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 —— 咚咚锵 ——!”
傍晚六点的天刚擦黑,小区广场上就炸开了震天响的音乐。刘芳穿着件亮粉色的运动服,手里攥着个蓝牙音响,音量开到最大,《小苹果》的旋律震得周围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嗡嗡发颤。她站在广场中央,腰上系着条红绸带,正领着十几个阿姨跳广场舞,动作幅度大得夸张,嘴里还时不时喊着 “跟上节奏!别掉队!”。
住在广场旁边 3 号楼的王奶奶,正坐在客厅里缝鞋垫,助听器突然被震得 “嗡” 一声响,针脚一下子歪了,手指被扎出个小血珠。她赶紧摘下助听器,揉了揉发疼的耳朵,眉头皱成了疙瘩 —— 这已经是刘芳连续第五天这么大音量跳舞了,之前她还能忍,可今天这音乐,连关着窗户都挡不住,震得她心口发慌。
“这咋回事啊?音量咋这么大!” 王奶奶的老伴李爷爷也放下手里的报纸,往窗外看了一眼,“刘芳这丫头,也太不考虑别人了,这么晚了,谁家不休息啊!”
王奶奶叹了口气,拄着拐杖站起来:“我去跟她说说,再这么下去,我这老骨头都要被震散了。” 她慢慢走到广场边,看着正跳得兴起的刘芳,犹豫了半天,才小声说:“刘芳啊,能不能把音量调小点儿?我这耳朵不好,实在受不了这么大的声音。”
刘芳正跳到兴头上,被打断了动作,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她没关音响,走到王奶奶面前,声音比音乐还大:“王奶奶,跳广场舞哪能没声音?音量小了没氛围,大家都跳不起来!您要是嫌吵,就把窗户关严点,或者早点睡觉,别在这儿耽误我们跳舞啊!”
周围跳舞的阿姨们也跟着附和:“就是啊,王奶奶,我们就晚上跳一小时,很快的”“音量小了没劲儿,您多担待担待”。王奶奶被说得脸通红,手里的拐杖都攥紧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 她没想到刘芳不仅不认错,还这么不讲理。
“你这丫头咋说话呢!” 李爷爷也赶了过来,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我们住这儿多少年了,凭啥让我们关窗户?你跳广场舞是开心了,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
“我咋没考虑了?” 刘芳梗着脖子,双手叉腰,亮粉色的运动服被风吹得乱飞,“我选的是傍晚六点到七点,正是大家吃完饭散步的时间,又没半夜跳!你们要是觉得吵,当初就别买靠广场的房子啊!”
两人越吵越凶,引来了不少邻居围观。住在 4 号楼的张婶也挤了进来,一看是刘芳和王奶奶吵架,赶紧凑到刘芳身边,小声说:“刘芳,别跟他们一般见识,老人们就是事儿多,跟他们吵不值当。” 刘芳像是得了撑腰,腰杆更硬了:“听见没?大家都这么说,是你们太挑剔!”
王奶奶看着围过来的邻居,又气又委屈,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不是挑剔,我就是想安安静静缝个鞋垫,这都不行吗?” 旁边有邻居看不过去,劝道:“刘芳,你就把音量调小点儿,大家互相体谅嘛”“王奶奶年纪大了,耳朵受不了,你通融一下”。
可刘芳根本不听,转身回到广场中央,对着音响又按了一下,音量反而更大了:“想跳的继续跳!别让别人影响咱们的心情!” 音乐再次炸开,围观的邻居们都摇摇头,纷纷劝王奶奶:“王奶奶,别跟她置气,不值得,我们帮你找物业去!”
当天晚上,好几户邻居都给物业打了投诉电话。第二天一早,物业的张经理就找到了刘芳,手里拿着投诉记录:“刘女士,有多位居民反映你跳广场舞音量太大,影响休息,麻烦你把音量调小点儿,或者换个离居民楼远的地方跳。”
刘芳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杯奶茶,脸上满是不服气:“张经理,我跳广场舞是为了锻炼身体,又没犯法!他们嫌吵是他们的事,我凭啥换地方?再说,广场就是公共区域,我想在哪跳就在哪跳!”
“公共区域也要考虑大家的感受啊。” 张经理耐心解释,“你看,3 号楼有好几户老人,耳朵都不好,你这么大的音量,他们实在受不了。这样吧,你把音量调到一半,别影响到别人,行吗?”
刘芳犹豫了半天,才不情不愿地答应:“行吧,我调小点儿,但要是有人再找事儿,我可就不管了!” 张经理见她答应了,才松了口气,赶紧去跟王奶奶他们道歉,说已经跟刘芳沟通好了。
可当天傍晚,刘芳虽然把音量调小了,却故意把音响往 3 号楼的方向挪了挪,音乐声还是能清晰地传到王奶奶家里。王奶奶无奈地摇摇头:“这丫头,真是故意的!” 李爷爷气得想去找她理论,却被王奶奶拉住了:“算了,别去了,跟她吵也没用,还得生气。”
这事很快传到了赵秀兰耳朵里。赵秀兰每天也去跳广场舞,不过她的舞队在小区另一头的小花园,离居民楼远,用的还是个小音响,音量刚够舞队的人听见。这天傍晚,她跳完舞回来,正好遇见王奶奶在楼下散步,赶紧走过去:“王奶奶,听说刘芳又跟你闹矛盾了?”
