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官渡惊雷
安民城的砖缝还凝着暗红血痂,城南的早市刚摆开摊子。李大嫂蹲在地上,正给刚买的粟米过秤,忽听见城门口传来一阵疯跑的马蹄声 —— 是柳清颜的探马,马鞍上插着支染血的白翎箭,那是 “十万火急” 的信号。
“出啥事了?” 买粮的百姓围过去,探马勒住马,声音都在抖:“官渡!官渡打赢了!曹将军火烧乌巢,袁绍十万大军没了!袁本初就带八百人跑回邺城了!”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滚油里。李大嫂手里的陶碗 “哐当” 掉在地上,摔成两半,粟米撒了一地她也没顾上捡,扯着嗓子往家跑:“当家的!咱们赢了!袁绍垮了!”
城门口的欢呼像潮水般涨起来。小石头扛着锄头刚从田里回来,听见消息,直接把锄头扔在地上,蹦着高喊:“俺就说将军能行!袁谭被打跑,袁绍也完蛋了!” 王二柱的坟就在田边,他跑过去,蹲在坟前哭:“二柱哥,你看见了吗?袁绍垮了,咱们不用再怕了!”
可议事厅里,气氛却没这么轻松。陈莽拍着案几,腰间的环首刀震得鞘扣 “当啷” 响:“大哥!这可是天赐的机会!袁绍跑回邺城,冀州各地跟没头苍蝇似的,俺带五千人,再把讲武堂的学员带上,不出一个月,准能拿下清河、平原!去年跟袁谭打仗,俺们丢的弟兄,也该讨回来!”
他撸起袖子,胳膊上的箭伤还没好透,疤痕像条蚯蚓:“曹操打赢了又咋样?他在官渡耗了半年,兵力也损了不少,哪有功夫管咱们?等他反应过来,咱们都占了半个冀州了!”
“陈将军,你光想着打,没想过粮!” 徐衍把粮册 “啪” 地拍在案上,手指在 “八千石” 三个字上戳了戳,“咱们刚打完安民城,粮只够支撑五千人一个月。你去打清河,路上要走十天,攻城至少半个月,粮从哪来?从民屯调?流民刚种下的粟米还没熟,调了粮,百姓吃啥?”
他顿了顿,声音沉下来:“再说,曹操不是袁谭。你以为他会看着咱们占冀州?他要是派于禁、乐进带骑兵来,三天就能到清河,到时候你腹背受敌,五千人能活着回来多少?”
孔融也跟着点头,手里攥着刚收到的许都来信,信纸边角都被捏皱了:“董昭最近在许都频繁见各地郡守,曹操怕是早有打算。咱们若贸然南下,就是给了曹操‘讨逆’的理由 —— 他手里有天子,一道诏书下来,咱们好不容易得来的‘镇北将军’名分,就成了笑话。”
张恒站在地图前,手指在 “中山”“常山” 两个地名上划着圈。这两处夹在袁绍残余势力和公孙瓒之间,袁绍败后,守将已开始往邺城逃,公孙瓒困在易京自顾不暇,正是空当。他想起柳清颜昨天的探报:曹操的主力还在官渡收拾残局,要调兵北上,至少需要十天 —— 这就是窗口期。
“陈莽,你带五千人,其中三百是讲武堂的学员,明天一早就出发。” 张恒终于开口,语气斩钉截铁,“不打清河、平原,直奔中山、常山。遇着愿意投降的守将,就接收城池,登记户籍;遇着抵抗的,要是人少就打,人多就绕 —— 记住,你的任务是占地,不是歼敌,别跟袁军主力纠缠。”
他从案上拿起一张画着路线的纸:“这是柳清颜标好的小道,能绕开袁军的补给线,粮就从广昌的军屯调,让徐衍给你准备二十辆粮车,不够再从沿途百姓那买,按市价给,不许强征。”
陈莽接过路线图,虽没拿到清河,却也知道中山、常山是肥肉,立刻应道:“请大哥放心!俺保证十天内拿下这两城!”
“柳清颜,” 张恒转向暗探统领,“你派阿七去邺城,盯着袁绍的动静,看他是不是还想反扑;再派两队探马,往官渡方向去,曹操的主力一动,立刻报来。另外,盯着路上的信使,我猜曹操的人,快到了。”
这话刚落,第二天傍晚,城门口就传来通报:“曹操使者董昭,带十名护卫,已到城外!”
张恒站在城头往下看,只见一辆青绸马车碾过城门口的血砖,车帘掀开,下来个穿藏青色儒衫的人,面白无须,手里握着把玉柄折扇,正是董昭。他没带兵器,却让张恒觉得比袁谭的三万大军还棘手 —— 曹操刚赢官渡,就派谋士来,绝不是单纯道贺。
董昭抬头看向城头,笑着拱手:“张将军,董某奉孟德公之命,特来道贺 —— 将军击退袁谭,守住安民,实乃大功一件!孟德公还托我带来些薄礼,望将军笑纳。”
张恒看着马车旁的箱子,心里清楚,这箱子里装的不是礼物,是试探,是曹操给黑山军的 “选择题”。他深吸一口气,下令开城门:“有请董先生入城。”
城门缓缓打开,董昭的青绸马车驶进来,车轮碾过地上的粟米(早上李大嫂摔的),留下两道浅痕。张恒站在城门下,看着董昭走近,手里的折扇轻轻晃动,眼神里藏着深不可测的机心 —— 官渡的惊雷刚过,曹操的风雨,就要来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