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白狼塞会
白狼塞,位于黑山军控制区北部边缘,是一座废弃已久的汉军边塞,残破的城墙孤独地矗立在苍茫的群山之间,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烽火。选择此地会面,对双方而言都算是一个相对中立和安全的地点。
张恒只带了张杨、柳清颜以及五十名精心挑选的骑兵护卫,提前一日抵达白狼塞,仔细勘察了周边地形,设下暗哨。
次日晌午,北方烟尘扬起,一支约三百人的乌桓骑兵簇拥着一员首领,疾驰而至。为首的正是乌桓峭王苏仆延,他年约四旬,身材魁梧,面容粗犷,穿着华丽的皮裘,头戴鹰羽冠,眼神锐利如鹰,带着塞外首领特有的豪迈与彪悍之气。
双方在废弃的烽火台下相遇。苏仆延打量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许多,却气度沉凝的黑山军首领,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原以为能屡挫官军、吞并韩烈的张恒,会是个更加凶悍粗豪的人物,没想到竟如此…斯文?但那双平静眼眸深处蕴含的力量,却让他不敢小觑。
“这位便是张将军?果然年轻有为!”苏仆延哈哈一笑,声若洪钟,用的是胡语。旁边的乌洛兰连忙翻译。
“峭王过奖,张某久仰峭王威名。”张恒拱手,不卑不亢,用的是汉语,由张杨在一旁低声翻译。
双方寒暄几句,便进入了正题。苏仆延对黑山军的铁器质量赞不绝口,尤其是 standardized 的兵器和甲片,远比他们从汉地其他渠道获得的要精良和统一。他希望能大量采购,并用战马、皮毛乃至草原上的牛羊进行交换。
张恒则提出,希望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并扩大交易规模,除了战马,也对乌桓的良种牛羊感兴趣。同时,他委婉地提出,希望双方能约定互不侵犯,并在必要时,可以有限度地相互支援,比如情报共享,或者在对方受到第三方攻击时保持中立乃至提供一些便利。
苏仆延沉吟起来。互不侵犯和有限合作,对他而言也有好处,可以避免两线作战,集中精力对付公孙瓒和其他敌对部落。但让他完全放弃南下劫掠,也不太现实。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最终达成了一份口头协议:黑山军以优惠价格向苏仆延部提供铁器,苏仆延则保证战马和牲畜的供应,并承诺其主力部落不主动攻击黑山军控制区。双方在边境设立固定的交易市场,并建立初步的情报通报机制(主要关于公孙瓒的动向)。至于军事同盟,则暂时搁置,留待日后。
协议虽不完美,但为黑山军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北部环境和重要的战略物资来源。会谈结束时,气氛已然融洽了许多。
苏仆延拍着张恒的肩膀,豪爽地笑道:“张将军,你这个朋友,我苏仆延交了!以后在塞北有什么事,报我的名字!”
就在张恒以为此次会面圆满结束时,苏仆延似乎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张将军,听说你有一种能炸开城墙的‘神器’?”
张恒心中猛地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峭王说笑了,不过是些取巧的土法,上不得台面。”
苏仆延嘿嘿一笑,没有深究,但眼神中的探究之意却未散去。
看来,黑山军的“新技术”,不仅引起了曹操、袁绍的觊觎,连塞外的胡人,也闻风而动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