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融办公室里那台伪装成收音机的电台,在固定的时间,发出了微弱的信号声。
信号来自上海。
【鼹鼠】的信号稳定而简短,【夜莺】的信号则带着一丝技术人员特有的精准。
李强,现在的恒通书局老板李四维,用暗语汇报着书局的日常。
他记录了对面日本茶馆一周内的所有访客车牌,用十块糖从擦鞋童嘴里换来了日本商人抱怨“帝国陆军的马粪”弄脏了街道的闲谈。
陈默,现在的英商和记洋行职员周明轩,则发来了更具价值的东西。
他利用职务之便,搞到了一份洋行近期发往内陆九江的“五金零件”货运清单。
清单上的数量和品类,远超正常商业需求。
吴融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录入系统。
【情报分析模块】启动。
一张以南京和上海为中心,辐射向华东地区的网络图,在他脑中缓缓展开。
每一个信息点,都是一个闪烁的光斑。
日本茶馆、青帮、洋行、军火……这些光斑之间,开始出现淡淡的连接线,勾勒出一张潜藏在水面下的利益交换网。
上海的棋局,已经布下第一步。
就在吴融准备给陈默下达新的指令,让他重点关注那批“五金零件”的最终收货人时,陈默的紧急信号,突然切入。
这不是常规的汇报。
这是一个被截获的,正在实时转发的军方加密电文。
陈默利用公司宿舍的便利,成功架设了功率更强的电台,他开始尝试捕捉南京军政部与各地驻军之间的通讯。
这一次,他撞上了一条大鱼。
电文的加密等级很高,但陈默凭借其天赋,已经剥离了最外层的伪装码,露出了内部核心的密文结构。
“转译给陈默,让他立刻进行破译。”吴融的指令通过系统,瞬间传达。
他自己则将这段原始密文,直接拖入了【情报分析】模块。
“分析电文来源、目标、以及未破译部分的可能内容。”
【系统正在分析……】
【来源锁定:国民革命军中央军第一师指挥部。】
【目标区域:大别山南麓,鸡公山地区。】
【关键词匹配:赤匪、杨立青、围剿、范西亮。】
两个名字,让吴融的动作停滞。
范西亮。
他在黄埔军校时的老班长,一个治军严谨,却会在私下里教他们怎么用猪油保养步枪的老大哥。
毕业典礼上,范西亮拍着吴融和杨立青的肩膀,灌下一口烈酒,红着眼睛说:
“以后上了战场,刀枪无眼。但要是有一天,咱们钢刀对钢刀,各为其主,谁也别手软!”
杨立青。
他曾经的同学,杨立仁的亲弟弟。一个把救国理想挂在嘴边,固执得像头牛的青年。
没想到,范西亮一语成谶。
钢刀,真的要对上钢刀了。
“陈默,我要完整内容,用最快速度!范西亮的部队不等人!“吴融的声音,通过加密信道传到上海。
“在做了!这帮家伙的‘虎啸’二代密码比乌龟壳还硬!但只要是壳,就有缝!”
