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外城的石板路还沾着露水,清欢小筑门口就闹哄哄的像开了锅。春桃举着块新糊的梨木牌,红漆写着 “苏三夫人亲传琥珀酱瓜”,字歪歪扭扭却透着精气神,她踮着脚往李大叔的酱缸沿上绑,差点把木牌直接砸进稠酱里。
“慢着慢着!这缸比你姥姥岁数都大!” 李大叔扑过来护着酱缸,枣木搅酱棍横在缸口,活像护崽的老母鸡,“当年婉娘用它摆摊,一天卖三十斤酱瓜连缸底都见不着,今个要是被你砸了,咱就得喝西北风!”
王伯背着半筐马齿苋路过,手里还拎着个竹篮,里面码着二十来个新烧的白瓷碟,釉面亮得能照见人影:“试吃的碟子备妥了,清欢丫头,酱瓜得切薄点,跟蝉翼似的最好,显咱料足味正。”
苏清欢正蹲在地上擦青铜小鼎,鼎身沾了点昨夜的酱渍,用细布一蹭,立刻泛出温润的光,像块刚出炉的暖玉:“知道啦王伯,保证切得透光,一口下去脆得掉渣。”
话音刚落,马蹄声哒哒响得近了。沈砚之骑着枣红马过来,马背上居然驮着两张折叠长桌,桌腿用麻绳捆得结实,还坠着个布包。“沈大人?您这是把御史台的公桌扛来当摊位了?” 春桃眼睛瞪得溜圆,扔下木牌就去掀布包,里面竟是几摞干净的粗布巾,“好家伙,连擦手的布都备了,比我这管事还细心!”
沈砚之翻身下马,靴底沾了点城外的黄泥,耳尖悄悄泛红,错开春桃的目光:“库房闲置的旧物,扔着也是落灰,借你们用用。免得食客蹲地上吃,沾了灰倒胃口。”
“哟,沈大人倒还记得规矩。” 苏清欢直起身,手里还捏着擦鼎的布,似笑非笑地瞥他,“上次在破庙门口,您蹲在石阶上吃焦香牛肉片,怎么没说倒胃口?”
沈砚之清了清嗓子,转身去卸桌子,肩膀绷得笔直:“那是特殊情况。如今清欢小筑也算有头有脸,总不能失了体面。” 春桃凑到苏清欢耳边,用气音嘀咕:“我看他就是怕酱瓜掉地上,心疼得慌 —— 上次您给的那罐,他三天就吃完了!”
说话间,李大叔已经把酱缸推上了独轮车,沈砚之见状,自然地接过车把:“我来推,你老力气不济。” 李大叔也不推辞,摸出烟袋锅点上:“那就劳烦沈大人,当年婉娘摆摊,还是她爹推车呢,这光景倒像重现了。”
一行人往市集去,阿黄叼着根酱瓜尾巴跟在后面,时不时停下来嗅嗅路边的野草。春桃扛着木牌走在前头,见着熟人就吆喝:“张叔!今个去市集尝酱瓜啊!苏三夫人亲传的!” 卖豆腐的张婶探出头:“可算来了!我昨个就把坛子洗干净了!”
市集早已热闹得像打翻了蜂巢。卖糖画的老爷子抡着铜勺转得飞快,金黄的糖浆滴在青石板上,转眼凝成展翅的凤凰;豆腐脑摊前排着长队,掌柜的嗓子喊得洪亮:“咸的搁韭菜花,甜的加桂花蜜,管够!” 还有卖包子的,蒸笼一揭,白花花的热气裹着肉香,能飘半条街去。
王伯熟门熟路,领着众人往东南角挤:“就这儿,挨着我的馄饨摊,老主顾多,传开得快!” 沈砚之利落地支开长桌,春桃把木牌钉在桌角,李大叔揭开酱缸盖,琥珀色的酱瓜浸在稠酱里,刚露个头,紫苏和桂皮的香气就漫了出去,连隔壁卖糖葫芦的都凑过脑袋:“老李,你这酱缸藏了什么宝贝?香得我口水都流了!”
第一个主顾是住在巷尾的周婆婆,拄着拐杖挪过来,眯着眼瞅木牌:“婉娘的酱瓜?我可得尝尝。” 苏清欢拿起竹刀,切了块薄薄的酱瓜递过去,青铜小鼎刚挨到瓷碟,酱瓜上就泛起细碎的光。周婆婆放进嘴里一咬,“咔嚓” 一声脆响,咸甜的滋味在嘴里散开,还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她眼睛猛地亮了:“是这味!是婉娘当年的味道!给我称三斤!我那小孙子就爱这口!”
消息跟长了翅膀似的,没一会儿摊位前就排起了队。春桃踮着脚收钱,布巾包着铜钱,沉甸甸的坠在腰上:“刘大哥,您要五斤?好嘞!李大叔,给刘大哥多添块试吃的!” 李大叔拿着竹笊篱捞酱瓜,动作麻利得很:“放心!咱的酱瓜论个也得让客人满意!”
沈砚之原本站在一旁 “查民情”,见苏清欢切酱瓜切得手腕发酸,默默走过去拿起另一把竹刀:“我来帮你。” 他虽出身士族,刀工倒不差,切的酱瓜厚薄均匀,比春桃切的还规整。春桃看得咋舌:“沈大人,您这手艺,不去当厨子可惜了!”
