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喜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乡村,到处都回荡着“平型关大捷”这四个字。
重庆的报纸,用最大号的字体,刊登着前线的战报。
《中央日报》的头版头条,是委员长慷慨激昂的讲话,盛赞此役为“开战以来最光荣之胜利”。
上海的租界里,无数的侨民和爱国学生,走上街头,挥舞着青天白日旗,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
武汉的码头上,准备西迁的民众,在听到消息后,停下了脚步,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这场胜利,就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整个民族的血管。
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人,是不会屈服的!
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可以用鲜血和生命,来打破的!
而在这场举国欢腾的盛宴背后,南京城里,几家欢喜,几家愁。
戴隐的办公室,门庭若市。
前来道贺的同僚、下属,络绎不绝。
“戴老板慧眼识珠啊!吴处长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是啊是啊,有戴老板您的提携,再加上吴处长的能力,我们军统,何愁不能压过中统那帮废物!”
戴隐坐在办公桌后,脸上挂着矜持的笑容,享受着这久违的吹捧和荣光。
平型关大捷的功劳,被他巧妙地包装成了军统的杰作。
这不仅让他在委员长面前,大大地露了脸,更让他在与中统的内部斗争中,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他现在看吴融,就像在看一件自己亲手打造的、最完美的艺术品。
够聪明,够狠辣,最重要的是,够“忠心”。
能为他戴隐,为军统,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至于吴融那点“通共”的嫌疑?
在巨大的胜利和利益面前,那点瑕疵,已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戴隐甚至觉得,吴融这种“不拘一格,为我所用”的思路,非常值得推广。
“以后,对那些思想左倾,但有才华的人,不要一味地打压。”
戴隐在内部会议上,意有所指地说道。
“要学会‘废物利用’。只要能为党国效力,管他是红的还是白的?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这番话,让在座的军统高官们,面面相觑。
他们都听出来了,戴老板这是在为吴融的行为,公开背书。
一时间,整个军统上下,对那个新晋的吴少将,都充满了敬畏。
……
与军统的喜气洋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统总部的愁云惨淡。
杨立仁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出门了。
地上的烟头,扔了满地。
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摊开的报纸,上面是吴融身穿少将军服,英姿勃发的照片。
照片下的标题,是“抗战英雄,青年楷模”。
每一个字,都像一根针,深深地刺痛着杨立仁的眼睛。
他想不通。
他真的想不通。
一个靠着投机取巧,甚至可能是“通共”换来功劳的人,怎么就成了英雄?
而他杨立仁,为了党国,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最后却落得一个被政敌嘲笑,被手下质疑的下场。
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
“局长,陈公的电话。”
秘书林婉儿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杨立仁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整理了一下自己凌乱的衣领。
他拿起听筒。
“老师。”
“立仁啊。”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而威严的声音,“平型关的事情,我听说了。”
“是,老师。”
“你和戴隐,斗了这么多年。这次,是你输了。”陈公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
杨立仁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老师,我……”
“不用解释。”陈公打断了他,“输了,就要认。但不能一直输下去。”
“那个叫吴融的年轻人,我看了他的资料。很不简单。”
“他就像一把突然冒出来的,没有根底的刀。戴隐想用他来对付我们,委员长想用他来平衡各方势力。”
“这种人,要么一飞冲天,要么粉身碎骨。没有第三条路。”
陈公的声音,顿了一下。
“立仁,你要做的,不是去嫉妒他,更不是去用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对付他。”
“你要去了解他,研究他,找到他的弱点。”
“再锋利的刀,也有生锈的一天。再聪明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
“我明白了,老师。”杨立仁的声音,恢复了平静。
陈公的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他。
是啊,愤怒和嫉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他杨立仁,不是街头的地痞流氓,他是中统的负责人,是党国的栋梁。
他要用更聪明,更高级的手段,来对付吴融。
“那个孙明轩,查得怎么样了?”陈公突然问道。
“报告老师,还在查。”杨立仁回答道,“我派了最好的人,二十四小时盯着他。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他就像一个普通的、胆小怕事的电报员,每天除了上班下班,就是待在宿舍里看书,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是吗?”陈公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玩味,“越是这样,就越说明,他有问题。”
“一只会咬人的狗,是不会轻易叫的。”
“继续盯。”
“是,老师。”
挂断电话,杨立仁的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那片灰蒙蒙的天空。
吴融,我们之间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你以为你赢了?
不。
你只是让我,变得更想,置你于死地了。
……
侍从室,第一处。
办公室的门牌,已经换上了崭新的。
吴融坐在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有些头疼。
升官,并不全是好事。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责任,和更复杂的权力斗争。
“处长。”
陈默和李强,走了进来。
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喜悦。
“这是我们第一处,新招募的人员名单,请您过目。”李强递上一份文件。
随着第六组扩编为第一处,吴融获得了更大的人事权和财政权。
他立刻让李强和陈默,从军统和中统的边缘人员中,秘密物色了一批有能力,但不得志,并且思想上倾向于抗日的人。
这些人,将成为“谍影”部队,第一批真正的外围成员。
吴融接过名单,快速地扫了一眼。
他的目光,在看到“孙明轩”三个字时,停顿了一下。
“把他调到机要科,担任副科长。”吴融淡淡地说道。
“啊?”陈默愣了一下,“处长,这……是不是太快了?他刚刚才……”
“戴老板的意思。”吴融言简意赅地解释道,“戴老板说,他是个‘可用之才’,要‘好好利用’。”
陈默和李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这是戴隐在用这种方式,敲打吴融。
既是奖赏,也是监视。
把孙明轩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就是把一枚定时炸弹,放在了吴融的身边。
“我明白了。”陈默点了点头。
“还有一件事。”吴融从抽屉里,拿出一份用火漆封口的绝密文件。
“这是委员长刚刚下达的命令。”
“让我处,全权负责,组建一支深入敌后的特别行动队。代号,‘利剑’。”
“目标,是猎杀日军在华北地区的高级将领。”
陈默和李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深入敌后,猎杀日军将领!
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任务!
“委员长的意思是,让我们……去和日本人,硬碰硬?”李强的声音,有些发干。
“不。”吴融摇了摇头。
他的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
“我们的战场,不在枪林弹雨的正面。”
“而在人心叵测的,谍海。”
“这支‘利剑’,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
“而是用来,斩断敌人指挥中枢的,手术刀。”
吴融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他的手指,点在了太原的位置。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已经出现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