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林回答齐玉兰:“婶子,我下午要出差去泉城,单位让我们提前回来收拾一下行李,然后下午直接出发。
上午回来的早,我想着还有时间,就给你们做一顿饭。
饭马上好了,你们赶紧洗手吃饭吧。”
齐玉兰放下手上的挎包,没着急洗手,先问他:“下午出差啊,东西收拾好了吗,我先帮你收拾东西,吃饭不着急。”
杨大林放下手上的筷子,拉住齐玉兰:“婶子,我都收拾好了,不用管了。
先吃饭。”
齐婶子还有点不放心,妥妥像个母亲担忧儿子一样,不顾杨大林的阻拦,走进杨大林的卧室。
打开杨大林的背包。
把背包里点东西全部拿出来,一件件的检查。
齐婶子一看,里面除了一套衣服之外,就一个水壶和一个空饭盒。
其他的也没有。
齐婶子说:“你这不行啊,大林,要带点粮食,馒头啥的。
万一路上有个啥事,停在荒郊野外的,没吃的不行。”
杨大林让妍姐把菜盛出来,摆盘。
走进卧室扶住齐玉兰的肩膀说:“婶子,我有准备,一会到火车站附近的国营饭店买点馒头就行了。
这不家里没有了,我算蒸来不及嘛。
你放心,我会准备好的。
我都大了,不是小孩子,放心吧。”
说着杨大林又要把齐玉兰推出去先吃饭。
齐玉兰抓住他的大背包说:“行行,你别推我,我帮你装好,一会你在装两个罐头,当菜吃。
用上用不上的也要带着。
还有没有钱和票,婶子再给你拿一些。”
“有,有,婶子你见我啥时候缺过钱和票。
放心吧,你帮我装好就出来吃饭哈。
我得赶紧吃完,赶回去。
一点准时出发,我们还要提前回去检查车辆。”
“好,好,你先去盛碗,我给你收拾好,马上出去。”
齐玉兰让杨大林出去了,然后把衣服叠好装进杨大林的包里,还把身上的钱和票悄悄塞进杨大林的书包里。
杨大林盛了一碗兔肉,让齐晓宁用一个碗盖上,去给米芽和米粒送去。
不说傻柱昨天刚给自己做了饭,自己回请一顿也应该的,就说米粒那小丫头自己特喜欢,有好吃的,必须让她尝尝。
盖住一个碗,别人也看不出来里面是啥。
一会齐晓宁就回来了。
到没有听到中院有人闹幺蛾子。
一会齐婶子从杨大林屋里出来,非要给杨大林烙几张面糊饼带着。
她说这个快,比蒸馒头快多了。
面糊饼就是把面粉在盆里撒点水,搅拌成糊糊状。
里面撒点盐和花椒面。
然后锅里热点油,把一勺糊糊倒进去,用铲子摊平,煎熟即可。
简单,好吃,还快。
有条件的还可以往里面打个鸡蛋,不过考验点技术,不常做饭的人可能摊的薄厚不一,容易有的地方熟了,有些地方不熟。
杨大林好不容易劝住了齐婶子。
他空间里东西多的是,真不缺吃的,只是没有拿出来放包里而已。
下次记住了,一定要放点馒头,包子之类的在包里,不然婶子真担心他饿着。
吃完饭,碗都顾不上刷,杨大林背上大书包,就在齐玉兰一家依依不舍中,骑车离开了。
杨大林要赶紧回去了,毕竟时间已经十二点多了。
回去还要检查一下车辆,自己骑车到货运站也有段距离,骑快一点,也需要十几分钟。
背后的齐婶子还不大声忘交代他,一定要买点吃带在路上,以备不时之需。
杨大林速度很快,十二点半不到,就到了站里。
站里的司机们都已经回来了。
个个开始把早上开的好好的车辆仔细检查一遍。
如今路上可没有啥修车地方,只要跑长途,哪怕前一分钟开过的车,也要仔细检查三遍。
一般是副司机先检查两遍,主司机再检查一遍。
路上出点事,尤其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会很麻烦。
检查完车辆,杨大林又和同事们去了保卫科,领了长枪。
杨大林把自己的短枪也别在了后腰上。
有于穿着大衣,倒不明显。
货已经在杨大林回来之前装好了。
然后一点,在齐德胜的一声令下,大家直接出发了。
杨大林打听了路线,去之前可能会直接从扒鸡市直接到泉城了,不经过他老家,要想盖章,只能回来的时候,绕点路了。
不过绕路回去,烧的油不好说。
所以杨大林打算到了之后,看看时间,不行自己找机会请假,坐车回去。
不然不能说带着车队一起和他绕路吧。
那不显示,也说不清楚。
容易为以后埋下把柄。
毕竟是公家的油,如今老家单位可没有多少油让他们挥霍。
而且去泉城点路上,还不能去看看小翠和小远。
因为要快速赶路,明天中午要把车上的物资送到泉城。
所以下午车队,没啥事,不会停的,只有到了晚上才会在路上找个地方住。
这年代晚上开车并不安全,主要是路不好走,有些地方还有劫匪之类的。
所以晚上会安排住宿不会不停的开车。
除非任务更紧急。
杨大林一路上,开的很稳,出了四九城地界,进入冀省地界之后,看着远方的景色。
好像冬天的北方,更荒凉了。
很多地方也没有下雪,田地里的麦苗也稀稀拉拉的。
和后世那种密植的墨绿色的麦苗没法比。
大地里的麦苗像狗啃的一样,这少一块,那少一块的,有的地方,苗压根就没出来,从远处看,像个斑秃的巨人头顶。
而且由于地太干,一刮风,很多黄沙就被刮起来了,还影响视线。
一遇到刮风,车队就会减速慢行。
路上的行人也很少,除非遇到城镇。
经过的乡村,在外面的行人就更少了。
有也是穿着破破烂烂的。
有点人还背着一个粪筐,这是在捡粪。
主要是捡路过的大牲口拉的粪便。
天气冷,粪便被冻住了,倒不至于装进筐里,怕成稀汤。
这种捡粪的,杨大林前世倒见过。
多是一些个老人,在家里闲不住。
不过一般也是早上捡,不过下午估计也是出来碰碰运气。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四合院之开局从扛大包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