“御史台断案要精细,切酱瓜亦然。” 沈砚之面不改色地递过一碟酱瓜,耳尖却又红了。苏清欢忍着笑,往他手里塞了块刚切好的酱瓜:“尝尝?刚加了新晒的紫苏叶。” 沈砚之咬了一小口,脆嫩的口感混着紫苏的清香,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他点了点头:“比上次的更爽口。”
正忙得热火朝天,突然传来一阵尖利的嚷嚷声:“都别买!这酱瓜有毒!” 众人抬头一看,只见柳玉茹身边的大丫鬟翠儿,领着个穿青布衫的婆子,叉着腰站在摊位前,那婆子捂着肚子,脸皱成个包子:“哎哟喂!我家姑娘昨个吃了这酱瓜,拉了一晚上!这黑心的庶女,是想毒死人啊!”
春桃当时就炸了,撸起袖子就要冲上去:“翠儿你放屁!昨个柳玉茹压根没来!你这婆子是哪冒出来的托!” 翠儿仰着下巴:“我家姑娘身份尊贵,怎会来这市井之地?这婆子是我家买办的娘,吃了酱瓜才闹的病,难道还能有假?”
“假不假的,得讲证据。” 沈砚之放下竹刀,缓步走到翠儿面前,目光冷得像冰,“方才你说婆子吃了酱瓜闹肚子,可我们的酱瓜辰时才摆出来,如今刚过巳时,从进食到腹泻,至少需一个时辰,这婆子是长了神仙肠子?”
围观的人哄笑起来,卖糖葫芦的老爷子喊:“就是!柳家的人就会造谣!上次还说王伯的馄饨加猪鬃呢!” 翠儿脸色一白,强撑着道:“那…… 那是她昨天买的!”
“昨天我们压根没摆摊。” 王伯拎着馄饨勺走过来,叉着腰道,“这婆子我认得,是柳家后厨的老妈子,上个月还来偷我家的虾皮!” 那婆子见状,捂肚子的手都松了,眼神躲躲闪闪。
沈砚之从袖袋里摸出个小令牌,亮给翠儿看:“御史台办案,闲杂人等造谣生事,可押入大牢待审。你是自己滚,还是我让人请你走?” 翠儿吓得脸都白了,拉着婆子就想跑,春桃往前一挡:“站住!把话说清楚再走!不然我让阿黄咬你脚后跟!”
阿黄立刻配合地龇牙咧嘴,对着翠儿狂吠。翠儿吓得魂飞魄散,拉着婆子连滚带爬地跑了,鞋都掉了一只。围观的人笑得直拍大腿,周婆婆喊道:“清欢丫头,给我再添一斤!我信得过你!”
经这么一闹,买酱瓜的人更多了,连几个穿锦袍的士族子弟都挤了进来。户部侍郎家的公子,捏着扇子皱着眉:“听说这是苏三夫人的酱瓜?给我包十斤,我要送祖母。” 苏清欢笑着递过油纸包:“公子要是不嫌弃,下次可以去清欢小筑尝尝灵菇馄饨,配酱瓜最是爽口。”
那公子眼睛一亮:“就是外城那个卖焦香牛肉片的清欢小筑?我早想去了!” 说着爽快地付了钱,提着酱瓜走了。春桃凑过来:“好家伙,士族子弟都成咱的主顾了,柳玉茹要是知道,得气晕过去!”
日头偏西时,一缸酱瓜卖得干干净净,连缸底的稠酱都被张婶买去拌面条了。李大叔数着铜钱,笑得眼睛眯成条缝:“足足卖了八十斤!比当年婉娘还多!” 王伯拎着空筐:“我就说嘛,好手艺藏不住!”
沈砚之帮着收桌子,春桃突然瞥见他袖袋鼓鼓囊囊的,伸手一掏,摸出个油纸包,里面全是切好的酱瓜:“沈大人,您这是偷藏的‘俸禄’啊?” 沈砚之耳尖红得能滴血,抢回油纸包:“给…… 给下属带的,他们也想尝尝。”
“是给您自己当夜宵吧?” 苏清欢递给他个小瓦罐,里面装满了酱瓜,“拿着吧,管够。下次查案累了,就来吃碗馄饨。” 沈砚之接过瓦罐,指尖碰到温热的罐壁,点了点头:“方才翠儿已经招了,是柳玉茹让她来捣乱的。我回头去查柳家的账,定能找出些蛛丝马迹。”
一行人推着空酱缸往回走,阿黄叼着根糖葫芦棍跑在前头,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苏清欢摸了摸怀里的青铜小鼎,鼎身温热,像是娘的手在轻轻拍她的背。灶间的烟火,真心的陪伴,还有这满街的酱香,大概就是娘当年说的 “人间清欢” 吧。
春桃突然指着前面喊:“快看!柳府的马车在巷口呢!柳玉茹肯定在偷看!” 苏清欢抬头望去,果然见一辆青布马车停在巷口,车帘动了一下,很快又放下了。她举起手里的瓦罐,对着马车的方向笑了笑:“下次想尝酱瓜,直接来买,我给她算便宜点。”
沈砚之看着她的笑脸,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晚风裹着酱香飘过来,阿黄的吠声,春桃的笑声,还有远处卖馄饨的吆喝声,混在一起,成了这市井里最动听的声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清欢渡:味染人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