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兰带赵园园去看了她现在自己能随便使用的地后,说道,“里面的菜或豆角什么的,只能你自己摘来吃,不能送人或者拿去换东西。”
这些事情都要事先说好,之后才不乱套。
每个人一块自留地,其实种的菜是够吃的。
她们之所以种这么多,是为了每个月拿去集市上换。
大河公社有国营单位,还有几家工厂,里面的员工不少,公社里面没有自留地,吃什么都要买。
而供销社都是限量供应还要票,所以每个月的集市不仅大队的人期盼,公社的人也期盼着,所以他们每个月背些菜和南瓜,黄瓜,这些去都卖得出去。
然后把四季豆,丝瓜,葫芦这些晒干了也卖得出去。
四季豆冬天没菜或者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煮了吃,很香且饱腹。
丝瓜可以刷锅是很多家庭必备,葫芦可以做成水勺,这些去供销社买都要票。
所以每次赶集的时候,都有黑市的人趁机混进来收购干四季豆豆干,豆米和丝瓜,葫芦这些易保存,好运输的东西。
这些东西虽然价格便宜,但也畅销。
周兰虽然是城里人,但是她的家庭就是普通家庭。
家里有哥哥要结婚,有弟弟妹妹要读书,根本帮不了她什么,只能自己努力一点。
靠着这些换点钱买点生活用品后,每年还能攒一点钱。
“可以。”
赵园园不知道周兰的心思,但是看得出来,周兰把菜园打理得很好,显然是很珍视里面的东西。
她也不缺这一点,没必要贪她的劳动成果。
她把菜园让还给自己,还让自己吃这一季,就已经是在让步了。
分完菜地,想到明天就要上工了,而自己还没有柴火,连想烧点热水都没办法,赵园园开口问道,“周知青,我们可以去哪里找点柴火啊?”
“南方的柴火挺多的,我们平时都是在下工路上见到就捡点回来。”
“你们要特意找的话,可以去我们后面这几座山上找一些干柴就可以了。”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周知青。”
说完后,她们就分开了。
赵园园回屋去准备背篓和砍柴刀去后山砍柴。
而周兰则是拿着工具去给她的菜地除草。
或者把一些过于成热的豆角和番茄什么摘了一些。
田家少闲月,经过几年的锻炼,周兰已经融入当地,养成闲不下来的性子了。
毕竟这些都是吃的和钱,是大多数人忙忙碌碌一辈子所追寻的东西。
“赵知青,你要去哪里?”
赵园园拿完东西后,出来锁门,正好遇上了安漫漫。
“我去找点柴火。”
“你知道在哪里找柴火吗,我想和你一起去可以吗。”
“可以去后山找。”
见她要一起去,赵园园就等了她一下。
毕竟安漫漫给她的感觉还不错,在这人生地不熟的乡下,有个人一起也是好的。
“赵知青,我可以和你们一起吗?”
杨小草听到她们说话,也走出来小心翼翼的问道。
“可以啊!”
山也不是赵园园家的,别人想去她也不能拦着。
最后,她们三人一起从菜地后面,沿着好像是别人走出来的小路向后山走去。
后山也就是连着小溪流的那里的一边的山。
说是山,其实也不高。
他们沿着别人走过的痕迹走了二十来分钟就到了半山腰。
路边慢慢的有了一些高大的树木。
以青冈树还有一种当地常用来烧火的高大落叶乔木为主,赵园园见到的很多当地人都是用它当柴火。
又向上走了一点,地上掉落的枯枝多了起来。
也许是风吹雨打掉落的,有的手臂粗的枯枝也不少。
见状,她们默契的放下背篓捡了起来。
近的就往背篓边扔。
远一点的就拖过来。
不一会儿,她们三人的背篓旁就堆了一大堆了。
她们看着一大堆撒乱一地的柴火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过了一会儿,安漫漫说道,“我记得当地人是用东西绑着然后背回去的。”
杨小草,“可是我们用什么绑。”
她们几个,除了赵园园,另外两个人连刀都没有,更别说绑东西的了。
“我刚才好像碰到一种树藤,应该能捆东西。”
说着,赵园园带着她们向她刚才扯一根大枝丫的地方走去。
刚才扯大枝丫的时候,大枝丫被一种树藤缠得紧,她用刀砍了好一会才弄出来的。
她来到她砍大枝丫的地方。
去扯那几根看着比较好的树藤。
那树藤的叶子看着像知青点他们种的豆角的叶子。
绿绿的,上面分布了一些小绒毛。
树藤外表呈灰白色,从砍断的地方看,又呈绿色,里面夹心。
“啊,这树藤好长啊?”
