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降第七十一天的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通风口斜射进地下杂物间,在地面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
徐明正帮着父亲整理前几日收集的木柴,裤兜里的手机突然连续震动了三下。
这是寒降以来除了零星群聊消息外,第一次收到陌生号码的短信,他心脏猛地一跳,连忙掏出手机。
屏幕亮起的瞬间,一条标注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长短信赫然映入眼帘,字里行间透着官方的严谨与安抚。
【紧急通知:受近期气温回升影响,本区域道路破冰作业已于今日凌晨启动,专业救援队伍预计48小时内抵达本小区。为保障居民安全,现提供两种安置方案供自主选择:】
【一、自愿转移安置:1. 房屋存在坍塌风险或主动申请转移的居民,可在救援队伍抵达后,凭有效身份证明搭乘救援大巴前往临时安置点。该安置点位于本区域东侧3公里处的空旷广场,已搭建公共物资储备帐篷(内有食品、饮用水、常用药品、取暖设备等基础物资),并为每户家庭配备一套北极科考级防寒帐篷(含睡袋、保温垫、便携式取暖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2. 转移居民需提前整理随身物品,贵重物品自行妥善保管,救援人员可提供必要的搬运协助。】
【二、留守自主安置:1. 房屋结构稳固、无安全隐患且选择留守的居民,救援队伍将在小区指定区域(原小区广场)定点投放基础物资,包括压缩饼干、瓶装水、防寒毛毯及常用药品,投放频率为每三日一次。2. 留守居民需注意房屋周边积雪融化引发的积水、滑坡风险,尽量避免单独外出,如需紧急帮助可拨打短信末尾的救援联络电话。】
【温馨提示:请居民做好准备,注意个人保暖及财产安全,避免因物资分配产生冲突。救援队伍抵达后将进行逐户登记排查,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位幸存者。紧急联络电话:xxx-xxxxxxx】
徐明逐字逐句地读了两遍,又把手机递到父母面前,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爸!妈!救援队真的要来了!还有具体的安置方案,连防寒帐篷和物资都安排好了!”
父亲手里的木柴“咚”地掉在地上,连忙戴上老花镜,指着短信上的内容逐段细看。
原本浑浊的眼睛里渐渐泛起久违的泪光:“是真的……还有具体地址和联络电话,不是假消息!”
母亲则捂住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七十一天的严寒、饥饿、日夜紧绷的恐惧,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宣泄的出口,她哽咽着反复念叨:“有救了,咱们终于有救了……”
徐明顺势点开小区业主群,原本争吵不休的群聊早已被这条救援短信的截图刷屏。
各种情绪的发言交织在一起,像一幅鲜活的末日幸存者心态图鉴。
“我的天!截图是真的吗?我刚打了联络电话,真的有人接!我肯定走!”
“我家那墙裂了都快半个月了,我天天提心吊胆怕它塌了,这下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一条消息带着压不住的兴奋,一下子在群里刷了屏。
后面紧跟着一串“放鞭炮”“撒花”的表情。
“我选留守。”有人在群里明确表态。
“我家住顶楼复式,装修时候专门做了加固,囤的吃的用的够撑一个月的。”他补充道。
“再说安置点人多又杂,上回抢物资乱成那样我是真怕了。”
“还是守着自己家最踏实。”他带着在末世里练出来的警惕,说得特别坚决。
“有没有3栋的邻居?”一位邻居在群里急慌慌地求助。
“我家有老人瘫痪在床,搬东西实在吃力,到时候能不能帮一把?”
“我愿意分一半压缩饼干感谢!”他补充道,话里话外都透着着急。
这时候,之前教过大家怎么化雪的那个匿名账号又冒出来说话了。
“提醒大伙儿,别把家底全搬空了!”
“我准备把一半木柴和粮食藏隐蔽角落。”
“万一安置点不够分或者出啥岔子,还能有条退路。多留一手总没错!”他解释道。
“我家墙都开始变形了,早就想走了!”一位家长在群里发消息。
“救援队什么时候能到啊?孩子才五岁,真撑不住了!”他带着哭腔补充道。
消息发出后,群里立刻涌出好多安慰的话。
“安置点的防寒帐篷是北极科考级别的?”有人在群里兴奋地说道。
“那岂不是比家里还暖和!”
“我现在就开始打包东西,啥也不带,就带几件换洗衣物,坐等救援!”他规划着,难掩对新生活的期盼。
“别太乐观了,群里之前不是说邻镇有抢物资的团伙吗?”另一个人发消息说道。
“万一他们盯上安置点怎么办?我还是再等等看,先不着急做决定。”他补充道,语气里满是悲观与谨慎,试图给大家降温。
看着群里滚动的消息,徐明转头对父母说:“群里彻底炸锅了。”
“有人急着收拾东西等转移,有人坚持留守,还有人在找同伴、提提醒,大家想法差太多了。”他补充道。
短暂的激动过后,三人迅速围坐下来,开始认真商议。
“咱们住的是地下杂物间,本来就是临时藏身地。”母亲率先表态,语气斩钉截铁。
“之前就发现通风口附近的墙体有细小裂缝,万一积雪融化后渗水,很容易出危险,肯定要选转移。”她说出选择转移的理由。
“而且安置点离得不远,还有专业的防寒帐篷和物资,总比在这里天天提心吊胆强。”她补充道。
父亲点了点头,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补充道:“群里那个留后路的建议说得很对。咱们不能把所有家当都带走,得留一部分应急。”
“我看把剩下的木柴分一半藏在通风口下方的土坑里,鼠肉干留五块,再藏两壶化好的清水,用碎石和帆布盖好,就算安置点出问题,回来也能撑几天。”他具体规划道。
徐明深表认同,立刻起身盘点物资:“我来打包!太阳能充电器、急救包、大部分鼠肉干,这些是必需品。”
“剩下的木柴和应急物资我来藏,保证隐蔽。”他补充道。
三人分工协作,动作麻利却又格外谨慎。
父亲用破旧的帆布将留守物资仔细裹好,塞进提前挖好的半米深土坑中,再铺上碎石和积雪,用脚踩实,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痕迹。
母亲则把压缩饼干和手机贴身放进内衣口袋,又把几块鼠肉干塞进徐明的背包侧袋,反复叮嘱“饿了就吃,别硬扛”。
徐明则检查着背包的承重,确保携带的物资既实用又不影响行动。
同时把救援短信里的联络电话记在纸条上,贴身收好。
收拾妥当后,徐明突然想起了王大爷和林宇,立刻拿起手机给林宇发消息:【救援队48小时内到,短信里有详细安置方案,我们决定去临时安置点,你打算怎么办?我等会儿去通知王大爷。】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后,他对父母说:“我去告知王大爷这个好消息,顺便问问林宇的情况,都是互相帮过忙的人,到了安置点也能有个照应。”
推开隐蔽入口,外面的阳光比想象中更明亮,积雪融化的水珠顺着楼栋墙壁滑落,滴答作响。
远处隐约传来破冰机械的轰鸣,那是希望的声音。
徐明深吸一口带着水汽的清新空气,快步朝着王大爷家所在的楼栋走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全球雪灾之我靠囤物资苟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