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联合研发基地里,蓝色的工装身影穿梭不息。巨大的洁净车间内,“星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的雏形已初具规模——流线型的着陆器上,搭载着凡辰的极寒储能模块和“星核x1”AI芯片,特斯拉提供的可变形火星车正进行最后的对接调试,车身上“凡辰生态x特斯拉”的联名标识格外醒目。研发基地的会议室里,林凡、马斯克正与中、美、泰三国航天团队核心成员开会,窗外,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架静静矗立,预示着这场跨洲际、跨领域的航天合作即将进入关键阶段。
然而,会议室的角落,欧洲航天集团(ESA)的观察员皮埃尔却脸色阴沉。他是受邀前来“交流学习”的,眼神却始终在核心技术图纸和测试数据上打转,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讥讽。“林总,马斯克先生,恕我直言,”皮埃尔突然打断会议,语气带着老牌航天强国的傲慢,“‘星火一号’的研发进度确实惊人,但速度往往意味着风险。你们将民用生态技术直接应用于火星探测,是否过于草率?”
他身后的ESA技术顾问立刻附和,摊开一份技术质疑报告:“我们测算过,凡辰的‘星核x1’芯片虽然通过了地面模拟测试,但火星轨道的范艾伦辐射带能量是地面测试的3倍,芯片大概率会出现逻辑紊乱;绿创的储能模块在持续-150c环境下的循环寿命仅能达到100次,而‘星火一号’的探测任务需要持续18个月,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皮埃尔接过话头,语气带着嘲讽:“更重要的是,你们的合作模式太理想化了——凡辰负责能源与AI,特斯拉负责移动平台,中国航天负责运载,三方技术体系完全不同,兼容性问题迟早会爆发。ESA研发‘火星快车’探测器用了8年,你们只用18个月就想完成,这不是研发,是赌徒式的冒险。”
旁边的波音航天代表罗伯特也跟着煽风点火:“皮埃尔先生说得对。火星探测的失败率超过60%,仅着陆环节就有‘恐怖七分钟’的生死考验。凡辰和特斯拉都没有深空探测的实战经验,仅凭技术参数就仓促上马,最后很可能落得‘箭毁人亡’的下场,还会浪费宝贵的航天资源。”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部分年轻的研发人员脸上露出了疑虑。毕竟,ESA和波音在航天领域的资历摆在那里,他们的质疑并非全无道理。马斯克皱了皱眉,刚想开口反驳,林凡却抬手示意他稍等。
“皮埃尔先生,罗伯特先生,”林凡的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力,“风险确实存在,但航天探索本身就是一场与风险的博弈。至于你们的质疑,我想让数据说话。”
他抬手激活会议室的全息投影,一组实时测试数据赫然呈现:“这是‘星核x1’芯片刚刚完成的范艾伦辐射带模拟测试——我们与中科院联合研发了多层石墨烯屏蔽层,芯片在3倍辐射强度下连续工作72小时,数据传输准确率100%,逻辑无任何紊乱;绿创的极寒储能模块,我们采用了‘固态锂硫+热管理闭环’技术,在-150c环境下循环寿命已提升至500次,完全满足18个月的探测需求。”
投影切换到兼容性测试画面:“关于技术兼容,我们搭建了统一的生态协同平台——凡辰的AI芯片能实时调度特斯拉火星车的动力系统,中国航天的测控数据能通过我们的加密协议同步至全球研发中心,三方技术已实现无缝衔接。上周的全系统联调中,探测器从轨道注入到着陆模拟,全程零故障,耗时仅6分48秒,比预期缩短了12秒。”
皮埃尔的脸色微微一变,却依旧嘴硬:“地面测试不等于实战!火星表面的复杂地形、未知的磁场环境,都可能成为致命隐患。而且,你们的研发成本仅为ESA同类项目的30%,如此低的成本,很难保证零部件的可靠性。”
“低成本不代表低质量,而是生态模式的优势。”马斯克终于开口,语气带着兴奋,“凡辰的光伏储能技术原本就用于极端环境,跨界到航天只是技术迁移,无需从零研发;特斯拉的火星车技术源于电动汽车,批量生产降低了成本。我们不是在‘省钱’,是在‘高效利用资源’——这正是凡辰生态的核心价值。”
他指向全息投影中的火星车:“这辆火星车的可变形底盘,能适应20度倾角的地形,搭载的凡辰AI视觉系统,能识别直径1厘米的岩石,避障响应速度0.1秒,远超ESA的‘火星漫游者’。而且,它能利用火星表面的二氧化碳和太阳能,通过凡辰的生态转化模块生成氧气和燃料,实现自主补给——这是ESA项目做不到的。”
就在这时,研发基地的总工程师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语气激动:“林总,马总,好消息!‘星火一号’的核心部件经过1000次极端环境循环测试,合格率达到99.8%,远超航天领域99%的标准;联合国航天组织的第三方检测也已通过,正式授予‘深空探测合格认证’!”
