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 ——!”
盛夏的清溪镇,午后的太阳把柏油路晒得泛出油光,连院角的梧桐树都蔫蔫地耷拉着叶子。林家小院里,林建国正蹲在木工台前,给刚做好的小马扎打磨边角,砂纸蹭过松木的 “沙沙” 声里,突然传来赵秀兰的喊声:“建国,快进来!晓梅发消息说,市区近郊的公寓价格查好了!”
建国放下砂纸,擦了擦额头的汗,走进客厅。八仙桌上摊着张皱巴巴的纸,是晓梅从学校寄回来的 —— 上面用圆珠笔写着 “清溪镇周边市区(滨县)公寓均价:3500-4500 元 \/ 平,60 平总价约 21-27 万”,旁边还画了个简单的地图,圈出几个靠近公交站的小区,标注着 “配套有菜市场、小超市,租客多为工厂上班族”。
“3500 一平?” 林老太坐在藤椅上,手里攥着个旧蒲扇,眼睛瞪得圆圆的,“咋这么便宜?我还以为市区的房子都得一万多呢!”
“妈,晓梅说了,这是滨县的近郊,不是市中心。” 赵秀兰把凉毛巾递给建国,“滨县离咱清溪镇就半小时车程,去年才通了公交,房价还没涨起来。中介说,这边的公寓都是给附近电子厂的上班族租的,价格实惠,还好租。”
建业凑过来,指着纸上的 “星光小区”:“哥,我上周送五金件去滨县,路过这个小区,门口就有公交站,对面还有个大菜市场,特别方便。我打听了,那边 60 平的公寓,月租能到 800 块,比咱安置区的房子(月租 400)翻一倍。”
建国心里算了笔账 ——60 平公寓,按 4000 元 \/ 平算,总价 24 万;首付 10 万(木工铺今年赚了 8 万,五金店赚了 3 万,正好够),贷款 14 万,按年利率 5% 算,月供也就 800 出头,跟租金差不多能持平,以后租金涨点,还能剩点零花钱。这账算下来,比存银行(一年利息才几千)划算多了,也比张婶投的那不靠谱理财稳当。
“走,周末去滨县看看!” 建国拍了拍大腿,“咱就选 60 平左右的,低楼层,配套方便的,能出租也能以后让晓梅住。”
周末一早,天刚蒙蒙亮,林家就收拾妥当出发了。建国骑着三轮车,载着林老太和赵秀兰,车斗里塞着水壶和干粮;建业骑着二手电动车,带着晓阳,车把上挂着晓梅画的地图;一行人慢悠悠往滨县赶,路上的稻田泛着绿,风里带着稻花香,比市区凉快不少。
到了滨县,中介老周早等在公交站旁 —— 他是建业上次送五金件时认识的,本地人,说话实在。“林老板,咱先去看‘星光小区’,离这儿最近,60 平的户型我给您留了两套,都是一楼,不用爬楼梯。”
第一套公寓在星光小区最里面,开门就是个方方正正的客厅,地板是浅灰色的瓷砖,虽然有点旧,但擦得干干净净。窗户朝东,早上能晒到太阳,林老太坐在窗边的小椅子上,笑着说:“亮堂,不闷得慌,一楼方便,我这老骨头也能随便来。” 可走到厨房才发现,没有装抽油烟机,墙面上沾着层油污,赵秀兰皱了皱眉:“这得重装油烟机,不然租客做饭太呛,得花不少钱。”
中介赶紧解释:“这套总价 21 万,比市价低 2 万,就是因为没装油烟机……”
“再看看下一套吧。” 建国打断他 —— 林家过日子向来实在,不想刚买就花钱修,“要能直接拎包出租的,省得折腾。”
第二套在小区门口,离公交站只有五十米。推开门,一股淡淡的洗衣粉香味飘过来 —— 前租客是个年轻姑娘,刚搬走,把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客厅摆着个二手沙发,卧室带个小飘窗,铺着碎花窗帘;厨房装着旧款抽油烟机,虽然不是新的,但擦得发亮,连灶台都没有油污;卫生间里,热水器、洗衣机都完好能用。最贴心的是,门口就有个小储物间,能放租客的行李箱、杂物。
“这房子多少钱?” 建国打开厨房的水龙头,水流又大又稳,没有一点水垢。
中介老周赶紧说:“林老板,这套 60 平,单价 4000 元,总价 24 万。前租客住了两年,爱护得好,您不用添啥,找个保洁擦一擦就能租出去。业主是个老师,急着去市里陪读,价格还能再让 5000,23 万 5 就能拿下。”
林老太摸了摸飘窗的台面,又蹲下来看了看地板缝,没一点灰尘:“好!这房子省心,租客来了就能住,不用咱花钱修。”
赵秀兰打开卧室的衣柜,里面有挂杆和抽屉,还留着几个衣架:“你看,前租客连衣架都留下了,多贴心。以后租客要是带衣服多,也有地方放。”
建业掏出计算器,按了两下:“哥,首付 10 万,贷款 13 万 5,月供 820 块。中介说月租能到 800,等明年租金涨点,就能覆盖月供了,划算!”
