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像一把无形的锉刀,刮过汉东省城的每一个角落。
前几日那场未能积起来的碎雪,早已化作湿冷的泥泞,冻结在背阴的墙根和路牙石缝里,无声地诉说着冬日的严酷。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气味,是燃煤取暖的烟尘、汽车尾气的油腻,以及某种更深沉的、属于权力更迭后特有的萧瑟与警惕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省委大院一号楼,那栋象征着汉东最高权力核心的苏式建筑,在铅灰色的天空下,愈发显得庄重而森严。
楼前广场旗杆上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旗面舒展,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
大楼内部,供暖充足,光洁的大理石地面映照着行色匆匆的身影。
但与吕梁、赵衡倒台之初那种人人自危、噤若寒蝉的氛围相比,此刻穿行于走廊的干部们,脸上虽然依旧谨慎,步履却似乎踏实了些许。
那场席卷全省高层的政治风暴,最猛烈的阶段似乎已经过去,留下的是一片需要清理和重建的废墟,以及废墟之下,悄然萌动的新芽。
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的余威仍在回荡。
王海山书记那番措辞严厉、态度坚决的讲话,如同在每个人心头敲下了一记重锤。“肃清流毒”、“刮骨疗毒”、“重塑生态”……这些词汇不再是文件里空洞的口号,而是成了悬在每一位,尤其是曾与吕、赵集团有过瓜葛的干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专项整治活动的部署文件已经层层下发,各级衙门的气氛,与其说是积极整改,不如说是一种被强力约束下的、压抑的平静。
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多了许多言之无物的套路,却也逼着一些人不得不做出切割、表态的姿态。
在这片表面趋于稳定,内里却暗流潜涌的格局中,省政府大楼里,一种不同的气象正在孕育。
常务副省长袁天的办公室,位于大楼的高层,视野开阔。
清晨的阳光挣扎着穿透云层,将稀薄的光线投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照亮了上面堆积如山的文件。
袁天穿着一件深色的夹克,没有打领带,身形挺拔地坐在桌后,正专注地聆听着科学技术局局长吕孟庆的汇报。
他的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手指无意识地在摊开的规划图上轻轻敲点。
与外面那些仍在“肃清流毒”阴影下小心翼翼摸索方向的同僚不同,吕孟庆的脸上带着一种近乎亢奋的光彩。
他是袁天一手提拔起来的干将,身上打着鲜明的“袁系”烙印。
在过去的权力格局中,他和他所代表的科技创新领域,常常因“投入大、见效慢”、“不符合汉东实际”等理由被边缘化,资金、政策处处掣肘。
如今,吕梁、赵衡这两个最大的障碍被清除,王海山书记在大会上明确表态支持“数字汉东”建设,袁天省长更是将其视为“一号工程”强力推动,吕孟庆感觉,属于他的时代,终于要来了。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面封顶,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二十天!”
吕孟庆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显高亢,“设备采购合同已经签订,全球最顶尖的芯片和服务器,下个月就能陆续运抵安装。
公共实验平台的框架也搭起来了,首批遴选的十二个尖端仪器项目,专家评审已经通过,就等资金到位后启动国际招标……”
他滔滔不绝,汇报着“数字科创走廊”几个核心平台的进展,每一个数字,每一个节点,都烂熟于心。
这不是简单的汇报工作,更像是在展示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充满了自豪感。
袁天安静地听着,偶尔端起桌上的紫砂杯抿一口浓茶。
他的目光锐利,似乎能穿透那些华丽的进展数字,看到背后可能存在的隐忧。
“资金呢?”袁天打断了他,问题直指核心,“之前吕梁在位时,答应批给计算中心的那笔五个亿的专项配套资金,现在还能不能落实?财政厅那边,有没有新的说法?”