王奶奶叹了口气,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赵秀兰听了,心里也替王奶奶委屈:“这刘芳也太不懂事了,跳广场舞哪能这么自私。我们舞队每次跳舞前,都会先问问附近的老人有没有休息,音量也只开一半,生怕吵到别人。”
“还是你们懂事。” 王奶奶拉着赵秀兰的手,眼里满是感激,“上次我忘带舞鞋,你还把你的备用鞋借给我,真是贴心。” 赵秀兰笑着说:“都是邻居,互相帮衬是应该的。跳广场舞是为了开心,要是因为这闹得大家不开心,就没意思了。”
第二天,赵秀兰特意找刘芳聊了聊。她提着一袋刚煮好的绿豆汤,敲开刘芳家的门:“刘芳,刚煮的绿豆汤,你尝尝。” 刘芳接过绿豆汤,脸上有点不自在 —— 她知道赵秀兰是来说广场舞的事的。
“刘芳,我知道你喜欢跳广场舞,这是好事。” 赵秀兰坐在沙发上,语气温和,“可咱们住在一起,得考虑邻居的感受。你看 3 号楼的王奶奶,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你这么大的音量,她实在受不了。我们舞队在小花园跳,离居民楼远,音量也小,你要是不介意,不如跟我们一起跳?”
刘芳撇了撇嘴,喝了口绿豆汤:“你们那小花园太小了,跳不开。再说,音量小了没劲儿,我不喜欢。” 赵秀兰也不勉强,笑着说:“那你就把音量再调小点儿,或者稍微往广场中间挪挪,别靠 3 号楼太近,这样大家都能开心,多好啊。”
刘芳没说话,心里却有点动摇 —— 她知道赵秀兰说得有道理,可她就是不想服软,觉得要是听了赵秀兰的话,就显得自己之前做错了。赵秀兰见她不说话,也没再多劝,只是说:“绿豆汤要是不够,你再跟我说,我再给你煮。” 说完就走了。
可刘芳还是没改。当天傍晚,她依旧把音响放在离 3 号楼近的地方,音量比之前调小了点,却还是吵得王奶奶没法休息。张婶又来给她撑腰:“刘芳,别听赵秀兰的,她就是跟王奶奶关系好,故意帮着王奶奶说话。你想咋跳就咋跳,不用管他们!”
“我知道!” 刘芳点点头,心里的那点动摇又没了,“我才不跟他们妥协呢!” 可她没注意到,周围跳舞的阿姨越来越少了 —— 有几位阿姨觉得她太自私,不想跟她一起跳,悄悄转到了赵秀兰的舞队。
赵秀兰的舞队却越来越热闹。每天傍晚,小花园里都能传来轻快的音乐,阿姨们笑着互相纠正动作,偶尔有人忘带舞鞋,赵秀兰就把备用鞋借给她们;有人家里有事来晚了,大家会等着她一起跳。王奶奶有时候也会去看她们跳舞,坐在旁边的长椅上,笑着说:“还是你们这儿热闹又不吵,看着就舒心。”
有次,刘芳路过小花园,看见赵秀兰的舞队其乐融融,自己的舞队却只剩下三四个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张婶跟在她后面,小声说:“她们就是故意的,想抢你的人!” 刘芳没说话,心里却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太自私了?
这天晚上,刘芳跳完舞回家,发现门口放着一袋鲜花饼,上面贴着张纸条,是王奶奶写的:“刘芳,之前的事别往心里去,这是林家送我的鲜花饼,给你尝尝。以后跳广场舞要是需要帮忙,跟我说。” 刘芳拿着鲜花饼,心里暖暖的,眼眶有点红 —— 她没想到王奶奶不仅没记恨她,还这么关心她。
第二天傍晚,刘芳主动把音响搬到了广场中央,音量调到了最小。跳舞的时候,她还特意去跟王奶奶打了招呼:“王奶奶,今天音量调小了,您看还吵吗?” 王奶奶笑着说:“不吵了,不吵了,这样挺好。” 周围的邻居们也都笑了,说:“这才对嘛,互相体谅,大家都开心。”
张婶看见这一幕,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却也没再说什么 —— 她知道,刘芳这次是真的听进去了。赵秀兰路过广场,看见刘芳的改变,笑着说:“刘芳,这样多好,大家一起开心。” 刘芳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之前是我不对,以后我会注意的。”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广场上。刘芳的舞队又慢慢热闹起来,音乐声不大,却充满了欢快的氛围;不远处的小花园里,赵秀兰的舞队也在跳着,阿姨们的笑声传得很远。王奶奶坐在长椅上,看着这和睦的场景,手里的鞋垫缝得越来越顺,嘴角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场因广场舞引发的矛盾,终于在互相体谅中化解了。刘芳也明白了,邻里之间相处,不能只考虑自己,互相包容、互相体谅,才能让日子过得舒心。而赵秀兰始终坚守的 “和睦待人” 的家风,也像一盏明灯,影响着身边的人,让安置区的日子,变得越来越温暖、越来越和睦。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