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侍讲学士的官袍还没捂热,萧辰便出现在了墨阁老那间堆满典籍、墨香与陈旧纸张气息混合的书房里。
窗外细雨潺潺,敲打着青石板,也给书房内蒙上一层潮湿的静谧。
烛火跳跃,映照着墨阁老那张布满皱纹、此刻却无比严肃的脸,以及旁边墨婉清那双因专注而愈发明亮的眸子。
“《京华邸报》?”
墨阁老放下萧辰那份写满蝇头小楷的策论,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轻响,如同他此刻内心的权衡。
“辰小子,你可知‘邸报’为何物?”
“略知一二。”
萧辰姿态恭敬,语气却沉稳,“原为各地驻京邸吏抄录朝堂谕旨、官员任免、边关战报等,传回地方,以供长官知晓朝局动态之物。
流传不广,内容亦显枯燥。”
“既知如此,你欲将其改制,广发天下,意欲何为?”
墨阁老目光如炬,直视萧辰,“此物若掌控不当,便是惑乱民心、妄议朝政的利器!
那些老夫的‘同僚’们,”他语气带着淡淡的讥讽,显然指代的是朝中那些保守派,“定会给你扣上一顶‘煽动民意、居心叵测’的大帽子!
届时,纵有陛下维护,你也将寸步难行!”
压力如山,扑面而来。
萧辰能感受到旁边墨婉清屏住的呼吸。
他知道,墨阁老并非反对,而是在考验他,看他是否思虑周全,是否有应对风暴的韧性与智慧。
“阁老明鉴,”
萧辰不慌不忙,将早已打磨好的说辞娓娓道来,“正因其可能生乱,才更需掌握在我等欲‘宣教化、通信息’者手中。
若任由市井流言、敌对势力暗中散布谣言,混淆视听,岂非更坏大事?”
他顿了顿,观察着墨阁老的神色,继续道:“晚辈所构想的《京华邸报》,并非一蹴而就,直言政事弊端。
初期,可只刊发‘安全’内容。”
他屈指数来:“其一,陛下仁政。
如减免赋税、赈济灾荒、赦免囚徒等德政,详述其惠及百姓之处,使万民感念天恩。”
“其二,边关捷报。
如日前忠勇侯大破北狄之详况(可略去军事机密),扬我国威,凝聚民心士气。”
“其三,农时天象。
刊载钦天监观测的节令变化,以及工部或各地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新式耕作、蓄水、施肥之法,助百姓增产。”
“其四,各地风物。
介绍各州府特产、名胜,乃至一些奇闻轶事(需经筛选),增广见闻,亦可促进商贸流通。”
每说一条,墨阁老的眼神就亮一分。
这些都是光明正大、任谁都挑不出太多错处的内容,甚至大部分还是给朝廷脸上贴金。
“妙啊!”
墨婉清忍不住轻声赞道,眸光流转,看向萧辰的眼神充满了惊叹,“如此一来,邸报便成了传达上意、教化万民的桥梁,而非攻讦政敌的武器。
那些大人们即便想反对,一时间也找不到由头!”
萧辰冲她微微点头,接着抛出了最关键的组织架构:“至于操办之人,晚辈以为,可由墨家出面,联络一批有志、有才、且家境清寒的士子负责采编、撰文。
他们既需银钱谋生,亦渴望一展抱负,由他们执笔,文章更能贴近世俗,且不易被勋贵世家势力渗透。”
寒门士子!
墨阁老眼中精光爆射。
他一生致力于提拔寒门,对抗世家垄断,萧辰此议,正中他下怀!
这不仅是掌控舆论,更是为寒门子弟开辟一条新的晋升之阶!
“那印刷与发行……”
墨阁老追问,语气已带上一丝急切。
“印刷之事,可交由金灵儿麾下的工匠坊,她们有最新的活字与油墨技术,成本低,效率高。”
萧辰微微一笑,“发行则利用灵儿商会遍布各州县的货栈与车马行网络,可迅速将邸报铺开,甚至深入乡镇。
所得利润,一部分维持邸报运转,一部分则可补贴参与士子,或用于资助更多寒门学子。”
一环扣一环,从内容到人员,从印刷到发行,甚至盈利模式,萧辰都已规划得清清楚楚!
这已不仅仅是一份报纸,而是一个集宣传、教育、人才培养、乃至商业运作于一体的庞大体系的雏形!
墨阁老深吸一口气,压住心中的激动,他站起身,在书房内踱了几步,窗外雨声渐歇,一缕天光透过云层,照进书房,恰好落在萧辰那份策论上。
“宣教化,通信息…寓教化于新闻,启民智于无形…”
墨阁老喃喃自语,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盯着萧辰,“好一个《京华邸报》!好一个萧辰!
此策若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回到案前,提起笔:“老夫这便联络几位信得过的老友,再物色一批可靠的寒门士子。
婉儿,此事你多费心,协助萧学士。”
“是,祖父!”
墨婉清声音带着雀跃。
萧辰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有了墨家这面清流旗帜,加上金灵儿的财力物力,以及寒门士子这支笔杆子,《京华邸报》这艘舆论巨舰,终于要扬帆起航了。
可以预见,当第一份带着墨香和油墨味的邸报出现在京城街头,出现在各州县茶馆酒肆时,将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掀起怎样的波澜。
掌控了舆论,便掌控了人心向背。
这无声的战场,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真刀真枪的边关厮杀。
而他萧辰,已经埋下了第一颗,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颗棋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镇乾坤!现代兵王携九凤杀疯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