建国没立刻答应,而是走到小区门口,跟卖菜的阿姨聊了聊:“阿姨,这小区的公寓好租不?”
“好租得很!” 阿姨手里的秤杆晃了晃,“附近电子厂的小姑娘、小伙子都租这儿,离厂近,买菜方便,800 块的房租,俩人分摊,一点不贵。我儿子就在这租的,住了三年都没挪窝。”
确认租客不愁找,建国才跟中介说:“23 万 5,成交!下周我带钱来签合同,你跟业主说,屋里的家具都留下,别搬了。”
签合同那天,业主李老师特意从市里赶回来,看着建国老实,还额外送了台二手电风扇:“这风扇是去年买的,夏天用着凉快,留给你们,租客肯定高兴。” 建国不好意思,从木工铺拿了个刚做好的小马扎递给她:“李老师,这是我自己做的,结实,您带回去坐。”
装修时,林家没花啥钱 —— 赵秀兰找保洁擦了擦玻璃,建业给门把手换了个新的,建国给窗户装了个简易纱窗(防蚊子),前后花了不到 500 块,公寓就亮堂又干净。没过三天,就有租客上门了 —— 是电子厂的两个小姑娘,一个叫小吴,一个叫小郑,月薪都是两千多。
“林叔叔,这房子离厂近,还干净,我们想租下来,月租 800,按季度付。” 小吴手里攥着钱包,眼里满是期待,“我们俩爱干净,肯定爱护房子,您放心。”
建国笑着把钥匙递给她们:“行,你们住得舒心就好。有啥问题随时找我,我骑三轮车过来也就半小时。”
当天下午,小吴就转来了 2400 块租金。建国拿着钱,坐在小院里跟家人算账:“首付 10 万,月供 820,租金 800,每个月就差 20 块,等明年租金涨到 850,就能剩 30 块。这钱虽然少,但稳当,比存银行强,还能给妈当零花钱。”
林老太接过租金,一张张数着,笑得嘴都合不拢:“还是建国想得周到!这公寓就像咱林家的‘小粮仓’,每个月都有进项,踏实!”
夕阳西下时,建国把公寓的钥匙挂在客厅的钉子上 —— 钥匙串上还拴着个小木牌,是晓阳刻的 “林家公寓”,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满是认真。客厅里,风扇 “嗡嗡” 转着,吹起桌上的租房合同,赵秀兰正给林老太扇着蒲扇,建业在整理五金店的账单,晓阳趴在桌边,画着公寓的样子,嘴里念叨:“以后我去滨县上学,就能住这儿啦!”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钥匙上,泛着淡淡的光。建国看着眼前的家人,心里突然明白:林家要的从不是啥 “高价公寓”,而是这份 “踮脚够得着、月月有盼头” 的稳当 —— 就像他手里的木工活,一刨一凿都扎实,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又红火。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