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张榜公告苏记咖啡坊愿无偿授艺、帮扶贫弱的义举,如同在信州城投下了一颗善意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超苏婉预期。公告贴出不过三日,咖啡坊门前便排起了长队,多是衣衫虽旧却浆洗得干净、面带期盼之色的贫寒妇孺,或是身有残疾却眼神恳切的男子。他们不为品咖,只为那一线改变生计的希望。
苏婉早有准备。她将咖啡坊后院原本用来堆放杂物的一间厢房腾出,简单布置成讲堂,挂上了“苏记咖啡艺塾”的简陋木牌。授艺之事,她并未假手他人,每日抽出固定时辰,亲自教授。
第一堂课,来了二十余人,将小小的厢房挤得满满当当。众人见东家竟是如此年轻秀美的女子,皆露惊异之色。苏婉立于前方,未施粉黛,一身素净棉裙,目光清亮地扫过台下每一张或忐忑、或怀疑、或渴望的脸。
“诸位乡亲,”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大家聚于此,非为其他,只为一技傍身,求个温饱。咖啡之道,看似繁复,实则有心皆可学。苏婉不敢藏私,必倾囊相授。然,有几句话需说在前头。”
她顿了顿,神色转为肃然:“其一,学艺需吃苦,烘焙火候,研磨粗细,冲煮手法,皆需反复练习,一丝不苟。其二,重德守信,日后无论自行经营,或是为苏记制粉,需保证用料干净,制作用心,绝不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坏了我苏记名声,也坏了诸位自己的前程。可能做到?”
台下静默片刻,随即响起参差不齐却异常坚定的回应:“能!能!东家放心!东家放心!”
“我们穷,但志气不短!”
“东家肯教,我们定好好学!”
苏婉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好!那今日,我们便从认识这咖啡生豆开始……”
她拿起一颗青绿色的生豆,从它的来历、性状,讲到初步的筛选与清洗,言语通俗,耐心细致。台下众人听得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一个字。当苏婉演示如何手工去除咖啡浆果的果皮果肉时,几个手脚利落的妇人立刻上前,学着样子动手尝试,虽起初笨拙,却在苏婉的指点下渐渐摸到门道。
授艺并非一帆风顺。有人手指粗糙,难以完成精细的挑拣;有人记性不佳,反复教导仍会弄错步骤;更有人因长期营养不良,体力不支。苏婉皆一一耐心纠正,安排娟子备好简单的饭食茶水,体弱者则允许其延长学习时日。
消息传开,信州城内对苏婉的赞誉之声日渐高涨。“苏娘子仁义”之名,彻底压过了先前那些荒诞的流言。连一些原本对商户抱有偏见的清流文人,也不得不承认,此女行事,确有古仁人之风。
苏婉授艺济贫的善举,如同一道明亮的光,照进了信州城的角落,赢得了广泛的民心。然而,光芒愈盛,投射下的阴影便愈发浓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一品豆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