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融看着林娥,她的脸上没有了之前的震惊与狂喜,只剩下一种纯粹的专注。
“交给我。”
林娥说完这三个字,没有多余的寒暄,转身就走。
她的背影挺直,脚步坚定,消失在办公室门口。
吴融回到座位上,目光落在桌面的地图上,江西苏区的轮廓被他用红笔圈出。
第二次围剿,铁壁合围。
历史的车轮,已经开始加速。
……
党务调查科,电讯处处长办公室。
与外面机要室的喧嚣不同,这里安静得能听见怀表的滴答声。
杨立仁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审视着站在面前的林娥。
“小林啊,”他开口了,语气里带着一种长官对年轻女下属特有的“关怀”,“最近处里的业务越来越重,尤其是和江西那边有关的,都是军国大事,马虎不得。
我看你做事细致,人也机敏,今天有份要紧的东西,你来处理。”
杨立仁对林娥的器重,在科里人尽皆知。
许多人私下议论,是因为她出众的相貌和沉静的气质。
但杨立仁自己清楚,他看重的是她身上那股近乎机器般的精确和冷静,这在浮躁的官场里是种罕见的品质。
但他绝不知道,这份冷静背后,隐藏着怎样惊人的天赋。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的保险柜前,用钥匙和密码打开了沉重的柜门。
他从里面取出一个用火漆密封的牛皮纸袋,以及一本厚重的、封面印着“甲字序列-绝密”的密码本。
“军事委员会刚送来的密电,需要立刻译出,呈报给陈主任。”
杨立仁将加密电文和密码本都放在桌上,但手并没有离开密码本,“规矩你懂,在我这里,当着我的面,即刻翻译,译完后,电文和草稿全部销毁。”
这是绝对的信任,也是绝对的控制。
杨立仁深信,在他的亲自监视下,不可能有任何泄密的机会。
“是,处长。”
林娥坐到了桌前,杨立仁则站在她的斜后方,像一尊审视的雕像。
林娥拿起加密电文,目光扫过那一行行无意义的字母和数字。
然后,她伸出手,翻开了那本决定着千军万马命运的密码本。
她的动作不疾不徐,每一次翻页,每一次查找,都显得专注而认真。
在杨立仁看来,她只是在执行一项常规的、高密级的翻译工作。
但他看不见的是,林娥的眼睛,此刻如同一台最高精度的扫描仪。
她的指尖划过一行行密码对照条目,大脑却在以恐怖的速度将整页的内容完整地复刻下来。
她的眼角余光,在她看似寻找某个特定代码的瞬间,已经将相邻的数十个条目连同其加密规则一同“吞”了下去。
她故意放慢了翻译的速度,偶尔会为某个复杂的代码蹙眉沉思,这恰到好处的“迟疑”,为她的大脑赢得了宝贵的几秒钟,去消化和记忆更多的页面。
二十分钟后,一份简短但内容骇人的译文出现在稿纸上。
林娥将译文交给杨立仁,然后将原始密电和翻译草稿一同放入了铜质的烟灰缸中,划燃火柴,看着它们化为灰烬。
“很好。”
杨立仁检查着译文,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亲手从林娥手中取回密码本,确认无误后,放回保险柜,锁好。
他自始至终,都不知道。
这本“甲字序列”密码本最核心的加密逻辑和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密码条目,已经作为一个完美的副本,被烙印在了林娥的脑海里。
夜深人静,林娥回到宿舍。
她没有开灯,只是静静地坐在黑暗里。
她闭上眼睛,那本厚重的密码本在她的脑海中一页页清晰地翻开。
残缺的条目,跳跃的逻辑……这还不够。
但她不仅仅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
她开始调动脑中储存的、数月以来接触过的所有被认为是“无效”或“普通”的军方加密通讯记录。
这些海量的数据,此刻成为了解开谜题的钥匙。
她将记忆中的密码本碎片与那些真实的加密电文进行比对、碰撞、推演。
一个残缺的逻辑链条,在另一段电文中找到了印证;一个孤立的密码组,在海量数据中呈现出了它的应用规律。
这已经不是破译,而是创造。
她正在基于残片,反向推导出整套密码系统的生成算法。
凌晨三点。
林娥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她走到自己改装过的收音机前,戴上耳机,将频率调至一个她早已烂熟于心的军用通讯频段。
空气中传来“滴滴答答”的信号声,急促而清晰。
在别人耳中,这是杂乱的噪音。
但在林娥耳中,这已是清晰的语言。
她拿起笔,在纸上飞速记录、翻译。
【……“铁壁合围”计划启动在即……陈诚部第十八军十一师为先头部队,佯攻赣南东线……预设火力陷阱,引诱红军主力聚而歼之……】
找到了!
完整的“围剿”核心计划,就这样被她从空中截获并破译!
她迅速将情报整理,然后用一台改装过的收音机,以一种全新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将刚刚破译的所有情报,转化成一串毫无规律的杂乱信号,发射了出去。
***
情报股,吴融的办公室。
桌上的终端机屏幕上,代表接收到新信号的绿灯闪烁起来。
吴融戴上耳机,终端自动开始解密。
屏幕上,一行行清晰的数据流淌出来。
【目标:林娥。】
【情报质量:A+。】
【加密方式:谍影0.2版非对称算法。】
【解密结果:赣南东线碉堡群坐标(17处),先头部队(陈诚部第十八军十一师),进攻时间(72小时后),通讯主频段(435.4mhz),临时密钥(甲字序列)……】
数据完整,逻辑清晰。
吴融的意识沉入系统。
“启动情报分析与预警模块,整合数据,进行沙盘推演。”
【模块启动……数据整合中……】
【沙盘推演开始……】
吴融的脑海里,一幅巨大的三维地图展开。国民党军的兵力部署、碉堡位置、后勤路线,都以红色箭头的形式标记出来。
【分析中……发现逻辑冲突点三处。】
【一:A3与A4号碉堡群之间存在长达十五公里的火力盲区,与“铁壁合围”的无缝封锁理念相悖。】
【二:第十一师的进攻路线,过于深入,其侧翼完全暴露,后勤补给线拉得太长。】
【三:密钥表中,一个备用频段的加密等级异常之高,远超主频段。】
系统给出了结论。
【推演结论:此为佯攻!第十一师是诱饵,火力盲区是陷阱。真正的主攻方向,隐藏在那个高等级加密的备用频段里!国民党军试图引诱红军主力出击,聚而歼之!】
吴融睁开眼,后背感到一丝凉意。
好一个杨立仁,好一个陈诚!
如果只是把林娥的情报送出去,红军虽然能避开锋芒,但一旦为了反击而踏入那个“陷阱”,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刻将系统分析出的关键信息——“佯攻”、“陷阱”、“主攻方向待查”——进行重新编码。
然后,他走到墙边,揭开一幅画,后面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电闸。
他合上电闸。
一道微弱的电流,通过一条深埋地下的专线,将这份关乎数万人性命的预警,发向了那个名为“铁树”的秘密接收点。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