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神浩劫,最终以一场两败俱伤的惨烈方式暂告段落。道玄真人强行催动诛仙剑阵,虽重创兽神,将其逼回南疆,自身却也油尽灯枯,形同废人,青云门元气大伤。正道各派亦是损失惨重,亟待休养生息。魔教则趁机扩张势力,鬼王宗更是暗中加快了四灵血阵的筹备。
世间似乎进入了一段暴风雨后短暂的、压抑的平静。
而李长青,则在这片平静中,悄然来到了位于须弥山上的天音寺。
天音寺,佛门圣地,千年古刹,香火鼎盛。与青云山的凌厉、焚香谷的灼热、鬼王宗的诡秘不同,天音寺散发出的是一种中正平和、慈悲庄严的气息。晨钟暮鼓,梵唱声声,洗涤着信徒的心尘。
李长青此来,并非为了礼佛,而是为了那藏于寺中的天书第四卷。
据他所知,天书五卷,分散于各处。第一卷在死灵渊,主掠夺;第二卷在鬼王宗,主操纵;第三卷在天帝宝库,主自然衍化;而这第四卷,便藏于天音寺的无字玉壁之中,据说蕴含的是“寂灭”、“超脱”的佛门至理。
前几卷天书,分别从力量运用、精神操控、宇宙规律等方面给予他启发,使得他的金丹大道愈发完善。这第四卷关乎“寂灭”与“超脱”,或许能为他指明离开此界、真正超脱的最后方向。
他并未显露行迹,只是如同一个最普通的香客,随着人流步入寺中。大雄宝殿内,金身佛像宝相庄严,低眉垂目,俯瞰众生。诸多僧侣与信徒跪拜祈福,神色虔诚。
李长青立于殿外,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层层殿宇,落在了后山那面光滑如镜、却空无一字的玉壁之上——无字玉壁。
在他的神识感知中,那玉壁并非真正的空无。其内蕴藏着一种极其内敛、却浩瀚无边的意蕴,那是历经无数高僧大德禅心浸染、凝聚了佛门千年寂灭超脱之念的结晶!天书第四卷的奥秘,便隐藏在这“无字”之中。
他没有急于前往后山,而是在寺中缓步而行,感受着这佛门圣地的独特氛围。他看到僧人们课诵念经,神情专注;看到信徒们焚香祷告,心怀敬畏;也看到一些年轻沙弥在扫地担水,践行着“担水砍柴,无非妙道”的禅理。
“佛门修行,重在修心,见性成佛。讲究放下执着,明心见性,求得解脱……这与道家金丹大道的‘内求圆满’、‘我即是道’,看似路径不同,终点却似乎有相通之处。”他心中思忖着。
行至藏经阁附近,他听到阁内传来阵阵辩论之声。乃是天音寺年轻一辈的佼佼者法相,正在与几位师兄弟探讨佛法精义。
“……是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法相声音温和,却字字清晰。
“法相师兄,既言万法皆空,那我等修行,所修为何?所求为何?”一僧人问道。
“修行非为有所得,乃为无所执。所求者,非是外物,乃是本心清净,智慧通达,最终破迷开悟,得大自在。”法相答道。
李长青驻足聆听片刻,微微颔首。佛门对于“心”与“性”的探讨,确实极为深刻。其“破执”、“悟空”的理念,对于淬炼道心、堪破虚妄,有着极大的助益。
夜幕降临,香客渐散,寺中恢复了宁静。
李长青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后山无字玉壁之前。
月光如水,洒在光洁的玉壁上,反射出清冷的光辉。玉壁之前,已有数位老僧盘坐入定,似乎在参悟着什么,正是普泓、普空等天音寺神僧。
李长青并未打扰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不远处,目光落在玉壁之上。
他没有用神识强行探查,而是放空了心神,让自己的意念与这玉壁散发出的寂灭禅意缓缓接触、交融。
起初,玉壁依旧空空如也,仿佛只是一块普通的巨石。
但随着李长青心神的沉浸,那玉壁之上,开始有极其淡薄、却无比玄奥的金色符文缓缓浮现!那些符文并非固定,而是如同水波般流转变化,阐述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的至高佛理!
天书第四卷——寂灭篇!
李长青的心神彻底沉入其中。这卷天书,不再讲述任何具体的力量运用法门,而是直指存在的本质与最终的归宿。它告诉他,一切有形有相之物,皆是因缘和合,终将消散(诸行无常);连“我”这个概念,也是五蕴假合,并非真实存在(诸法无我);唯有放下一切执着,回归那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本来面目,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与自在(涅盘寂静)。
这与他的金丹大道,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与印证。
金丹大道追求的是内在宇宙的圆满与永恒,是“有我”的极致。而天书第四卷指向的却是“无我”的解脱。
“有我”与“无我”,看似对立,实则一体两面。
他的金丹,乃是“我”之道果,是“有我”的体现。但若要真正超脱此界,或许就需要理解甚至融入那“无我”的境地?并非放弃自我,而是达到一种“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与道合真的更高层次?
金丹在体内微微震颤,其内部的混沌宇宙模型,似乎开始以一种更加玄妙的方式运转,不再仅仅强调自身的圆满与稳固,而是开始模拟那“缘起性空”、“生生灭灭”的自然规律。
他对于“超脱”的理解,更深了一层。超脱,并非简单的离开一个地方,前往另一个地方。而是跳出固有的存在模式与认知框架,达到一种更为本质、更为自由的境地。
时间,在寂静的参悟中悄然流逝。
月光偏移,东方既白。
当第一缕晨曦照射在无字玉壁上时,那流转的金色符文缓缓隐去,玉壁重归平凡。
普泓上人缓缓睁开双眼,似有所觉地看了一眼李长青之前站立的方向,那里已空无一人,但他苍老的脸上却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
李长青已然离去。
天书第四卷的精义,已尽数烙印于心,并与他的金丹大道相互印证、融合。
此刻,他的金丹不再仅仅是力量的源泉,更仿佛成了一个能够包容“有”与“无”、“生”与“灭”、“我”与“无我”的奇妙枢纽。其光芒彻底内敛,气息与周围天地浑然一体,却又隐隐超脱其上。
五卷天书,他已得其四。掠夺、操纵、衍化、寂灭……此界规则的几个重要侧面,他已尽数领略。
只差那最为神秘、据说蕴含着“造化”与“终结”最终奥秘的第五卷了。
而他知道,那第五卷天书,与青云门的诛仙古剑,与那幻月洞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青云山。
最后的印证,最终的离去之机,皆系于此。
身影晃动间,他已离开了须弥山,朝着青云方向,飘然而去。
道途终点,已在眼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悟性逆天,在雪中修仙无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