吕梁倒台,他生前承诺、批示过的许多项目,都陷入了停滞或重新审查的境地。
人走茶凉,何况是这种带着“原罪”色彩的承诺。
吕孟庆连忙收敛了兴奋,正色道:“省长,我已经亲自和财政厅钱沛厅长对接过了。
他的态度很明确,王书记和您亲自抓的‘数字科创走廊’项目,是当前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资金必须优先保障,确保不受……不受之前那些事情的影响。”
他巧妙地避开了吕梁的名字,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钱厅长表示,那五个亿,他会想办法从其他非紧急项目里调剂,最迟春节后,第一笔资金就能划拨到位。”
袁天微微颔首。
钱沛是王海山来了之后调整到财政厅的,作风稳健,懂得审时度势。
他的表态,意味着在省级层面,来自关键部门的阻力正在消弭。
王海山的“破”,确实为他的“立”扫清了最关键的路障。
以往那种在资金、土地、政策协调上遇到的、来自吕梁、赵衡余党或观望派的无形掣肘,如今已大大减少。
许多部门和地方官员,为了在新格局下表现积极,或者至少不被贴上“落后保守”的标签,对袁天主导的项目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配合。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但袁天深知,权力的更迭如同大河改道,表面的平静下,淤积的泥沙和暗藏的漩涡,绝不会轻易消失。
“很好。”袁天的肯定让吕孟庆松了口气,“孟庆,要抓住这个窗口期,全面提速。硬件建设要快,但软件和生态建设更要提前谋划,同步推进。
人才引进的政策细则,尤其是安家费、子女教育、科研启动经费,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要清晰、合理,能真正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知识产权的快速审查和保护通道,必须尽快建立起来。
我们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上的‘走廊’,更是一个能让创新种子落地、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的生态系统。”
他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不仅着眼于当下的建设,更布局于长远的未来。
这与吕梁时代那种只顾眼前政绩、大干快上留下一堆烂摊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吕孟庆频频点头,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被理解和支持的振奋。
汇报接近尾声,袁天合上手中的规划图,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语气随意地问道:“孟庆,你对清河市那边的情况,了解多少?我指的是……那边的矿业。”
吕孟庆愣了一下,科技局长的大脑迅速检索着与“清河”、“矿业”相关的信息,脸上露出一丝困惑。
清河市是汉东省着名的资源重镇,以丰富的煤炭和多种有色金属矿藏闻名,经济总量常年位居全省中上游,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官场生态也以“封闭”、“排外”、“利益板结”着称。
这与高大上的“数字科创走廊”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省长,清河……是咱们省的资源重镇,矿业经济占比很高,财政和就业都指着这个。不过……”
吕孟庆斟酌着用词,他知道袁天不会无缘无故问起一个不相干的领域,“那边的情况,据说一直比较复杂。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各种关系网很深。以前……以前和吕梁、赵衡他们,走得好像也比较近。”他最终还是点出了那层敏感关系。
袁天“嗯”了一声,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没有再深入追问,只是淡淡地叮嘱了一句:“‘数字科创走廊’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新材料、高端装备的支撑。
清河这样的传统工业基地,如果能转型升级,和我们形成产业链互补,潜力很大。
你多留意一下那边的动向,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或者……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
吕孟庆虽然心里依旧疑惑,不明白省长为何突然对那个“黑乎乎”的地方产生了兴趣,但还是郑重地答应下来:“好的,省长,我会留意的。”
袁天靠在椅背上,目光投向窗外远处朦胧的城市轮廓。
吕孟庆的困惑在他意料之中。他提起清河,并非一时兴起。
陈浪之前向他隐晦提及的、关于清河市“万山矿业”在吕、赵倒台后的异常动向,以及可能存在的、试图“洗白”并寻找新“保护伞”的迹象,始终在他心头萦绕。
他相信王海山主导的、正在深入推进的专项整理活动,最终会清理到这些更隐蔽的角落。
但在那之前,他需要心中有数,需要了解那片土地下,除了矿藏,还埋藏着怎样的秘密和风险。
这种微妙的平衡,正是对他政治智慧的考验。
既不能越俎代庖,干预纪委和政法系统的办案,也不能对潜在的风险和新的腐败苗头视而不见。
他必须在“立新”的同时,保持对“除垢”进程的敏锐感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