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舱内的资源还散发着金属的冷意,雷诺刚将最后一卷绝缘线缆归位,手腕上的数据板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 “嘀嘀” 声 —— 这不是常规的环境监测提示,而是传感器阵列触发的 “未知信号预警”,红色的警告框瞬间覆盖屏幕,打破了 “老兵” 号难得的平静。
“怎么回事?是碎片场有高速碎片靠近吗?” 雷诺心里一紧,快步走到驾驶舱,将数据板切换至传感器监控界面。屏幕上,原本平稳的信号波形图突然变得紊乱,一条淡紫色的不规则曲线在黑色背景上快速跳动,与周围代表 “正常空间辐射” 的绿色波纹形成鲜明对比,像一条突然闯入平静湖面的游鱼。
“系统,暂停常规环境扫描,全力追踪这条异常信号,分析其来源、频率、编码方式,排除设备故障可能性!” 雷诺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将异常信号的波形放大 —— 曲线的峰值忽高忽低,每间隔 17 秒就会出现一次短暂中断,中断时长从 0.3 秒到 1.2 秒不等,毫无规律可言,完全不同于联邦星域常见的 “脉冲式导航信标” 或 “连续式通讯信号”。
数据板的指示灯开始快速闪烁,微型备用电池的电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从 2.1% 降至 2.0%),系统的分析报告逐行弹出,每一条结论都让雷诺的好奇心愈发强烈:
【异常信号初步分析结果:
1. 信号来源:方位角 347°,仰角 12°,指向铁渣碎片场深处(距离当前位置约 18 公里),排除 “老兵” 号内部设备干扰(已关闭非必要电子设备,信号依旧存在);
2. 信号特性:频率范围 2.3-2.7Ghz(属于 “低功率民用通讯频段”,却未采用联邦任何已知通讯协议),调制方式为 “不规则调频”(无固定载波周期,每 3 次峰值后频率偏移 0.1Ghz),信号强度 - 87dbm(微弱但稳定,排除 “太空尘埃反射干扰” 可能);
3. 编码方式:非联邦标准 AScII 码、二进制编码,也不属于 “星际通用导航编码”(如 “阿尔法 - 3” 信标编码),初步解析显示信号包含 “重复片段”(每 112 秒重复一次核心序列),但无法匹配任何已知数据库(系统内置 “联邦星域信号库”“废弃星舰应急信号库” 均无匹配项);
4. 信号性质:判定为 “非自然生成信号”(排除恒星辐射、行星磁场等自然现象干扰),疑似 “人工发送信号”,但发送设备功率极低(预估不超过 1w),推测为 “应急信标” 或 “设备故障泄漏信号”。】
“非自然信号…… 人工发送……” 雷诺喃喃重复着这两个关键词,心脏忍不住加速跳动。自跃迁到这片未知星域以来,除了 w-01 残骸和铁渣碎片场,他从未检测到任何 “人工活动痕迹”,这片星域像被宇宙遗忘的角落,只有寂静与虚无。而此刻,这条来自碎片场深处的异常信号,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 “未知” 的大门 —— 信号的另一端,是否存在其他星舰?是否有和他一样的 “幸存者”?又或者,是某种未知文明留下的痕迹?
他立刻调整传感器阵列的指向,将 3 个完好的外部环境监测探头全部对准信号来源方向,同时启动 “信号增强模式”(通过延长接收时间,累积信号强度以提升解析精度)。屏幕上的淡紫色波形逐渐变得清晰,之前模糊的 “重复片段” 开始显现出规律 —— 核心序列由 7 个 “峰值 - 谷值” 组成,像一串加密的摩尔斯电码,却没有对应的 “点”“划” 规则。
“系统,尝试用‘暴力破解法’解析重复片段,假设信号为‘二进制简化编码’,将峰值判定为‘1’,谷值判定为‘0’,转化为数字序列后比对联邦常用应急信号代码(如‘求救信号’‘位置信号’)。” 雷诺的指尖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他死死盯住屏幕上的 “编码转化进度条”——10%→30%→50%,每一次跳动都像在等待命运的宣判。
5 分钟后,转化结果弹出:【数字序列: 0 0 00
0001110 (共 7 组,每组 7 位),与联邦 “求救信号”( 00)、“位置信号”(00 )无任何匹配项,也无法组成有意义的文字或坐标数据,解析失败】。
解析失败的结果让雷诺稍稍冷静,却没有打消他的好奇。他靠在观测窗前,望向碎片场深处 —— 那里被浓密的星尘笼罩,即使通过传感器也只能看到模糊的碎片轮廓,信号来源的 18 公里处,恰好是一片 “高密度碎片区”(系统之前标记为 “高风险区域”,因碎片密集且移动速度快,暂未列入打捞目标),信号很可能被碎片遮挡,导致强度微弱、编码失真。
“会不会是 w-01 残骸的应急信标?” 雷诺突然想到这种可能 ——w-01 作为联邦早期货运星舰,或许配备了非标准应急信标,在解体后仍在持续发送信号。他立刻调取 w-01 残骸的原始数据(系统从联邦星舰数据库中提取的 “开拓者 -3” 型星舰标准配置),却发现该型号星舰的应急信标频率固定为 1.8Ghz,编码方式为 “联邦通用应急编码”,与当前检测到的异常信号完全不符。
“不是已知星舰的应急信标,那会是什么?” 雷诺的目光重新回到数据板上的信号波形图,淡紫色的曲线依旧在规律跳动,每一次中断都像在 “刻意隐藏” 什么。他突然意识到一个细节:信号的中断时长虽然不规则,却在每次重复片段结束后,中断时长都会延长至 1.2 秒,仿佛在 “等待回应”—— 这会不会是某种 “双向通讯信号” 的一部分?只是对方没有收到回应,才持续重复发送核心序列?