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年轻的研发人员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皮埃尔和罗伯特的脸色彻底垮了,他们没想到,凡辰和特斯拉的合作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达到了如此高的可靠性标准。
皮埃尔不甘心,突然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就算技术达标,你们的探测任务也缺乏实际意义!ESA和NASA的火星探测聚焦于生命痕迹和地质研究,你们的‘生态探测’不过是炒作概念,想借航天热度提升企业知名度罢了!”
“生态探测,才是火星探索的未来。”林凡的语气变得激昂,全息投影切换到火星生态探测方案,“‘星火一号’的核心任务,是探测火星表面的太阳能资源分布、水资源储量和土壤成分,为未来的火星生态基地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凡辰的光伏技术能利用火星的太阳能发电,储能技术能储存能量,康瑞医疗的生命保障技术能为未来的宇航员提供支持——我们不是在做一次性探测,是在构建可持续的火星生态系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皮埃尔和罗伯特,语气带着一丝冷意:“ESA和NASA的探测确实取得了成就,但过于侧重科学研究,忽视了技术的落地应用。而凡辰的生态模式,能让航天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星际移民梦想,这才是更有价值的探索。”
马斯克补充道:“我计划在5年内,利用‘星火一号’的数据,在火星建立首个小型生态补给站。凡辰的光伏储能技术将为补给站提供能源,特斯拉的火星车将承担运输任务,这将是人类迈向火星殖民的关键一步。”
联合国航天组织的代表当场表态:“联合国完全支持‘星火一号’的探测任务,并将协调全球测控资源提供支持。凡辰的生态探测理念,为火星探索开辟了新的方向,值得所有航天机构学习。”
国内航天科技集团的代表也笑着说:“‘星火一号’已确定搭载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预计3个月后发射。我们对凡辰和特斯拉的技术充满信心,这将是中国航天与国际企业合作的典范。”
皮埃尔和罗伯特站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他们知道,自己的质疑已经被彻底打脸,凡辰和特斯拉的合作不仅不是“赌徒式冒险”,反而开创了航天探索的新模式。更让他们焦虑的是,ESA的下一代火星探测器还在研发中,而“星火一号”即将发射,这意味着他们将在火星生态探测领域被远远甩在身后。
会议结束后,林凡和马斯克并肩走进洁净车间,看着即将完工的“星火一号”探测器,眼里满是期待。“林总,我从来没有如此期待过一次航天发射。”马斯克兴奋地说,“‘星火一号’的成功,将证明生态模式在航天领域的可行性,也将为我们的星际合作奠定基础。”
“这只是开始。”林凡笑着回应,“未来,我们还可以合作研发月球光伏电站、小行星资源开采设备,让生态技术遍布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
就在这时,老顾悄悄走到林凡身边,脸色有些凝重,递上一份加密情报:“林总,刚发现异常。ESA的观察员皮埃尔在昨晚试图接入我们的研发数据库,虽然被防火墙拦截,但他的行为很可疑。另外,我们在核心实验室的通风管道里,发现了一个微型窃听器。”
林凡的眼神瞬间沉了下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来,有些人不甘心失败,想玩阴的。通知安保部门,加强戒备,全面排查研发基地的可疑人员和设备。既然他们想偷,我们就给他们准备一份‘惊喜’。”
老顾点了点头,转身离去。马斯克看到林凡的神色变化,好奇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没什么,一点小麻烦。”林凡笑着摆手,“有人想窃取我们的核心技术,但他们很快就会知道,凡辰的生态,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
洁净车间里,“星火一号”探测器的调试工作还在继续。工程师们小心翼翼地安装着最后一个部件,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探测器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林凡知道,一场关于火星探测的竞争,不仅存在于技术层面,还存在于看不见的暗战中。
但他并不担心。凡辰的核心技术,不仅有硬件的壁垒,更有生态的护城河——就算有人偷走了图纸,也无法复制凡辰的技术协同和资源整合能力。而“星火一号”的发射,将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企业的生态技术,已经具备了探索星辰大海的实力。
皮埃尔站在远处,看着林凡和马斯克的背影,眼里满是阴鸷。他拿出手机,给一个神秘号码发了一条短信:“目标戒备森严,核心数据无法直接获取,请求下一步指示。”
短信发出后,很快收到了回复:“利用最后的交流机会,设法获取极寒储能模块的核心参数,必要时可以采取极端手段。”
皮埃尔握紧手机,眼神变得坚定。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不能拿到凡辰的核心技术,他将面临ESA高层的严厉问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退婚后,我是全球最强富二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