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杨秀清终于抵达了海城市。
当她下了火车,随着喧闹拥挤的人群一起走出火车站时,映入眼帘的是海城这座陌生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她的眼睛被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宽敞的大街和林立的楼房所吸引住了,心中涌现出一种既新鲜又好奇的感觉。
对于一个农村姑娘而言,这座繁华的城市与她所熟悉的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截然不同。
她所经历过的,是从宁静的田园风光到喧闹的都市风貌,从简单朴素的乡村文化到多元复杂的时代气息
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既新奇又困惑。
因为,她不能确定自己从知青宿舍那片被烧焦的废墟中,捡来的那个信封上所写的地址,就是刘海波的家。
她的心中既充满了紧张和不安,又满怀着期待和憧憬。
她想象着刘海波的家会是什么样子,刘海波已经感应到她的到来,正站在他家门前等待并迎接她。
她甚至想象着刘海波的母亲非常好客,为她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
刘海波将她迎进家门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大家一起共品美食,分享彼此之间的故事。
然而,她很快就意识到,这一切都只是自己的想象,真正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尽快找到刘海波。
时值中午,太阳光比较烈。
杨秀清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样,站在火车站门口四处张望。
她紧握手里的那封信,反复审视信封上的地址。
一位中年妇女缓缓地向她走来,问:“妹儿,你这是要去哪里呀?”
杨秀清将信递到中年妇女跟前,问:“大姐,你知道上面这个地址怎么走吗?”
中年妇女上下打量着杨秀清,问:“你是第一次来海城的吧?”
“嗯,是的,”杨秀清如实回答说,“我是来海城寻找我男朋友的,他是我们村里插队的知青……”
由于她从小在山里长大,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便一口气将事情的经过向这位陌生人叙述了一遍。
听了之后,中年妇女喜上眉梢。
她仔细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说:“妹儿,你今天算是找对人了,我是土生土长的海城人,对城里的每个地方都很熟悉,我现在就带你去那里,不过,那地方离这里比较远,你得给我辛苦费……”
杨秀清问:“你要多少?”
中年妇女笑着说:“不多,就30元!”
杨秀清默算了一下:
离家出走时,母亲给了她80元现金,扣除购买火车票的15元,她还剩下60多元。
如果再花费30元找到刘海波的家,她将仅剩下30多元了。
如果能顺利找到刘海波还好,如果没有找到他,那口袋里剩余的钱,很快就会被自己花光。
那样的话,她将身无分文,流落街头。
中年妇女见杨秀清有些犹豫,便对她询问道:
“妹儿,收你30元钱,已经够低的了,你去找人打听一下,就这么一点钱,谁还会用人力三轮拉你去西城区?”
“那……好吧!”杨秀清咬咬牙,从口袋里掏出30元钱递到了中年妇女手里。
中年妇女领着她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旁,向拉车的师傅叮嘱了一句,然后让杨秀清坐上了三轮车。
车夫迅速骑着人力三轮车,载着杨秀清离开火车站,沿着宽敞的大街,朝着西城区方向疾驰。
这是杨秀清第一次进城,也是她第一次坐人力三轮车。
这种交通工具在当时的乡村是极为罕见的——
它不仅代表了城市的繁华,也象征着一种现代生活的节奏。
坐在三轮车,感受着车轮在石板路上滚动时发出的节奏感,杨秀清眼里流露着既新鲜又好奇的光芒。
车夫是一位中年男人。
他熟练地踩动着人力三轮车的踏板,带着杨秀清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
街道两旁是各式各样建筑、商店和摊位,商贩们的叫卖声、人们的交谈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城市生活画卷。
杨秀清好奇地四处张望
眼里捕捉到的每一个细节,都让她感到新奇和兴奋。
车夫骑着人力三轮车缓缓前行。
杨秀清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以及对这座城市的探索欲望。
大概花费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车夫才呼哧呼哧地将杨秀清拉到了刘海波家所居住的那个巷口。
车夫将人力三轮车停稳。
然后,回头对正欣赏这座城市美景,憧憬新生活的杨秀清说道:
“姑娘,你到了!”
“啊?到了?”杨秀清将手里的信递到中年男人跟前,牢靠着问,“这里是这个信封上的地址吗?”
“没错,就是这里,”中年男人接过信确认了一下,说道,“你乘坐三轮车的车费是20元钱!”
“啊?”杨秀清惊声问,“在火车站的时候,我不是已经把钱付给那位大姐了吗?你怎么还问我要钱?”
中年男人解释说:“你给她的钱是中介费,我向你要的是劳务费!”
杨秀清终于意识到,那位中年妇女其实是个拉客的,自己被她欺骗了,看到中年男子满头大汗的样子,她只好无奈地掏出20元递给了他。
车夫拿到钱后,迅速骑着人力三轮车离开。
杨秀清站在原地,目光呆滞,心中充满了忧虑和困惑。
她本能地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意识到里面只剩下10多元钱,这让她感到一阵无力和焦虑。
她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找不到刘海波,我该怎么办呢?”
然而,想到刘海波可能就居住在这个狭窄而陌生的巷子里,她的心中就涌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她站立巷口四处张望,试图从过路的行人那里打听到信封上的门牌号。
然而,路人们一个个是行色匆匆,无从下口。
最终,她将目光锁定在一位从小巷里走出来的中年妇女身上,然后走上前去,向妇人询问道:
“请问,你们这里住着一个名叫刘海波的年轻人吗?他是一名刚从乡下回到城里的知青!”
杨秀清的脸上带着一丝急切。
同时,她又不失礼貌和耐心,希望得到这位中年妇女的帮助,以便能够顺利找到刘海波的家。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情迷夜色:知青逃亡之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