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的深秋,欧洲的战争焦点已从色当转移到了巴黎。普鲁士大军如同一道钢铁巨环,将光之城紧紧围困。城内,新成立的法国国防政府焦头烂额,试图组织抵抗,但缺粮少弹,士气低落;城外,俾斯麦和毛奇耐心地磨着刀,既要迫使法国屈服,又要提防外部干预。
一封封求援的电报如同雪片般从被围的巴黎发出,穿过普鲁士有意留出的通讯缝隙,飞向欧洲各大首都。伦敦选择了谨慎的中立,圣彼得堡乐于见老对手受挫,维也纳则犹豫不决。其中一份措辞极其恳切、甚至带着一丝绝望的求援信,送到了新首都罗马的首相府。
亚历山德罗·科斯塔仔细阅读着法国人的求助信,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内心却波澜起伏。他知道,等待已久的、最大化意大利利益的第二个窗口期,到来了。普法战争让他收回了罗马,而现在,巴黎之围则可能让他赢得更多。
他立刻召开了最高级别的内阁秘密会议。与会者包括外交大臣蒙特贝罗子爵、陆军大臣罗西将军、海军司令(海军大臣由他兼任)、总参谋部、财政大臣保罗·里奇等内阁核心成员。
“先生们,法国人的信大家都看了。巴黎被围,法国临时政府危在旦夕。他们向我们求援,几乎是最后的希望。”亚历山德罗开门见山,“这是一个危机,也是一个机遇。我们需要决定:是否出兵?如何出兵?以及最关键的是,意大利能从中得到什么?”
罗西将军首先表态,带着军人的谨慎:“首相,我军主力刚刚完成罗马的接收和部署,南方仍需驻军防范动荡。仓促远征,后勤压力巨大,且要与如日中天的普鲁士军队为敌,风险极高。一旦战败,恐将耗尽我国力,甚至引火烧身。”
财政大臣保罗·里卡尔迪补充道:“财政刚刚略有起色,远征军耗费将是天文数字。普鲁士的贷款尚未还清,岂能再陷战争泥潭?但若法国人愿意付钱,甚至免除我们的旧债,倒也不是不能考虑…”
然而,外交大臣蒙特贝罗子爵眼中却闪烁着精光:“风险固然存在,但机遇千载难逢。法国虽败,但其海外利益、金融影响力和外交筹码依然巨大。如果我们能在此刻拉它一把,哪怕只是轻轻一把,所能索取的回报将是前所未有的。”
亚历山德罗点了点头,显然更倾向于蒙特贝罗的观点。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欧洲地图前,手指点向法国东南部。
“我们必须出兵。”他的声音斩钉截铁,“但不是为了拯救法兰西,而是为了意大利的最大利益。我们要进行一场有限度的、高度可控的干预行动。目标不是击败普鲁士,那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展现存在,牵制部分普军,为外交斡旋争取筹码,并借此机会,拿回本该属于我们的一切,甚至更多。”
他随即抛出了一份早已深思熟虑的、极其苛刻的出兵条件清单,令在场所有大臣都倒吸一口凉气:“1.政治承认:法国必须正式、永久性地承认意大利王国对罗马的主权,底放弃任何形式的教皇国保护权,并与之签订正式条约。
2.殖民支持:法国必须明确支持意大利对突尼斯的‘特殊利益’和‘保护权’,并承诺将其在突尼斯的所有财政、税务、海关等经济特权逐步移交给意大利管理。同时,默认意大利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利比亚)的扩张诉求。
3.运河股份:最核心的一条。法国必须利用其仍是苏伊士运河公司大股东和主要影响者的地位,促成法国将其那部分运河公司股份(目标15-20%)优先、并以合理价格转让给意大利政府(或指定的意大利财团,如科斯塔集团),并支持意大利获得董事会席位。
4.领土归还:意大利远征军一旦在法国东南部登陆,法国必须立即启动程序,将1860年割让的尼斯和萨伏伊地区归还意大利。这是王室龙兴之地,必须收回。
5.金融补偿:法国政府须协调其国内银行团,免除或大幅减免意大利所欠的部分旧债利息,并提供一笔新的无息贷款和巨额军费补偿(至少覆盖我方出征、抚恤等费用的200%,由财政部计算)。
6.经济优惠:签订新的意法商约,大幅降低意大利商品(特别是丝绸、酒类、橄榄油、工业品等)进入法国的关税。
7.外交角色:意大利将牵头联合其他大国(英、奥、俄)进行外交调停,结束战争。”
这份清单几乎掏空了法国仅剩的家底和尊严。蒙特贝罗子爵深吸一口气:“这…条件是否过于苛刻?法国人会接受吗?”
“他们别无选择。”亚历山德罗冷声道,“伦敦、彼得堡、维也纳都不会为了法国与强大的普鲁士陆军开战,我们是他们唯一的、渺茫的军事希望。为了保住巴黎,避免彻底的崩溃,他们必须付出代价,男爵,这就是你的任务,以这份清单为基础,与法国国防政府的代表进行秘密谈判。记住,这是底线,绝不轻易让步。”
“同时,”他转向其他人,“为了减轻普鲁士的敌意,蒙特贝罗,你也要同步展开外交斡旋,向伦敦、维也纳甚至圣彼得堡传递信息,强调意大利出兵的目的是‘维护欧洲均势’、‘防止法国过度削弱导致动荡’,并呼吁联合调停。” (尽管他知道成功的希望渺茫,但姿态必须做足)
会议结束后,一场紧张而隐秘的外交博弈在都灵和巴黎之间(通过特殊渠道)展开。正如亚历山德罗所料,初闻意大利条件的法国代表几乎暴跳如雷,但随着巴黎局势日益恶化,普鲁士提出的停战条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巨额赔款)更加苛刻,法国临时国防政府最终在绝望中低头,几乎全盘接受了意大利的要求。
消息传回,亚历山德罗立刻召开了内阁和军事扩大会议,陆军、海军、总参谋部高层悉数到场。
“先生们,条件已谈妥。现在是准备出征的时候了。”亚历山德罗的声音在作战室内回荡,“目标:法国东南部马赛港口,远征军兵力:对外宣称20万大军,实际首批投入5万精锐陆军(从罗马及北方驻军中抽调),同时国内立即再征召5万新兵进行紧急训练,作为后续梯队。海军舰队负责护航和运输。”
“埃托雷·加里波第将军,总参谋部立即与法国军方剩余的可联系人员接洽,制定详细的登陆和作战计划。原则:在法国东南部马赛港、土伦港登陆,利用法国铁路线向巴黎推进。战略目的是牵制部分围攻巴黎的普军回援南线,而非与普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要选择有利地形进行防御作战,争取获得几次局部的战术性胜利,以扩大我军影响力,但务必保存实力,避免重大伤亡。”
“海军,确保制海权,保障运输线绝对安全。”
“对外宣传,”亚历山德罗强调,“统一口径:意大利出于维护欧洲传统均势和法意传统友谊,应法国合法政府请求,出兵援助维持欧洲和平。”
在亚历山德罗和统一党全力推动下,国王考虑到收复龙兴之地,议会在看到那份丰厚至极的回报清单后迅速批准了出兵法案。全国上下在“收复失地”、“彰显国威”的宣传下,民族主义情绪再次高涨。
战争的机器再次轰然启动,但这一次,目标不再是统一,而是为了在列强的博弈中,为新兴的意大利夺取一份丰厚的嫁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青铜账簿与铁王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