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
深冬的清溪镇,一场不大不小的雪刚过,安置区的屋顶、树梢都积着薄薄一层白,像撒了层糖霜。林家小院的铁门虚掩着,里面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混着厨房里飘出的炖肉香味,把冬日的寒意烘得暖洋洋的。
客厅里,八仙桌上铺着赵秀兰新洗的蓝格子桌布,上面摆满了厚厚的账本、订单合同和计算器。林建国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笔,正在逐笔核对数字;建业坐在旁边,手里捧着五金店的账本,时不时报出一串盈利数字;赵秀兰端来刚沏好的热茶,放在两人手边,笑着说:“别急着算,先喝口茶暖暖身子,饭菜快好了。”
林老太坐在藤椅上,手里捏着针线,给建业和陈慧缝新婚用的红鞋垫,嘴里哼着老曲子;晓阳趴在桌边,手里拿着重点高中的期末成绩单,时不时凑过去看一眼账本上的数字,眼里满是好奇;晓梅从市区回来休假,穿着米白色的羽绒服,正帮着整理家具厂的订单合同,把一年的大订单都单独整理出来。
“家具厂这边,全年定制订单 326 笔,其中民宿、餐馆的批量订单 18 笔,纯手工高端订单 23 笔,扣除原料、工人工资、厂房租金,净利润 30 万,比去年翻了近一倍。” 林建国报出数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尤其是下半年升级设备后,效率提上来了,废品率降了不少,这 30 万赚得实打实。”
“五金店这边,全年营业额 168 万,净利润 18 万!” 建业放下账本,语气里难掩兴奋,“上半年跟 3 家装修队签了长期供货协议,下半年又在本地生活平台开了线上店铺,送货上门服务拉了不少新客户,光智能门锁就卖了 120 多套。”
晓梅把整理好的订单合同推过来:“爸,你看,这是今年最大的两个订单,市区连锁民宿的 50 套家具,赚了 8 万;还有镇上学校的课桌椅订单,赚了 5 万,这两个订单就占了家具厂盈利的四成。”
林建国点点头,拿起计算器,把家具厂、五金店的盈利,再加上市区公寓的年租金 3.6 万,还有之前的存款一合计,眼睛亮了起来:“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咱全家总资产突破 600 万了!”
“真的?” 赵秀兰惊喜地凑过来,“比去年多了 100 多万?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哥,咱这算是踏实肯干的回报吧!” 建业笑着说,“要是当初拆迁后跟风搞高息理财,说不定现在血本无归,哪能有现在的日子。”
林老太放下针线,笑着说:“这就是家风的好处,不贪快钱、不冒风险,一步一个脚印,日子才能稳当往上走。你爸当年学木工,一刨一凿都不含糊,现在开家具厂,还是老规矩,质量第一,诚信经营,这钱赚得心里踏实。”
正说着,建业突然 “哎呀” 一声,拍了下大腿:“坏了,我好像漏算了一笔!上个月给城东装修队送的一批五金件,送货费 2000 块没记进盈利里,刚才算的 18 万少了 2000!”
“啥?” 林建国赶紧拿过五金店的账本,翻到上个月的记录,仔细核对起来。客厅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晓阳也停下手里的笔,盯着账本看。
赵秀兰笑着说:“别急,慢慢找,说不定是记在别的科目里了。”
建业急得额头冒汗,翻来覆去地找,突然眼睛一亮:“找到了!记在‘其他收入’里了,我刚才光看‘主营业务盈利’,把这个忘了!加上这 2000,五金店净利润是 18 万 2 千!”
虚惊一场,客厅里又恢复了欢声笑语。晓阳笑着说:“叔,你真是太粗心了,差点少算 2000 块!”
