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 —— 滴答 ——!”
新搬来没两个月的刘芳,穿着件花里胡哨的真丝睡裙,踮着脚站在自家阳台上,手里捏着个塑料喷壶,正给刚买的几盆月季浇水。水珠顺着叶片滚下来,没入阳台边缘的缝隙,再滴滴答答往下掉,像串断了线的珠子。
楼下二楼的王阿姨,正哼着小曲往晾衣绳上搭刚洗好的被套。那是她攒了半个月工资买的纯棉被套,雪白雪白的,还带着淡淡的洗衣液香味。她刚把被套铺展开,就感觉头顶一阵凉意 —— 几滴带着泥土味的水珠,正好落在被套中央,晕开一个个深色的小印子。
“哎!你干啥呢!” 王阿姨猛地抬头,看见阳台上的刘芳,嗓门一下子拔高了八度,“你浇水看着点啊!我这新被套刚洗好,都被你弄脏了!”
刘芳往下瞟了一眼,看见那片湿印子,脸上没半点歉意,反而撇了撇嘴,声音轻飘飘的:“多大点事儿啊?不就是几滴破水吗?晾干了不就完了?至于这么大惊小怪的?”
“破水?” 王阿姨气得手都抖了,指着被套上的印子,“这是我刚买的新被套,一百多块呢!你看看这泥点子,洗都洗不掉!你浇水不会往里面挪挪?非要往阳台边浇,故意的吧?”
“谁故意了!” 刘芳也来了火气,把喷壶往阳台栏杆上一搁,发出 “哐当” 一声响,“我家的花我想怎么浇就怎么浇,阳台是我家的地方,水滴下去关你啥事?你不会把被子往里面挪挪?”
“我晾衣绳就装在这儿,凭啥让我挪?” 王阿姨越说越气,搬了个小板凳站上去,指着刘芳的鼻子,“你这人心眼也太坏了!新搬来就欺负老邻居,我看你就是没素质!”
“你才有素质!” 刘芳也不甘示弱,双手叉腰,睡裙的裙摆被风吹得乱飞,“老邻居怎么了?老邻居就能不讲理?不就是个破被套吗?大不了我赔你五十块钱,够不够?”
“谁要你的破钱!” 王阿姨气得脸红脖子粗,“我要的是我的新被套!你今天必须给我洗干净,不然这事没完!”
两人一吵,楼下很快围了不少邻居。刚买菜回来的李奶奶凑过来,抬头看了看阳台滴落的水珠,又看了看被套上的泥印子,忍不住说:“刘芳,这事就是你的不对了。浇水哪能往阳台边浇?人家王阿姨的新被套,确实可惜了。”
“李奶奶,你可别偏心!” 刘芳急着辩解,“我又不是故意的,她至于这么不依不饶吗?五十块钱都够买个新被套的边角料了,她就是想讹我!”
“讹你?” 王阿姨气得差点从板凳上摔下来,“我缺你那五十块钱?我就是气不过你这态度!做错了事不认错,还倒打一耙,你这种人根本没法相处!”
就在这时,张婶挤开人群钻了进来,脸上堆着看热闹的笑,眼神却往刘芳那边偏:“哎呀,这是咋了?大热天的吵啥呀?和气生财嘛!”
刘芳一看张婶来了,像找到了救星,赶紧说:“张婶,你来得正好!你评评理,我浇水不小心滴到她的被套上,我愿意赔钱,她非要让我洗,你说她是不是不讲理?”
张婶清了清嗓子,装模作样地看了看被套,又看了看刘芳,笑着说:“王阿姨,我觉得刘芳说得也有道理。不就是几滴泥点子吗?洗一洗就掉了,没必要这么较真。刘芳也是无心之失,人家愿意赔钱,你就收下呗,邻里之间别伤了和气。”
王阿姨本来就看不上张婶爱掺和是非的德行,一听这话,火气更旺了:“张婶,这里没你的事,你少掺和!你忘了去年你家水管漏水,把我家天花板泡得掉墙皮,我让你修,你还推三阻四的?现在倒好,轮到别人头上,你倒会说风凉话!”
