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的雨终于停了,久违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临时传染病医院的蓝色帐篷上,将帐篷染成了温暖的金色。空气里的消毒水味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泥土的芬芳与草木的清香。从白若曦率医疗队抵达疫区,到今日恰好半月,这半月来,三县军民与疫情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如今,胜利的曙光终于照亮了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
临时医院的观察区里,最后一批隔离人员正在接受体温检测。他们大多是与病患密切接触过的士兵和村民,经过七日的隔离观察,体温正常,无任何不适症状。白若曦穿着白大褂,亲自为他们测量体温,在记录表上一一打上“合格”的标记。
“白医生,我们真的没事了吗?可以回家了?”一名村民紧张地问道,眼中满是期盼。
白若曦笑着点头,语气温和却坚定:“没事了,你们已经安全了,可以回家了。但记住,回家后也要继续保持卫生,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饭,有任何不舒服,一定要及时上报。”
村民们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互相搀扶着,朝着家的方向走去。观察区的帐篷渐渐空了下来,只剩下几名医护人员在整理物资,脸上满是疲惫却欣慰的神色。
新增清零:阴霾散尽,生机重现
“白医生!好消息!”陈医生拿着最新的统计报表,快步跑来,脸上难掩激动,“截至今日上午十点,三县范围内,新增病例清零!所有确诊的两百一十三名病患,除了之前死亡的十人,其余两百零三人全部痊愈出院!”
“全部痊愈?”白若曦心中一振,接过报表仔细查看。报表上,重症患者三十九人,轻症患者一百七十四人,痊愈人数一栏,赫然写着“203”,新增病例一栏,是醒目的“0”。她紧绷了半月的神经终于彻底松弛下来,眼眶一热,几欲滴下泪来。
这半月来,她和医疗队的成员们几乎没有合过眼,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救治病患,有的护士累得晕倒在岗位上,醒来后又立刻投入工作;有的医生被病患的排泄物溅到身上,也只是简单消毒后继续奋战。他们付出的汗水与辛劳,终于换来了今日的成果。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白若曦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她转身对身边的医护人员们说道,“大家辛苦了!我们成功了!疫情控制住了!”
医护人员们闻言,纷纷欢呼雀跃,有的互相拥抱,有的抹着眼泪,连日来的疲惫与压力,在这一刻化为了胜利的喜悦。
消息很快传遍了三县。夏津军营里,士兵们听到新增病例清零、战友全部痊愈的消息,纷纷走出营房,欢呼呐喊,有的甚至放起了鞭炮,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周边村落里,百姓们也走出家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炊烟袅袅升起,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马小丑正在宁河县查看军医馆的建设进度,接到沈若雁发来的电报后,当即骑马赶回夏津县。刚踏入临时医院,就被欢呼的士兵和百姓围了起来。
“马司令!疫情控制住了!我们赢了!”
“马司令,白医生真是活菩萨!救了我们所有人!”
马小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白若曦面前,深深鞠了一躬:“白医生,辛苦你了!你不仅救了三县的军民,更给了我们希望。我代表三县百姓和临城国民军,向你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白若曦连忙扶起他:“马司令,不用谢。这是我们医疗队的职责,更是军民同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你全力协调物资,稳定军心民心,我们也不可能这么快控制住疫情。”
“军民同心,其利断金!”马小丑感慨道,“这场疫情,让我更加明白,百姓是根基,只有守护好他们,我们才能在这乱世中立足。”
军医挂牌:仁心济世,福泽三县
疫情平定后的第三日,三县军医馆的挂牌仪式在夏津县举行。这座标准化的军医馆,是按照白若曦的设计图纸建造的,主体为青砖瓦房,分为诊疗室、药房、病房、手术室、实验室等多个区域,配备了显微镜、消毒器、手术台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冀南地区第一座西式军医馆。
挂牌仪式当天,三县的百姓们纷纷赶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军医馆的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烫金的牌匾,上书“三县军民军医馆”六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是马小丑亲笔题写的。
马小丑身着军装,站在军医馆前的高台上,对着台下的百姓们高声说道:“乡亲们,今日,三县军民军医馆正式挂牌成立!这座军医馆,是我兑现承诺的见证,也是白若曦医生仁心济世的见证!它不仅为我们临城国民军的士兵提供医疗服务,更对所有百姓开放,无论贫富,无论军民,一律平价诊疗,贫困百姓免费救治!”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百姓们纷纷欢呼:“马司令英明!白医生仁慈!”
