向我们自己,展现一个怎样的‘我们’?”
本章引用歌曲详细信息:
歌曲名称: 《为了谁》
(本章中)创作及演唱: 凌云
原唱: 祖海 \/ 佟铁鑫
作词: 邹友开
作曲: 孟庆云
代表意义: 一首为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创作的歌曲,深情讴歌了人民子弟兵和所有为国为民奉献者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歌词朴实真切,旋律深情激昂,充满了对英雄的关心、敬仰和牵挂之情,被誉为“献给所有奉献者的赞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本章中,它被用来叩问时代,引导年轻一代关注和铭记那些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默默奉献的“基石”人物,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和英雄观。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