张婶的脸瞬间红了,没想到王阿姨会翻旧账,尴尬地搓着手:“那……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后来不是给你修了吗?”
“修了?” 王阿姨冷笑一声,“你那叫修?就用胶带粘了粘,没过一个月又漏了,最后还是我自己花钱请人修的!你现在还有脸来劝我?你自己都没做到和睦邻里,还好意思说别人?”
周围的邻居都跟着附和:“是啊,张婶,上次你家漏水确实做得不对”“你就别掺和了,这事本来就是刘芳的错”“王阿姨的新被套被弄脏了,换谁都得生气”。
张婶被说得下不来台,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狠狠瞪了刘芳一眼 —— 本来想帮着她,没想到反被怼得哑口无言,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她悻悻地往后退了退,不敢再说话,心里却把刘芳骂了千百遍。
刘芳见张婶帮不上忙,自己又被邻居们围着指责,心里有点发慌,可嘴上还是不服软:“你们别都围着我骂!我又不是故意的,大不了我给她洗被套,有啥了不起的!”
“你这态度就不对!” 刚下班路过的李叔走过来,穿着保安制服,语气严肃,“做错了事就得好好认错,不是被迫妥协。王阿姨的被套是新的,你浇水不注意给弄脏了,本来就该道歉赔偿,还跟人家吵,太不应该了。”
刘芳撇了撇嘴,没说话,心里却更不服气了 —— 她觉得这些邻居都向着王阿姨,就是因为王阿姨是老住户,自己是新来的,故意欺负她。
就在这时,晓阳背着书包从外面回来,看见楼下围了一大堆人,好奇地挤进去:“王奶奶,刘阿姨,你们在吵啥呀?”
王阿姨看见晓阳,语气缓和了些:“晓阳啊,你看刘阿姨浇水,把我刚洗的新被套都弄脏了,她还不认错。”
晓阳抬头看了看阳台,又看了看被套,笑着说:“刘阿姨,浇水的时候可以拿个盆接着呀,这样水就不会滴下去了。我妈种花都是这么弄的,从来不会滴到楼下。”
刘芳被一个小孩子说得脸上挂不住,狠狠瞪了晓阳一眼:“小孩子家家的,懂啥!一边玩去!”
赵秀兰正好来找晓阳回家吃饭,看见这场景,赶紧拉着晓阳往旁边走,小声说:“别在这儿看热闹,邻里之间的事,咱不掺和。”
晓阳点点头,却还是忍不住回头看:“妈,刘阿姨要是好好道歉,王奶奶肯定不会这么生气的。”
“是啊,” 赵秀兰叹了口气,“做人得懂礼貌,做错了事要认错,互相体谅才能处好邻里关系。”
两人的对话被刘芳听见了,她心里更窝火,冲着赵秀兰喊道:“秀兰妹子,你这话啥意思?合着就是我的错呗?”
赵秀兰没搭理她,拉着晓阳就走 —— 她知道,跟刘芳这种自私的人讲道理,根本讲不通,反而会惹一身麻烦,不如不掺和。
眼看场面越来越乱,有人赶紧给物业打了电话。没过多久,物业的张经理就来了,手里拿着个笔记本,笑着说:“大家别吵了,有话好好说,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没必要为这点小事伤和气。”
王阿姨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最后强调:“我不是在乎那点钱,我就是气不过她的态度!做错了事不认错,还挺横!”
刘芳也委屈地说:“我真不是故意的,我愿意给她洗被套,她还不依不饶,大家还都围着骂我,我觉得太不公平了!”
张经理笑着说:“刘芳大姐,这事确实是你不对。浇水的时候没注意,把人家的新被套弄脏了,首先得好好道歉。邻里之间,互相体谅是应该的,你往阳台边浇水,确实容易影响楼下。王阿姨,刘芳也是无心之失,她愿意给你洗被套,你就消消气,大家各退一步。”
刘芳见张经理也说自己不对,心里虽然不服气,但也知道再吵下去没好处,只好不情不愿地对王阿姨说:“对不起,我不该往阳台边浇水,把你的被套弄脏了,我现在就给你洗干净。”
王阿姨见她终于道歉了,心里的火气也消了不少:“道歉就完了?洗干净了要是还有印子,你得赔我个新的!”
