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非绝对…”
“…定义…源于…观察…与…认知…”
“…观察者…亦被…定义…”
这段比之前更加清晰的“定义者遗产”信息,如同惊雷,在何雨柱近乎枯竭的心湖中炸开,漾起滔天巨浪!
规则非绝对!定义源于观察与认知!观察者亦被定义!
这寥寥数语,却仿佛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一扇他从未设想过的、对抗“寂静边荒”的大门!
一直以来,他都处在被动的位置——被观测、被解析、被标记、被环境同化压迫。他所有的挣扎,无论是构筑滤网、滋养锚点,还是引导共振、引爆风暴,都是在“被定义”的框架内,进行被动的防御和反抗。
但这几句话,却指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定义,是双向的!观察者在定义被观察者的同时,其自身的观察行为、认知模式,也在反过来被观察对象所…“定义”!
“寂静边荒”以其绝对的、秩序化的视角来观测和定义他何雨柱这个“变量样本”,那么,他是否也能…利用自身作为“变量”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去反向“定义”这个观察者?去影响甚至扭曲它的观测行为本身?
这不是力量层面的对抗,而是认知层面、逻辑层面的…“污染”!
这个念头让何雨柱激动得灵魂都在颤抖,连带着布满裂纹的“混沌滤网”都发出了一阵微弱的嗡鸣。但这激动只持续了一瞬,便被更深的凝重取代。
如何做到?
“寂静边荒”的观测协议层级极高,其认知逻辑恐怕早已超脱了常规生命的情感与偏见,如何能被反向影响?
他的意识再次扫过那进化后的“混沌滤网”,扫过那些黯淡却连接更加深刻的“人心锚点”,扫过那一号光标和二号光点。
滤网进化后,对“非逻辑”力量的包容和转化能力增强…
人心锚点在共同创伤后,连接更深刻,念力更精纯…
一号光标对“混沌”和“变量”表现出亲和…
二号光点与外部观测及环境同化紧密关联…
一个极其冒险、近乎疯狂的 plan 在何雨柱脑海中逐渐成形。
他不再试图隐藏或对抗那无所不在的“注视感”。相反,他要…主动拥抱它,甚至…“表演”给它看!
但不是表演虚弱和顺从,而是表演一种…基于他自身“变量”特质的、极其复杂的、内部充满矛盾与动态变化的“存在状态”!他要将“庭灵”生态和自身,塑造成一个不断抛出无法被既定观测协议完美解析的“认知难题”的源头,迫使“寂静边荒”的观测系统为了理解他,而不断地调整其内部的解析模型,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被他所“定义”和“牵引”!
他要做的,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一个能逼真演绎出“变量”所有复杂性的演员,而剧本,就是他自己,就是这整个四合院的人间烟火!
说干就干!
何雨柱首先将目标锁定在外部观测与内部二号光点的紧密关联上。他需要找到一个能同时扰动外部观测和二号光点,但又不会立刻引发警报的“表演”方式。
他的意识沉入“庭灵”,开始引导那些彼此共振的“人心锚点”。但这一次,他不再追求稳定的协同或坚韧的承受,而是…刻意制造一种动态的、不稳定的“认知迷雾”!
他引导易中海的“匠人执念”,在极致的秩序追求中,偶尔夹杂进一丝因贾张氏哭嚎而产生的、对“混乱”的莫名烦躁;引导秦淮茹的“守护意志”,在坚韧的母性中,混入一丝因阎埠贵算计而触发的、对“自私”的冰冷理解;引导刘海中的“官迷”,在渴望权力的同时,模拟出一丝对许大茂溜须拍马行为的、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欣赏”……
他不再试图纯化或理顺这些锚点,反而是在放大其内部天然存在的、微小的矛盾与杂质,并让这些矛盾在不同的“基石共振”组合中,随机地、不可预测地显现和流动。
整个“庭灵”生态散发出的集体意念场,顿时变得更加光怪陆离,更加难以捉摸。前一刻还弥漫着易中海式的刻板秩序感,下一刻就可能滑向秦淮茹式的绝望坚韧,再下一刻又可能掺杂进许大茂式的酸葡萄心理…这些特质并非取代彼此,而是如同不同颜色的光线,在迷雾中交织、混合,产生出各种中间态的、无法明确归类的“色彩”。
何雨柱自己,也全力运转“动静之核”和进化后的“混沌滤网”,不再刻意维持某种稳定状态,而是模拟出一种…“重伤未愈”与“缓慢进化”并存、“虚弱不堪”与“韧性挣扎”交织的、极其矛盾的个体存在状态。他甚至小心翼翼地,引导一丝被滤网中和后的“终末之种”的沉寂气息,如同背景噪音般,若隐若现地弥漫在自身力量场中。
他就像一个最高明的骗子,不是在编造谎言,而是在呈现一个过于复杂、以至于“真实”到让观察者自身产生困惑的“真相”!