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电流的杂音,却透着兴奋。
几分钟后,破译完成的电文,伴随着系统分析报告,同时在吴融的脑中呈现。
【情报分析报告】
【行动代号:清风】
【行动目标:围剿盘踞于鸡公山地区的杨立青部红军。】
【总指挥:范西亮(第一师六团团长)】
【兵力部署:】
【主攻:第一师六团二营,沿鸡公山东麓设伏,另以排为单位,小股特种小队突入内部正面强攻,配备德制mp18冲锋枪。】
【右翼:第一师六团三营,从南侧迂回,封锁退路。】
【左翼:地方保安团高伯龄部,于北侧鸡公山峡谷口设防,防止其向北突围。】
【致命漏洞预警:】
【经系统分析,左翼高伯龄部,兵力仅二百余人,武器为老旧汉阳造,且其部下多为本地招募的农壮,训练不足,士气低落。
该部指挥官高伯龄,原为杨立仁家中马弁,其人贪生怕死,作战意志薄弱。】
【最优破局方案:】
【建议杨立青部放弃正面抵抗,在范西亮主力抵达前,以小股部队佯攻南侧,主力则迅速向北,集中优势兵力,用一个小时内,强行突破高伯龄部驻守的峡谷口。
一旦突围成功,即可跳出包围圈,向西进入井冈山外围区域,与主力会合。】
高伯龄……吴融记得这个名字。杨立清名义上的姐夫董建昌的马弁,现在带兵混了个保安团长的职位。
这是一份详细到令人发指的作战计划,更是一份精准的死亡判决书。
如果杨立青不知道这份情报,他将一头撞上范西亮最精锐的外围火力包围圈。
面对德式装备的火力网,他的部队,连同他自己,还有那个叫白凤兰的女人,都会被打成碎片。
吴融没有丝毫犹豫。
这份情报,必须送出去。
他立刻联系上海的李强。
“鼹鼠,启动‘货郎’计划。”
“货郎”计划,是吴融预设的几条秘密交通线中,最不起眼的一条。
它不负责传递高级情报,只负责在上海的华界和租界之间,传递一些“商业信息”。
执行者是一个靠贩卖针头线脑为生的中年人,一个真正的货郎,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传递的是什么。
吴融将系统生成的突围方案,用一套预先设定的商业密码,重新编写。
整篇内容,变成了一份看似普通的茶叶订单。
“上等龙井(主力)避开暑气(避开主攻),改走北货(向北突围)。
沿途‘高家铺子’(高伯龄部)存货不多,掌柜贪财(指挥官弱点),可速取(迅速突破)。”
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精心的伪装。
他将这份加密的“订单”通过电台发给李强。
“收到。”李强的回复只有一个词。
半小时后,上海,法租界与华界的交界处。
“李老板,今儿个有什么新货?”一个挑着货担的货郎,在恒通书局门口停下,用满是老茧的手擦了擦汗。
李强从柜台里拿出一包用油纸包好的茶叶,和几张法币。
“老规矩,送到老城隍庙的魏记茶馆,交给魏大宝老板。这是定金,告诉他,这批货要得急。”
“好嘞!”
货郎接过茶叶和钱,挑起担子,汇入了人流。
油纸包的内层,用米醋写着一行几乎看不见的数字。
那是解开“茶叶订单”的密钥。
而魏大宝,正是上海地下党负责与外围交通员联络的成员之一。
情报,已经送出。
吴融坐在办公室里,手指在桌上有节奏地敲击。
他不知道这份情报是否能及时送到杨立青手中。
他只能等。
两天后。
林婉儿送来一份党务调查科的内部战报。是关于鸡公山围剿行动的。
报告写得很简单。
“我部按计划对鸡公山地区之赤匪进行清剿,匪首杨立青狡猾多端,提前嗅到风声,在我军合围前,向北面峡谷方向逃窜。左翼高伯龄部防守不力,被其撕开缺口,致使全军逃脱。”
报告的末尾,是杨立仁愤怒的批注。
“废物!高伯龄就地免职,听候处置!”
吴融的目光,落在了战报附带的一份伤亡统计上。
高伯龄部,伤亡三十余人,余部溃散。
而范西亮的主力部队,伤亡为零。
杨立青部,成功突围。
吴融的脑中,系统地图上,代表杨立青部的那颗红色光点,已经离开了鸡公山的包围圈,正在向西,朝着那片广袤的红色区域移动。
他知道,历史的轨迹,被他轻轻地拨动了一下。
白凤兰没有死。
杨立青保存了实力,奔向了井冈山。
这是他第一次,用手里的情报网络,直接干预了一场战斗的走向。
这张由南京的“大脑”,上海的“触角”,以及看不见的电波组成的网,第一次展现了它真正的力量。
吴融站起身,走到窗边。
南京城的夜色依旧,但他的心里,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一次成功的行动,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杨立仁不是傻子。
范西亮的围剿计划堪称周密,杨立青能如此精准地找到唯一的生路,绝不是“狡猾”两个字可以解释的。
一场针对内部的清洗,恐怕很快就要来了。
他需要做好准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