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总部下达的扩军命令,像一道飓风,席卷了华北五省。核心任务清晰而艰巨:以投诚的二十三万国军和新征召的十三万新兵为基础,选拔精英,组建第二批十二个合成旅(暂编第13至第24旅),与原有的十二个主力旅共同构成未来战略决战的钢铁脊梁。
这项工作,由老总亲自挂帅,参谋长具体统筹,各主力旅旅长分片负责骨干选拔和初期训练。原则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混编淬炼、骨干优先。
巨大的整编营地如同一个沸腾的熔炉。原国军士兵,从杂牌军到中央军嫡系,带着不同的经历和包袱,汇聚于此。有对内战厌倦主动投诚的,有被八路军强大实力和抗日诚意感召的,也有心存疑虑、观望不前的。
针对这种情况,总部派出了最强有力的政治工作队伍。诉苦大会、形势报告、政策宣讲、文化学习……一套组合拳下来,结合八路军官兵平等、伙食实在、真正抗日的切身感受,绝大多数原国军士兵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
尤其是当了解到即将换装那些碾压日寇的“神兵利器”,并用来打回东北老家时,许多东北籍的官兵更是热血沸腾,训练积极性空前高涨。
骨干选拔尤为严格。李云龙、丁伟等人瞪大眼睛,像淘金一样从人海里筛选有文化、有战斗经验、思想进步的苗子。
原新一团的猛将张大彪,被火线提拔为合成第13旅旅长;原独立团沉稳可靠的邢志国,出任合成第14旅旅长;楚云飞的老搭档、精通参谋业务的方立功,被委以合成第15旅旅长的重任。
此外,一批原国军中级军官因表现突出且真心拥护八路军政策,也被量才使用:骁勇善战的原某师团长高吉人任合成第16旅旅长;擅长防御的原团长刘云瀚任合成第17旅旅长;从炮兵出身、精通技术的王雷震任合成第18旅旅长。以及李鼎彝、王晋、刘明夏、朱侠、马励武、谢辅三等一批经过严格考察的军官,分别担任第19至第24旅的旅长。
这十二位旅长,背景各异,但都清楚肩上的重担和面临的机遇。他们带着总部配属的政委、参谋长,日夜不停地投入到部队的组建和初期训练中。
太原城外,新划出的巨大训练基地,尘土飞扬,人喊马嘶。
李云龙站在一辆涂着迷彩的99式坦克炮塔上,举着望远镜,眉头拧成了疙瘩。
底下,是黑压压望不到头的人群——刚刚完成初步整编的新部队正在进行基础队列训练。步伐凌乱,口令不一,穿着新旧混杂的军装,一眼就能看出是原来的国军弟兄和刚放下锄头的新兵混编在一起。
“他娘的!”李云龙放下望远镜,骂了一句,跳下坦克,对旁边跟着的赵刚说,“老赵,你看看,这得练到猴年马月去?老子当初带新一团的时候,也没这么费劲!”
赵刚拿着花名册,倒是很平静:“老李,急什么?二十三万投诚的国军兄弟,底子还是有的,不少打过硬仗。十三万翻身农民子弟兵,阶级觉悟高,吃苦耐劳。这都是好兵苗子!总部给咱们四个月,时间紧是紧点,但足够把他们淬炼成钢!”
“淬炼?老子看是块生铁疙瘩!”李云龙嘴上骂着,眼里却闪着光。
他清楚,要把这三十六万人锤炼成第二批十二支合成旅,一把能砸开关东军脑壳的铁锤,任务艰巨,但意义非凡。这不仅关乎东北战役的胜负,更关乎未来战局的走向。
与此同时,魏大勇的特战大队也在经历一场蜕变。
根据总部“扩大特战大队,适应未来跨区域、多地形特种作战需要”的指示,特战大队正式升格为八路军特种作战团,代号“利刃”,下辖三个特种作战营和一个直属支援连。魏大勇任团长,段鹏任参谋长。
选拔标准极为苛刻,不仅要求单兵技能出类拔萃,更要求具备文化基础、心理素质和极强的适应能力。选拔范围从全军精锐扩展到刚刚整编的新部队中有特殊技能(如猎人出身、会操舟、懂爆破、通外语等)的士兵。
训练场地上,景象令人咋舌。不再是简单的摸爬滚打,而是充满了“未来感”:
一队队员脸上涂着油彩,戴着奇特的四目夜视仪,在漆黑的夜晚进行渗透与斩首演练,枪口下的激光指示器闪烁着微光。
几名队员正在学习操作新型无人机,控制着这“天上的眼睛”掠过山谷,将远处“敌指挥部”的图像实时传回终端。
水上突击分队驾驶着高速突击艇,在模拟的“海岸线”进行突袭演练。
爆破手们则在专家指导下,研究各种新型爆炸物的应用和反制。
张浩宇亲自来到特战团驻地,带来了最新的单兵装备:带夜视功能的头盔、防弹插板、消音武器、单兵电台、GpS定位仪,甚至还有适用于城市巷战和丛林战的特殊装备。
“和尚,段鹏,”张浩宇对魏大勇和段鹏说,“未来的仗,不光是拼刺刀了。你们是全军最快形成新式战斗力的拳头!东北的山林、华东的水网、未来可能的大城市,都是你们的战场!总部对你们寄予厚望!”
魏大勇摸着新式狙击步枪,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浩宇同志,你放心!俺们‘利刃’保证指哪打哪,绝不含糊!”
段鹏则更细致地研究着新装备的战术指标,已经开始构思新的训练大纲和作战预案。
时间一天天过去,整编和训练的效果开始显现。
广阔的华北平原上,景象壮观。一队队涂着八一军徽的96A主战坦克、04式步兵战车,排成巨大的进攻阵型,进行实战化冲击演练。新编旅的官兵们,从最初的生疏慌乱,到逐渐熟悉手中的武器,再到能与坦克、步战车进行初步协同。
炮兵的训练场上,phL-03远程火箭炮和pLZ-05自行榴弹炮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将炮弹倾泻到数十公里外的模拟靶场。后勤保障车队川流不息,将海量的油料、弹药运抵前沿。
在空中,偶尔能看到歼-10、歼-11战机低空掠过的身影,进行对地攻击和护航演练,虽然次数不多,却极大地鼓舞了地面部队的士气,也让新兵们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充满了信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亮剑:阅兵装备,李云龙惊呆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