马小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从今日起,白若曦医生将担任军医馆的馆长,负责部队医疗与地方防疫工作。我已经下令,拨款一万银元作为军医馆的运营资金,后续还会根据需求持续投入,确保医疗设备更新、药品供应充足。另外,我已经从全军选拔了二十名有文化、责任心强的士兵,由白医生亲自培训,作为军医馆的辅助医护人员,充实医疗团队。”
话音刚落,白若曦身着白大褂,走上高台,接过马小丑递来的馆长聘书。她看着台下的百姓们,眼中满是坚定:“乡亲们,马司令的信任与支持,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从今日起,我将与我的医疗团队一起,坚守在军医馆,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为大家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做好地方防疫工作,让大家远离疾病的困扰,安居乐业。”
“白医生万岁!”百姓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彻云霄。
挂牌仪式结束后,百姓们纷纷涌入军医馆,参观这座崭新的西式医院。他们好奇地看着显微镜、手术台等设备,听着医护人员的讲解,脸上满是新奇与感激。一名年迈的老者,抚摸着军医馆的墙壁,激动地说:“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医院,以后生病再也不用怕了!”
白医留任:初心不改,守护民生
军医馆挂牌后,白若曦的医疗队面临着一个选择:是返回上海,还是留在冀南,执掌军医馆。医疗队的成员们大多是上海人,离家半月,早已思念亲人,不少人希望能早日回去。
“若曦姐,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军医馆也挂牌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去了?我想家了。”一名年轻的护士小声说道,眼中满是思念。
其他成员也纷纷附和:“是啊,若曦姐,上海的医疗条件更好,我们在那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白若曦沉默了。她理解大家的心情,上海有她的家人和朋友,有更好的医疗资源和发展空间。但她看着军医馆里好奇的百姓,看着马小丑真诚的眼神,看着三县军民对医疗的迫切需求,心中渐渐有了决定。
她召集医疗队的成员们,召开了一场会议。“大家的心情,我理解。”白若曦语气温和,“上海是我们的家,那里有我们的亲人,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冀南的百姓们,更需要我们。这里的医疗条件落后,百姓们生病后,往往只能靠草药治疗,甚至只能等死。我们建立军医馆,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一场疫情,更是为了建立长效的医疗与防疫机制,让这里的百姓们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马司令承诺,会持续投入资金,保障医疗资源,让我们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开展工作。而且,这里的百姓们淳朴善良,他们需要我们。我决定,留在冀南,担任军医馆的馆长,负责部队医疗与地方防疫工作。当然,我不会勉强大家,愿意留下的,我欢迎;想要回去的,我也支持,我会为你们安排好返程的船只和物资。”
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陈医生率先开口:“若曦姐,你留下,我也留下。你说得对,这里的百姓更需要我们。而且,能参与建立这样一座军医馆,推动地方医疗发展,是我们作为医生的荣幸。”
“我也留下!”一名医生站起身,“在上海,我们能救治的病人有限,但在这里,我们能帮助更多的人。”
“我也留下!”
“我们都留下!”
越来越多的成员表示愿意留下,最终,二十名医疗队成员中,有十五人选择留在冀南,与白若曦一起,共同执掌三县军民军医馆。
当白若曦将这个决定告诉马小丑时,马小丑欣喜若狂:“白医生,太感谢你了!你愿意留下,是三县军民的福气!你放心,我一定会兑现我的承诺,给你配齐最好的医疗团队,提供最充足的医疗资源,让你能安心开展工作。”
“马司令,不用客气。”白若曦笑了笑,“我留下,不是为了你的承诺,是为了这里的百姓,为了我作为医生的初心。我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冀南的医疗条件得到改善,让更多的百姓能免受疾病的痛苦。”
配齐团队:专业加持,筑牢防线
为了支持白若曦的工作,马小丑兑现承诺,全力为军医馆配齐医疗团队。他从全军选拔了二十名有文化、责任心强的士兵,送到军医馆,由白若曦和她的团队亲自培训。这些士兵大多是年轻小伙子,学习能力强,对医疗工作充满了热情。
白若曦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先学习基础的医学知识,包括人体结构、常见疾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急救技巧等;再进行实操训练,包括打针、输液、包扎、消毒等基本技能;最后,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分为护理组、防疫组、急救组等,进行专项培训。
培训过程中,白若曦和她的团队成员们倾囊相授,耐心指导。士兵们学习非常刻苦,白天跟着医生们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操训练,晚上还在煤油灯下看书、记笔记,有的甚至主动向医生们请教,进步非常快。
“小李,打针的时候,要先消毒皮肤,再进针,角度要控制在三十度左右,避免刺伤血管。”白若曦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士兵小李打针。
小李认真地学着,虽然第一次打针时手抖得厉害,没有成功,但他没有气馁,反复练习,终于在第三天成功为一名病人打上了针。“白医生,我成功了!”小李兴奋地说道。
白若曦笑着点头:“很好!继续努力,熟能生巧。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细心、耐心,不能有丝毫马虎,因为我们手中握着的,是病人的生命。”
除了培训士兵,马小丑还通过苏玉婷的关系,从上海、天津等地聘请了五名经验丰富的西医和三名中医,加入军医馆的医疗团队。这些医生大多是业内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的加入,为军医馆注入了新的活力。
