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驱散了多日的阴霾,18c的气温裹着金色阳光洒在消融的积雪上。
远处军用破冰车的轰隆声比昨日更近,像沉稳的鼓点,敲碎了小区连日来的压抑,连空气里都透着几分久违的鲜活。
小区业主群里,老杨的同行名单终于敲定。
“最终确认同行的有我、老周夫妇、小冉、小雅和周姐,共六人。我的七座越野还能再带一位,最后征询一次,有要同行的吗?”他在群里发消息说。
消息沉寂片刻,无人再报名。
老周夫妇早已将简单的行李打包好,帆布包被保暖衣物和少量压缩饼干塞得鼓鼓囊囊。
五楼停尸房的阴影如同梦魇,让他们再也无法忍受,只想尽快逃离这个让他们夜不能寐的地方。
小冉背着洗得发白的双肩包,里面除了几天的口粮,那根曾保护过她的棒球棍被牢牢固定在侧面。
经历过阿凯的骚扰后,她对独自留守充满恐惧,紧跟大部队成了最优选择。
小雅和周姐则拎着两个大号登山包,里面除了物资,还藏着她们熬夜整理的小区居民联络表。
她们盼着到东北后能对接更多资源,帮到更多人。
就在六人准备下楼集合时,1栋的张婶突然在群里紧急叫停。
随后她气喘吁吁地跑到老杨家门口,扶着门框摆着手:“别着急走!再等一等!”
“怎么了张婶?我们都准备妥当了。”老杨疑惑地问,伸手扶了她一把。
“政府救援马上就到了!”张婶缓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急切。
“你们想啊,救援物资肯定按人头发放,等领了再走多好!用不上的留给我们这些留下的人,你们路上也能多份保障,这不两全其美吗?”她补充道。
老杨眉头微蹙,陷入犹豫。
小冉攥紧了背包带,有些着急:“可万一等救援的功夫,路况变了怎么办?我们已经定好出发了……”
“不会的!”张婶急忙辩解。
“你听外面的破冰声,越来越近了,今天肯定能打通主干道!粮食、药品这些刚需物资,多拿一份就多一份生机,路上也能更稳妥啊!”她继续劝说。
老周夫妇对视一眼,率先松了口。
老周搓了搓手:“张婶说得在理,我们带的粮食不多,撑不了几天,领了物资再走确实更踏实。”
小雅和周姐低声商议了几句,也点了点头。
多带些政府物资,无论是路上应急还是到东北后帮衬他人,都更有底气。
见大家都同意,老杨最终点头:“行,那咱们就暂缓一天!”
“大家先把行李放回去,密切关注群里的通知,一旦有救援消息,我们就一起去领物资。”他补充道。
众人折返途中,经过五楼楼道时,老周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停尸房的方向,忍不住叹了口气。
“等救援来了,那停尸房里的尸体估计也要被集中处理了,就是现在光溜溜的样子,实在太难看了,也对不起逝者。”他说道。
这话瞬间戳中了大家的心事。
小雅皱着眉,眼神里满是不忍:“是啊,不管怎么样,逝者为大,总得让他们有个体面,总不能这样被抬走。”
“我有办法!”老杨突然拍了下手,眼睛亮了起来。
“忘了跟你们说,我之前做影视道具统筹,寒降前刚拉了一批特色服装回小区,本来想年后拍一部古装喜剧用的。”他解释道。
“里面正好有十套一模一样的‘喜庆僵尸服’,是宝蓝色的清朝马褂配月白色长袍,领口袖口还绣着红绸盘扣,既扎眼又有辨识度,比普通衣服显眼多了,用来应急刚好。”他详细说明。
“清朝僵尸服?会不会太怪了?”小冉往后缩了缩,想起影视剧中的画面,有些发怵。
老杨摆了摆手,耐心解释:“这衣服看着花哨,实则面料厚实,保暖性也好,额,虽然它们也不需要保暖,但是成套的衣服穿起来整齐划一,救援人员搬运时也容易清点人数。”
“咱们这是特殊情况,总比让逝者光裸着体面。再说这款式独一份,后续不管是集中安置还是家属认领,一眼就能认出来,多方便。”他补充道。
周姐忍不住笑了,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别说,这衣服还挺有特点,既不算肃穆到压抑,也不会显得随便。穿统一款式总比东拼西凑的强,至少看着规整。”
老周夫妇也松了口气,老周的妻子点点头:“只要能让逝者体面点就行,这衣服虽然特别,但胜在整齐,就这么定了!”
众人跟着老杨回到他家,推开储藏室的门,十个大号行李箱整齐地靠在墙边。
打开其中一个箱子,成套的宝蓝色清朝服饰映入眼帘,面料是厚实的棉麻材质,摸起来粗糙却扎实,绣着的红绸盘扣在阳光下格外扎眼。
几人分工合作,每人抱上一套衣服,小心翼翼地朝着五楼停尸房走去。
刚推开停尸房的门,一股混杂着冰霜与腐朽的寒气扑面而来,几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老周夫妇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又咬咬牙跟上,毕竟是积德行善的事,不能半途而废。
老杨从口袋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口罩分给大家:“戴上能挡挡味,咱们动作轻快点,别惊扰了逝者。”
当然,冻僵的尸体是没有什么味道的,只是这样能让大家心理上好一些。
众人戴上口罩,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开始行动。
老杨和周姐负责主理,两人先轻轻扶起一具尸体,小心翼翼地将月白色长袍套在身上。
尸体冻得僵硬,衣袖也变得紧绷,他们只能一点点顺着肢体的弧度拉扯,生怕弄伤尸体。
老周夫妇则在一旁帮忙整理衣襟和袖口,将红绸盘扣一一扣好,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易碎的珍宝。
小雅和小冉负责递衣物,两人眼神躲闪,不敢长时间直视尸体,却依旧认真地将叠好的马褂递到老杨手中。
忙活了近两个小时,十具尸体终于都换上了统一的宝蓝色清朝服饰。
原本杂乱光裸的景象变得规整起来,那抹突兀的宝蓝在空荡的房间里格外醒目,领口的红绸盘扣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诡异的光。
老周夫妇掏出随身携带的抹布,仔细擦拭着尸体脸上的灰尘,尽量让他们看起来体面些。
走出停尸房,老杨反手锁好门,又检查了一遍锁链。
几人摘下口罩,长长地舒了口气,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在微凉的空气中很快变凉。
老周望着紧闭的房门,感慨道:“这下总算安心了,等救援来了,他们也能体面地离开。”
夕阳西下时,气温虽有回落,但依旧温和。
老杨一行各自回到家中,等待着第二天救援物资的到来。
群里有人得知他们给尸体换上了统一服装,纷纷称赞他们考虑周全、心地善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全球雪灾之我靠囤物资苟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