“行,我知道了。” 刘芳翻了个白眼,心里却把王阿姨恨得牙痒痒。
张经理又笑着说:“刘芳大姐,以后浇水的时候注意点,要么拿个盆接着,要么往花盆里面浇,别再影响楼下了。王阿姨,以后晒东西也可以稍微往里面挪挪,互相体谅一下,日子才能过得舒心。”
两人都没说话,算是默认了。邻居们见事情解决了,也都慢慢散开了,嘴里还在议论:“刘芳就是太自私了”“王阿姨也够委屈的”“以后可得注意点,别再闹这种矛盾了”。
张婶见没热闹可看,也悄悄溜了 —— 她本来想帮着刘芳,结果反被怼得下不来台,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刘芳抱着王阿姨的被套,回到家里,越想越气,把被套往洗衣机里一扔,随便倒了点洗衣液,就开了洗衣机。她心里嘀咕:“不就是个破被套吗?还真当宝贝了,洗干净了就算给她面子了,还想让我赔新的,做梦!”
可洗出来之后,被套上的泥印子还是没完全洗掉,留下了淡淡的痕迹。刘芳看着那痕迹,心里有点发慌 —— 她可不想赔个新被套,一百多块钱呢。
思来想去,刘芳找了块白布,剪了个小花,缝在了痕迹上面,看着还挺别致。她抱着被套下楼,递给王阿姨:“洗干净了,我还帮你缝了个花,看着比以前还好看。”
王阿姨接过被套,看见上面的小花,心里的火气又上来了:“你这是啥意思?我好好的新被套,被你缝了个花,谁让你这么做的?”
“我这不是怕有痕迹你不高兴吗?” 刘芳小声说,“缝个花遮住,多好看啊。”
“好看个屁!” 王阿姨把被套扔给她,“我不要了,你给我赔个新的!”
两人又吵了起来,这次动静更大,连林建国都被惊动了。林建国本来不想掺和,可实在吵得太厉害,只好走过去劝:“王阿姨,刘芳,别吵了。刘芳,你确实做得不对,人家的新被套,你不该随便缝东西。王阿姨,刘芳也是想弥补,不如让她赔你点钱,你自己再买个新的,这事就过去了。”
刘芳赶紧说:“我愿意赔钱,赔你一百块,够不够?”
王阿姨见林建国都来劝了,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僵,叹了口气:“行,一百块就一百块,以后你浇水注意点,别再影响我了。”
刘芳赶紧掏出一百块钱递给王阿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 虽然花了钱,但总比赔个新被套强。
事情终于解决了,可刘芳和王阿姨的关系却彻底闹僵了,以后在小区里遇见,都互相不搭理。张婶也没占到便宜,反而被王阿姨翻了旧账,在邻居们面前丢了脸,以后再也不敢随便掺和别人的事了。
傍晚,林家小院里,晓阳还在说白天的事:“爸,妈,刘阿姨要是一开始就好好道歉,就不会吵那么久了。”
林建国点点头,手里的木工活没停:“是啊,做人得懂礼貌,做错了事要及时认错,互相体谅才能处好邻里关系。咱林家不管跟谁相处,都要守着‘和睦踏实’的家风,别像刘芳那样自私,也别像张婶那样爱掺和是非,这样才能过得舒心。”
林老太坐在藤椅上,手里捏着针线,慢悠悠地说:“邻里之间,就像牙齿和舌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关键是要互相包容。刘芳刚搬来,不懂这些道理,以后吃亏了就知道了。”
赵秀兰笑着说:“不管别人怎么样,咱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踏实做人,和睦待人,别人自然会尊重咱。”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安置区的街道上,把一切都染成了暖黄色。刘芳浇水引发的争执,像一场小小的风波,很快就平息了,却给所有邻居都提了个醒 —— 邻里之间,互相体谅、互相尊重才是相处之道。而林家始终坚守的 “不掺和是非、和睦待人” 的家风,也在这场风波中,再次得到了邻居们的认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