她们几人各自把看中的树藤从树上解下来。
然后顺着捋下去。
结果越捋越远。
而且随着拂开树叶,还越来越多。
看着比她们从树上扯下来的更软更结实。
就是她们扯的时候又扯不动,一看,原来是它像红薯一样长侧根,扎到土里去了。
最后,是用赵园园的砍柴刀把那侧根都砍断,才扯出来的。
拿着砍刀砍完树藤,安漫漫感叹道,“赵知青,你准备得真充分,锁和刀这些都准备齐全了,我只拿了一些吃的,穿的,用的,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听到她问,赵园园也不慌,随口答道,“听我一个邻居家的姐姐,下乡回去探亲说乡下什么都没有。”
“就带了一些紧急要用的,衣服被子什么的,都邮寄过来。”
安漫漫也就感叹一句,听她这么说也没再说什么。
柴有了,藤有了,最后绑柴环节又让她们犯了难。
她们只能一边评诂自己的力气,一边回忆这两天看到村民背柴火的场景。
合力把每捆柴火像绑过年看到的大粽子一样五花大绑的绑了五六节。
绑完后,最后几人又把背篓放好。
互相抬上去放好。
起不来的时候,又互相拉抬。
每个人在别人的帮助下,都挣扎了好一会才站起来。
准备走的时候,安漫漫看着她们辛苦找了好久的柴火,每个人都还剩挺多的。
有点可惜道,“我们这些柴火怎么办,拿又拿不回去,扔了又可惜,这都是我们辛辛苦苦的找的。”
赵园园觉得自己背的挺轻的,把刚才从藤蔓里面解救出来的枝丫拿在手上拖。
听到安漫漫的话后,看了看天色道,“现在天色还早,我们等下还可以来背一回。”
她的这个提议安漫漫和杨小草都认同,毕竟明天就要上工了,也不知道上工后的情况怎么样,多找一点备用着也挺好的。
回到知青点,有点饿了,赵园园拿出几个鸡蛋糕,就着刚才端回来的说是溪水,其实是山泉水吃了起来。
溪流边的水怕有蚂蟥不可以随便喝,但是这种静置了,看着什么都没有的水可以喝。
她们之后又去背了一捆柴回来后,便六七点了快要到做晚饭时间了。
赵园园又去提了三桶水回来后。
就和着玉米高粱大米一起煮了一顿杂粮饭。
在现代,她的身材匀称,不需要吃粗粮减肥,都是正常饮食,这粗粮没吃过。
来了这里,为了不便宜赵家人和为了适应乡下生活,逼着自己每天晚上和赵家人一起吃杂粮饭。
这会儿自己一个人吃,吃好一点也没什么。
况且以她现代的思维来看这也不算好。
然后又炒了个刚才周兰摘了送过来的番茄。
又去自留地摘了两个黄瓜弄了个番茄黄瓜沙拉。
这顿饭倒也还算丰盛。
把西红柿盖在饭上,就这么吃了起来,时不时再夹一点番茄黄瓜沙拉下饭。
番茄是当地的老品种,当地叫海茄,酸酸甜甜的,味道足,夏天天热下饭正好。
黄瓜也是当地的土黄瓜。
一口下去,清脆爽口,还带点微甜,味道很好。
虽然没有肉,但是这一顿饭赵园园吃得很满足。
炒番茄的味道给她旁边屋子的安漫漫和杨小草馋得快流口水了。
可是她们不知道赵园园从哪里拿的蔬菜。
看她今天和周兰走得近,应该是周兰给的吧。
而她们只能煮了一点杂粮粥填肚子,安漫漫还好,从箱子里掏出她妈妈给她做的肉酱放进去倒也还好。
而杨小草只能喝杂粮粥。
不过她也挺满足的,至少吃得比在家里饱。
但是总这样也不行看着知青点周围种了这么多菜,不知道有她们的份没有,明天问一下。
吃完饭,赵园园用另一个没用的大瓦罐热了一罐水,倒在了木盆里,又往瓦罐里加满水添上柴火热上,等下灌到军用水壶里放凉,明天上工喝。
虽然山泉水也挺好喝的,但是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还是喝热水好。
做完饭再加上热水,她刚才背完柴回来打满的一大罐她用来做水缸的大瓦罐里面的水已经没有了。
只剩一边桶里的一桶水。
把水桶里的水一半用葫芦勺舀进盆里中和热水,剩下的一半倒入瓦罐里用盖子盖上。
然后端着木盆回到房间,用热水擦了下身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穿越七零年代小知青的平淡生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