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笑着应酬几句,去值房寻当值的医官核对近日杏林堂呈送的病案记录。
恰巧遇到太医署正在分派春季防疫药材,一位医官问道:“张丞,您看今年这避瘟散的方子,可要调整?”
张勤看了看药材清单:“紫苏、苍术可多加两成,薄荷减一成。今年春寒,当以驱寒燥湿为重。”
那医官连忙记下。
在太医署盘桓半个时辰,与大家交流了一番心得。
临走时,几位相熟的医官送他到门口,玩笑道:“下次张丞再来,可要带红蛋了!”
回到杏林堂,已是午后。
苏怡正在堂内整理药材账目,见张勤回来,问道:“署中一切可好?”
张勤脱下官袍,挂在一旁:“都好。同僚们收了喜饼,都问张夫人你好。周署令还提了练兵法的事,说是兵部已在议了。”
苏怡递过一杯热茶,那就好,自己郎君懂得挺多。
张勤坐下喝茶,看着堂前来往的病患,轻声道:“成了家,这日子反倒更踏实了。”
三月十二午后。
张勤在后院书房,叫来兰蔻铺子的钱掌柜和管家苏福。
苏怡也在旁坐着,手里翻着医案。
钱掌柜捧着一本蓝皮账册,恭敬呈上。
“东家,夫人,这是去岁八月开张到腊月底的总账,请您过目。”
张勤接过账册,苏福在一旁补充道:“郎君,老汉与钱掌柜核对过三遍,出入账都清楚了。”
总账册上用蝇头小楷列着主要进项。
常皂售出五十万块,得银五千两。
精皂售出二十七万块,得银七千两。
口红售出五千余支,得银一万两;
香水售出九千小瓶,得银一万八千两。
另有各色礼盒、香囊等零散进项。
扣除工料、铺租、工钱等开销,净利三万五千整。
张勤指着总数道:“三万五千两……比预想的多些。”他看向钱掌柜:“腊月里口脂卖得最好?”
钱掌柜忙点头:“是,东家。口脂膏精巧便携,价钱适中,年节时各家夫人小姐都爱买,腊月就卖出近两千支。”
苏怡放下医案,轻声道:“香水价高,但是胜在男女皆能用,竟然比口红买的更好,也算不错了。”
这生意能成,靠的是物品新奇,也有一些宫中默许和市面太平的缘由。
按当初议定的,该按照陛下和两位殿下的占股给他们分成了。
苏福道:“老仆算过了,一成是三千五百两。已兑成金锭,装在三个樟木箱里,随时可送入各处。
张勤沉吟片刻:“这样,钱掌柜,你明日去将市面新到的南洋珍珠选十颗,苏伯备些上等阿胶、鹿茸,与金锭一并装箱。”
“我写个谢恩折子,说明此乃去岁兰蔻铺子红利,感念天恩浩荡,献上以充内帑。”
钱掌柜和苏福齐声应下。张勤又道:“剩余银钱,留六千两作铺子周转和工坊扩建,余下两万两入库。今年接下来的洛阳分号要用钱。”
二人退下后,苏怡感叹道:“这一个工坊加一个商铺竟有如此之利。”
次日,张勤带着两个沉甸甸的樟木箱进宫进献。
傍晚回来禀报,说内侍监收了礼单,陛下有口谕“张卿忠心可嘉”。
此事办妥,张勤心中稍安。
……
过了几天,韩玉(张勤给韩铁柱起的名)匆匆从玉山乡庄子赶回张宅,脸上带着几分急色。
他见到张勤便道:“郎君,庄上来了二十多号人,说是按您年前在路上许的话,从洛阳那边一路讨饭过来的饥民!”
“领头的叫赵石,说见过您的车驾。”
张勤放下手中的账本:“来了多少人?情形如何?”
韩玉道:“共二十三人,大多是青壮汉子,还有几个半大少年。看着虽瘦,筋骨倒结实。”
“庄上按您的吩咐,先给了热粥窝头,让他们在旧仓房歇下了。”
问下来,里头有七八个是木匠、铁匠,还有会烧窑的、编竹器的,剩下的也都是种田好手。
张勤闻言,眼中一亮:“有手艺的工匠?这倒难得。”
他起身对苏怡道:“怡儿,我去庄子一趟。这些人能活着走到长安,都是硬骨头,得好生安置。”
苏怡点头:“郎君带上些伤药和姜糖,他们一路辛苦,怕是多有不适。”
张勤当即让铁柱备车,又装上一筐炊饼和几包常用药材,直奔玉山乡。
到了庄子,韩玉引他到旧仓房。
只见二十多人或坐或卧,虽衣衫褴褛,但眼神都还清亮。
领头的中年汉子赵石见张勤来了,忙带着众人跪下:“恩公!小人们按您指的路,总算活着到了!”
张勤扶起他们:“都起来说话。这一路受苦了。”
他仔细看了看这些人,手脚粗大,确实多是做惯活计的。
他问赵石:“你说你们中有匠人?”
赵石连忙指着一个黑脸汉子:“这是王木匠,会做桌椅门窗。”
又指一个精瘦汉子:“李铁匠,能打农具。”
还有个老汉:“孙窑头,烧过砖瓦。”
张勤心中盘算,这些工匠正可大用。
于是先安排他们洗澡换衣,有伤病的让庄上郎中瞧瞧。
晚饭加餐,每人先发一身干净衣裳。
又对赵石等人道:“你们既到了这里,便安心住下。会手艺的,往后在庄上做工。”
“会种地的,跟着赵大春耕。工钱伙食按庄上规矩来,绝不亏待。”
众人连连叩谢。
张勤将韩玉叫到一旁,低声道:“庄后山坳里那片旧砖窑,你带人收拾出来。”
“我要在那儿建个工坊,专做精细物件。”
“王木匠、李铁匠这些人,先别派重活,养好身子,我另有用处。”
韩玉应下:“那片窑洞僻静,离庄子也近,收拾起来快。”
张勤又去看望了工匠们,问了各人手艺深浅。
王木匠说会做榫卯,李铁匠能打精铁小件,孙窑头懂控火候。
张勤心中暗喜,这些人正是他筹建秘密实验室所需的基础人手。
当晚,张勤在庄上住下,与韩玉详细商议了工坊修建事宜。
次日离开前,他对赵石道:“好生将养,过几日我来安排活计。你们有一技之长,往后有的是用武之地。”
回城路上,张勤盘算着。
有了这批工匠,许多之前只能停留在图纸上的设想,或可逐步尝试。
那处山坳工坊,正好用来试验些新的技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