军医馆的药房也被充实得满满当当。马小丑下令,兵工厂继续生产消毒水、生理盐水等常用物资,同时从上海、天津等地采购了大量的西药和中药,确保常见疾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药房里,药品分类摆放整齐,标签清晰,由专业的药剂师负责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与安全。
为了做好地方防疫工作,马小丑还在三县各乡村设立了卫生员,由军医馆的防疫组负责培训。卫生员们学习基本的防疫知识,包括环境消杀、饮水消毒、疫情上报等,定期对乡村的环境进行消杀,指导百姓们做好卫生防护,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军医馆。
军民同心:医馆惠民,口碑相传
三县军民军医馆正式运营后,很快便迎来了大量的病人。有受伤的士兵,有生病的老人,有发烧的孩子,还有怀孕的妇女。白若曦和她的团队成员们,不分昼夜地为病人诊治,用专业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军民的一致好评。
一名士兵在训练中不慎摔伤了腿,骨头断裂,疼痛难忍。送到军医馆后,白若曦亲自为他进行手术,接好断裂的骨头,打上石膏。术后,护士们悉心照料,为他换药、喂食、擦洗身体。半个月后,士兵的腿渐渐康复,他感激地对马小丑说:“司令,军医馆的医生和护士们太好了!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还这么贴心,我以后一定好好训练,报效国家!”
一名农村妇女难产,情况危急。家人将她送到军医馆时,她已经昏迷不醒,胎儿的心率也越来越弱。白若曦当即决定进行剖宫产手术,在团队的配合下,经过三个小时的努力,成功产下一名健康的男婴,母子平安。妇女的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给孩子取名“念曦”,意为“思念白若曦医生”。
还有一名患有肺结核的老人,多年来一直靠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来到军医馆后,白若曦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给他服用西药,同时结合中药调理。三个月后,老人的病情明显好转,咳嗽、咯血的症状消失了,身体也渐渐硬朗起来。他逢人就说:“白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军医馆是我们百姓的福音!”
军医馆的口碑越来越好,不仅三县的百姓前来就诊,周边地区的百姓也慕名而来。马小丑见状,下令在济阳、宁河两县也建立了分馆,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让更多的百姓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白若曦还带领防疫组的成员,在三县开展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活动。他们走进乡村,为百姓们免费体检,讲解卫生知识,发放消毒水和口罩;在学校里,为孩子们讲解防疫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军营里,为士兵们进行健康检查,指导他们做好训练中的防护,减少伤病的发生。
在白若曦和医疗团队的努力下,三县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显着改善,百姓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疫情的发生率大幅下降。马小丑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白若曦的留下,不仅为三县军民带来了健康,更凝聚了民心,为临城国民军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尾声:仁心铸丰碑,同心向未来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三县军民军医馆的青砖瓦房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白若曦站在军医馆的院子里,看着医护人员们忙碌的身影,看着前来就诊的百姓们满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想起半个月前,这里还是疫情肆虐的重灾区,如今,却变成了守护民生的健康堡垒。
马小丑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杯热茶:“白医生,辛苦了。看着军医馆越来越好,百姓们越来越健康,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白若曦接过热茶,抿了一口,笑着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马司令,谢谢你的支持与信任,如果没有你,就没有这座军医馆,也没有三县今日的安宁。”
“我们是互相成就。”马小丑望着远方的田野,眼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你守护百姓的健康,我守护百姓的安宁。未来,我们一起努力,让临城的百姓们,不仅能远离战乱与疫情,还能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
白若曦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好!我们一起努力!”
夕阳的余晖中,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军医馆的灯光渐渐亮起,如同黑暗中的星星,照亮了百姓们的健康之路;军营里的训练声依旧响亮,如同激昂的号角,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马小丑与白若曦携手,铸就了一段“妙手回春、仁心济世”的佳话;一座标准化的军医馆,让三县军民同心,筑牢了健康与安宁的防线。在这乱世之中,他们用初心与坚守,为百姓们带来了希望与温暖,也为临城国民军的逐鹿之路,增添了最坚实的民心根基。
未来的路还很长,军阀割据的局面依旧存在,未知的挑战还在等待。但只要军民同心,只要仁心不改,马小丑与白若曦,一定能带领三县军民,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