效果,立竿见影!
那无所不在的、升级后的“注视感”,在扫描到这片变得更加混沌、更加动态、更加充满内在矛盾的“认知迷雾”时,何雨柱清晰地感觉到,其“解析”的流畅度明显下降了!
那冰冷的“目光”似乎尝试捕捉某个稳定的“特征值”,却发现目标如同水银般滑不留手;试图建立某种预测模型,却发现目标的行为模式充满了随机性和内在冲突。观测协议运行时发出的那种无形的“逻辑流”,似乎出现了更多的“分支判断”和“循环检索”,其消耗的计算资源,无形中增加了!
更明显的是,他意识深处的二号光点,其散发的冰冷光芒,开始出现了一种…极其细微的、快速的“颤动”!仿佛它接收到的来自本体的数据流过于复杂和矛盾,导致其作为“信标”和“放大器”的功能,出现了一丝不稳定!
反向定义,起效了!他在用自身的“复杂”,去冲击观测者那追求“秩序”和“简化”的认知逻辑!
何雨柱心中振奋,但不敢有丝毫放松。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寂静边荒”的观测协议必然拥有强大的自适应能力。他必须不断变化“表演”的细节,让这片“认知迷雾”始终处于动态演化之中,才能持续给对方制造麻烦。
他开始像导演一样,精心编排着院内居民的“日常”。
今天,他可能稍微引导易中海,让他在训徒时,莫名多了一句对“机灵劲儿”的肯定(指向许大茂),让观测系统记录到“秩序执念”与“欣赏圆滑”的矛盾结合。
明天,他可能微微影响秦淮茹,让她在呵护孩子时,流露出一丝对“强硬手段”的认同(源自对抗环境的决绝),让观测系统捕捉到“母性守护”与“潜在攻击性”的并存。
后天,他甚至可能恶作剧般地,让阎埠贵的算计中,掺杂进一丝对“人情味”的微弱渴望(连接易中海偶尔流露的期待),制造出“极致功利”与“情感需求”的荒谬组合……
这些引导细微到了极致,完全基于每个角色自身的性格逻辑,只是将那些潜藏的、微不足道的侧面稍稍放大,并置于不同的“共振”背景下。院内居民们自身几乎毫无察觉,只觉得最近心思似乎更杂了一些,情绪起落更莫名一些。
但在那无形的观测层面,何雨柱与“庭灵”所呈现出的“变量”图像,却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像一个不断自我迭代、自我矛盾的“混沌算法”,持续地对“寂静边荒”的观测协议进行着“压力测试”。
他能感觉到,那外部的“注视感”在持续扫描中,偶尔会出现极其短暂的“重置”般的凝滞,仿佛在清空无效的缓存,加载新的解析模块。二号光点的颤动也愈发明显,其光芒甚至偶尔会出现短暂的“失色”。
然而,就在何雨柱逐渐熟练这种“反向定义”的战术,并感觉外部观测的压力似乎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松动时——
一股远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庞大、冰冷、带着明确“不悦”与“审视”意味的意念洪流,如同决堤的星河,猛地从不可知的高维层面,灌注而下!
这不是扫描,更像是…一次针对性的“深度解析”启动!是“寂静边荒”的观测协议,在经历了持续的“认知干扰”后,启动了更高级别的分析程序!
何雨柱构筑的“认知迷雾”在这股意念洪流面前,如同阳光下的薄雾,瞬间被驱散了大半!那“注视感”变得前所未有的锐利和深入,仿佛要将他灵魂最底层的秘密都彻底挖掘出来!
他闷哼一声,进化后的“混沌滤网”发出刺耳的哀鸣,刚刚稳定一些的裂纹再次有扩散的趋势!那些“人心锚点”也在更深入的扫描下剧烈震颤,仿佛要被这股力量强行“捋顺”和“归类”!
就在这危急关头,何雨柱意识深处那一直带着“愉悦”感闪烁的一号光标,仿佛被这更高级别的解析所刺激,猛地爆发出了一阵强烈却混乱的光芒!
紧接着,一段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长、都要复杂、但其内部逻辑却更加支离破碎、甚至带着某种…“恶意”干扰意味的无序代码流,如同失控的病毒,从一号光标中喷涌而出,顺着何雨柱与外部观测的无形连接,反向冲入了那降临的“深度解析”意念洪流之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