“可不是嘛,以后算账得更细心点。” 建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做生意就得账目清楚,不能马虎。”
账目算清,家里的喜事也一桩接一桩地提了起来。
“建业和陈慧订了婚,婚期定在明年春天,婚房也装修得差不多了,家具都是咱家具厂定制的,五金件用的是店里最好的,既省钱又放心。” 赵秀兰笑着说,“陈慧这姑娘懂事,跟建业也合拍,以后就是咱家里人了。”
林老太点点头:“陈慧这孩子,第一次上门就给我买羊毛衫,给晓阳买漫画书,说话懂礼貌,干活也麻利,建业能找到这么好的媳妇,是他的福气。”
“还有晓阳,考上重点高中后,第一次期末就考了年级前 30 名,数学还拿了班级第一!” 林建国拍了拍晓阳的肩膀,“这孩子随他姐,踏实肯学,以后肯定有出息。”
晓阳不好意思地笑了:“爸,我还得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进年级前 20 名。”
“晓梅在国企也站稳脚跟了,上次打电话说,领导让她负责一个重要的教育器材采购项目,还涨了工资,月薪都快 5000 了!” 赵秀兰说起女儿,脸上满是骄傲,“这孩子从小就省心,读书、工作都不用我们操心,靠自己的本事打拼,比啥都强。”
晓梅笑着说:“妈,都是你们教得好,让我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现在工作虽然忙,但能学到东西,领导也信任我,我挺满足的。”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着一年的收获,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窗外的雪还没化,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暖融融的。
这份热闹和幸福,与安置区其他几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婶家的灯早早地就亮了,却没什么欢声笑语。她女儿倩倩虽然找了超市收银员的工作,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抱怨工作累、钱少,最近又在家啃老;儿子赌钱欠了债,躲在外地不敢回来,张婶一个人在家,冷冷清清,只能靠跟邻居说闲话打发时间。刚才路过林家小院,听见里面的笑声,她心里酸溜溜的,忍不住对着墙啐了一口,嘴里嘟囔着 “有啥好得意的”。
李叔家的日子也依旧拮据。他虽然踏实当保安,每个月有 3000 块工资,但儿子之前欠的高利贷还有一部分没还清,每个月都要还债,家里没什么积蓄。晚上只能简单煮点面条,看着林家小院的热闹,心里满是羡慕,后悔当初没听林建国的劝,贪高息理财,还纵容儿子,落到现在的地步。
还有王三,离婚后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没人照顾,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每天靠喝酒打发时间,院子里杂草丛生,窗户上积满了灰尘,跟林家小院的干净整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咱家人能有今天,不是靠运气,是靠一家人齐心,守住了‘踏实、和睦、诚信’的家风。” 林建国举起茶杯,里面装着温热的米酒,“来,咱举杯,庆祝今年的丰收,也祝愿明年日子更红火!”
“干杯!” 全家人都举起杯子,清脆的碰撞声在客厅里回荡。
晓梅喝了口米酒,笑着说:“明年我想考个采购师资格证,提升自己;晓阳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好大学;建业和陈慧要结婚,好好经营小家庭;爸和叔要把家具厂和五金店的生意做得更大,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明年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说得好!” 林建国点点头,“明年家具厂想再雇两个熟练木工,拓展一下市区的定制家具市场;五金店想再进点智能家居配件,比如智能窗帘、智能开关,跟上市场潮流。”
建业也说:“我跟陈慧商量好了,结婚后,她也来五金店帮忙,我们一起把线上业务做得更好,争取让五金店的净利润突破 20 万。”
林老太笑着说:“不管生意做得多大,家风不能丢。踏实做人、和睦待人、诚信经营,这三条是咱林家的根,只要根不动,日子就会一直红火。”
晚饭格外丰盛。赵秀兰炖了香喷喷的红烧肉,煮了鲜美的鸡汤,炒了晓阳爱吃的可乐鸡翅,还有林老太蒸的软糯年糕,满满一桌子菜,香气扑鼻。
晓阳一边吃着鸡翅,一边说:“妈,你做的红烧肉太好吃了,比饭店里的还香!”
“好吃就多吃点,明年要长个子,好好读书。” 赵秀兰给晓阳夹了块肉,又给林老太夹了块年糕,“妈,你也多吃点,补补身子。”
林建国和建业喝着米酒,聊着生意上的事,规划着明年的发展;晓梅和赵秀兰聊着家常,说着陈慧结婚的筹备细节;林老太看着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样子,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夜深了,雪还在轻轻飘着,林家小院的灯依旧亮着。家人的笑声、说话声,混着饭菜的香味,在寂静的冬夜里格外温暖。他们知道,今年是丰收的一年,是幸福的一年,而这份丰收和幸福,源于一家人的齐心合力,源于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
新的一年,他们会继续坚守这份家风,踏实肯干、和睦相处、诚信经营,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让林家的故事在安置区继续传递,成为邻居们学习的榜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