这个猜测让雷诺的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 既有 “终于不是独自一人” 的微妙期待,又有对 “未知信号来源” 的警惕。在这片陌生的星域,未知意味着可能的生机,也意味着潜在的危险:信号的另一端,可能是友好的幸存者,也可能是携带敌意的未知文明;可能是需要救援的破损星舰,也可能是引诱猎物的 “信号陷阱”。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多功能工具刀(目前唯一的 “武器”),又看了一眼维修舱角落的维修机器人 —— 它还处于休眠状态,左臂的焊接枪尚未修复,即使激活也无法提供有效的防御。“老兵” 号的舰体虽然修复了部分裂缝,却依旧脆弱,推进系统彻底瘫痪,连最基础的 “逃离” 能力都没有,若信号来源是威胁,他们将毫无反抗之力。
“系统,持续监测异常信号,记录每一次重复片段的细节(频率偏移量、中断时长、峰值强度),同时扩大扫描范围至 25 公里,检测是否存在其他关联信号(如动力系统辐射、武器系统信号),一旦发现危险信号,立即触发最高级警报。” 雷诺的指令带着谨慎,他必须在 “探索未知” 与 “保障安全” 之间找到平衡 —— 既不能错过可能的生机,也不能贸然暴露自己。
数据板的屏幕上,信号监测界面与外部环境扫描界面分屏显示:淡紫色的信号波形持续跳动,25 公里范围内的扫描区域却一片平静,没有检测到任何动力辐射或武器信号,只有零星的碎片漂移轨迹。系统弹出新的提示:【异常信号持续稳定,无明显强度变化,未检测到关联危险信号,建议持续监测 1 小时后,评估是否调整航向靠近信号来源(需消耗左舷姿态喷口剩余推力,且存在碎片碰撞风险)】。
“靠近信号来源……” 雷诺看着屏幕上的 “航向调整模拟图”—— 从当前位置到信号来源,需要穿越一片 “中等密度碎片区”(包含 12 块直径 3-5 米的金属碎片),左舷姿态喷口的剩余推力刚好能完成航向调整,却会耗尽最后一点 “机动能力”,若遭遇突发情况,无法再调整航向。
他靠在观测窗前,望着碎片场深处那片被星尘笼罩的区域,心里的好奇与警惕反复交织。信号的另一端,究竟隐藏着什么?是生存的希望,还是未知的陷阱?这片寂静的星域,终于不再只有他和 “老兵” 号,而这份 “不孤独”,却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犹豫。
数据板的电量已降至 1.9%,信号监测还在持续,淡紫色的波形像一条不断延伸的线,连接着 “老兵” 号与碎片场深处的未知。雷诺知道,他必须在 1 小时内做出决定 —— 是继续等待,收集更多信号数据后再行动;还是冒险靠近,揭开信号背后的秘密。而这个决定,很可能改变他与 “老兵” 号在这片未知星域的命运。
此时,维修舱的灯光突然闪烁了一下,那是微型备用电池的太阳能充电模块在补充电量,屏幕上的电量数值从 1.9% 缓慢回升至 1.91%。这微弱的电量增长,像一丝无声的鼓励,让雷诺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 —— 从跃迁后的绝境求生,到现在的资源积累,他从未因为 “未知” 而退缩,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系统,1 小时后若信号依旧稳定,且无危险信号出现,生成‘靠近信号来源’的详细航线,标注所有碎片规避点,计算推力消耗与剩余能源,我要去看看,这信号的另一端,到底是什么。” 雷诺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手指轻轻划过屏幕上的淡紫色波形 —— 无论前方是生机还是陷阱,他都要亲手揭开这个秘密,因为在这片浩瀚的星海里,“未知” 或许可怕,但 “放弃探索”,才是真正的绝境。
“老兵” 号在太空中静静漂浮,传感器阵列的探头持续对准碎片场深处,淡紫色的异常信号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在漆黑的宇宙中传递着 “未知” 的讯息。而雷诺,这位来自联邦的 “废柴” 工程师,正带着他的老舰,准备迎接这片未知星域给他们的又一个 “惊喜”—— 或 “考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