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
随着正月里忙忙碌碌的喧闹过去,天气也渐渐褪去了刺骨的寒意,显露出初春的微醺。
在成都原明朝蜀王府改造的议事厅内,马岳召来了他如今最为倚重的臂助——周维。
厅内炭火温煦,驱散了蜀地早春残留的最后一缕湿冷。
马岳踱步至悬挂的粗略舆图前,目光扫过已标注为掌控的川中与汉中大片区域,沉声道:
“周维啊,正月里诸事繁杂,总算是理顺了些头绪。
如今咱们这大汉军,已不再是流动作战的草莽,占了这么大一片基业,下面的市政结构,必须正规化起来,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做个草头王,想到哪出是哪出了。”
周维闻言,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他身材不算高大,但眼神锐利,心思缜密,是马岳系统之外最早追随的核心人物,掌管钱粮庶务,堪称大总管。
他略一沉吟,谨慎地开口探问:
“大帅,如今基业初具,威名渐着,您……可想称王否?”
马岳当即摆手,语气斩钉截铁:
“不,缓称王的道理,我懂。”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周维。
“虽说仰仗……嗯,一些便利,”
他含糊地带过了“系统”的存在。
“咱们不至于像那些骤然得势便忘乎所以的草莽,落得‘高筑墙’的笑话。
但称王的旗帜一旦公然竖起,便是将自己置于炭火之上,整个大明的主要兵锋,必然会率先针对我们。
我们如今是‘坐寇’,根基未稳,若急于称王,会引来朝廷倾力围剿,将我们树立为头号大敌。
只要我们不率先打出反王的旗号,朝廷内部纷争不休,就未必会立刻集中全力来对付我们。
这便给了我们喘息、发展的宝贵时机。”
周维仔细听着,心中暗自佩服。
他深知这位大帅看似年轻,有时行事天马行空,但在大战略上却极有见地,眼光长远。
“所以,”
马岳继续道:
“我们仍以‘大汉军政府’之名行事。
我设想,整个大汉军的治理,除了明确的文武分途,具体民政事务,将交由‘政务院’总揽。
政务院这边,就由你来掌管,政务院总管一切,设长史负责,这个担子,非你莫属。”
周维微微躬身:
“维,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帅重托。”
“好!”
马岳颔首,走到书案前,拿起一份他亲自草拟的文书,“政务院之下,我拟设立五司一署,分别是:
户口司、土地司、审计司、法务司、天工署,以及**农社司。”
他逐一解释道:“户口司,专管人口户籍,丁口统计,税役基础,皆出于此,此为立政之本。
土地司,负责清丈田亩,划分土地等级,管理山川湖海等一切土地资源,厘定田赋,使耕者有其田,亦使军政府有稳定税源。
财政司……”
马岳说到这里,特意停顿,看向周维。
“此司关系命脉,钱粮收支、货币铸造、军饷发放,依旧由你亲自执掌,我方能安心。”
周维面色凝重地点头:
“大帅放心,钱财之事,维必慎之又慎。”
财政司马岳以后肯定会继续改革,或者说增加新的机构,来剥夺财政司的权利,但是现在,还是交给周维。
周维掌管,他也放心。
马岳接着道:
“审计司,其责在于监察财政收支,审核预算,稽查账目,监督物资调配体系。
我们要建立一套制度,从源头上防范贪腐,绝不能重蹈大明覆辙!
那些胥吏上下其手,官员中饱私囊的烂事,绝不能在我们这里发生!”
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周维也面露感慨:
“是啊,大明积弊,贪腐乃痼疾。
当年明太祖倚重锦衣卫,掀起洪武四大案乃至更多风波,杀了那么多官员,可结果如何?
大明终究还是坏在了这贪腐之上。咱们确实不能步入后尘。”
他顿了顿,补充道:
“更何况,咱们还有王喜的校尉府负责内部监察呢。”
马岳却摇了摇头,眼神深邃:
“能够不让校尉府介入日常行政监察,就尽量不要让他们介入。
依赖特务机构进行统治,是饮鸩止渴。
明太祖依靠锦衣卫杀了那么多人,看似雷霆万钧,实则破坏了法度,使官员人人自危,反而催生了更隐蔽的贪腐方式。
我们要靠制度,靠公开透明的流程,靠严格的审计监督,来约束权力,遏制贪欲。
校尉府,应是最后一道防线,而非常规手段。”
目前科技手段不明显,马岳虽然不打算依靠校尉府进行统治,但是他也不想变成聋子、瞎子。
周维闻言,若有所思。
他想起明初那些腥风血雨的案子,确实如大帅所言,严刑峻法并未能根除腐败,反而使官场风气变得诡谲。
他由衷赞道:
“大帅高瞻远瞩,所言极是。制度之建,方是长治久安之基。
维定当在审计司的规章设立上,多下功夫。”
马岳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阐述:
“法务司,便是设立司法机构,负责刑名律令,审理案件,制定和解释我们自己的法令规章。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逐渐摆脱完全依赖《大明律》的状况,建立符合我们现状的法治框架。
至于天工署。”说到此处,马岳眼中闪过一丝热切。
“此署不称‘司’,以示其专精与特殊。
专司火器研发、兵器打造、军械制造、乃至各类工巧器械的改进。
强军离不开利械,此乃我军立足之根本,未来开拓之保障,必须高度重视,集中资源,全力推进!”
这在马岳预想中,这是以后的科技研发中心,只是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只会负责军事研发。
“最后,是农社司。”
马岳的语气放缓,却带着更深的期许。
“此司关乎根基,负责管理我们推行的‘农社’制度。我的设想是,让杨正色这样熟悉农事、且在基层农社中拥有威望的人来牵头。
农社司的架构,要自下而上:
亭级农社代表,推广至县一级;
县一级代表,再推举至府一级。
如此层层递推,最终由各府、乃至未来各省的农社代表,共同推举出大汉军政府级别的农社司司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