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技术合伙人,公司创立的下一步就是解决营业执照的问题。
在1995年,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来说,想注册一家私人公司是一件极其繁琐和困难的事情,需要跑无数个部门,盖无数个章。但张凡知道,对于林建国而言,这可能就是一句话的事。
周一晚上,饭桌上,张凡再次主动提起了这件事。
“爸,我找到技术合伙人了,现在需要注册公司。”
林建国正在看新闻联播,听到这话,只是眼皮抬了抬,语气平淡地问:“哦?什么人?”
“一个技术中专的学生,但很有天赋。”
“中专生?”林建国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语气里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胡闹!你想开公司,我可以给你介绍几个江城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你去找一个中专生合作,传出去不是让人笑话吗?”
在他看来,儿子的行为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完全不懂得“圈子”和“人脉”的重要性。
一旁的赵文茵也附和道:“是啊,小杰,听你爸的,做事不能这么草率。”
张凡心里叹了口气。他知道,这就是他与林建国之间最根本的认知差异。林建国信奉的是权力、资源和人脉,而他信奉的是技术、远见和人才本身。
他没有争辩,只是平静地说道:“爸,是不是过家家,我们用产品说话。现在我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
林建国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眼神复杂。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着什么,最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扔在桌上。
“工商局的,姓王。你自己去找他,就说是我让你去的。”
张凡拿起名片,看了一眼,上面印着“副科长王建军”。他心里清楚,这看似是帮助,实则是一场考验。林建国想看看他这个“宝贝儿子”究竟有没有能力处理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是只会纸上谈兵。
“好。”张凡收起名片,没有多说一个字。
第二天下午,张凡请了半天假,按照名片上的地址,第一次踏进了政府机关的大门。
九十年代的机关大院,和他记忆中的样子别无二致。高大、肃穆,走廊里光线昏暗,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茶叶和墨水的味道。人们走路的脚步都很轻,说话也都压着嗓子。
张凡很轻易地就找到了王科长的办公室。他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懒洋洋的“请进”。
办公室里,一个四十多岁、挺着啤酒肚的中年男人正翘着二郎腿,悠闲地喝着茶,看着报纸。见进来的是一个穿着校服的学生,王科长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小孩儿,这里是办公的地方,不是你该来的,找你爸妈去。”
张凡也不生气,恭敬地将那张名片连同自己准备好的、用信封装起来的两条“红 G”烟一起放在了王科长的桌上。
“王科长您好,我是林建国林厂长的儿子,林杰。我爸让我来找您,咨询一下注册公司的事情。”
听到“林建国”三个字,王科长的眼睛立刻从报纸后面抬了起来,脸上瞬间堆满了热情的笑容,与刚才判若两人。
“哎呦!原来是林厂长的公子!快坐快坐!”他连忙起身,又是让座又是倒茶,“你看看我这眼神,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小杰是吧?长得真是一表人才!”
他看了一眼桌上的香烟,嘴上客气着“哎呀,来就来嘛,还带什么东西”,手却很自然地将信封收进了抽屉里。
张凡全程保持着礼貌而谦逊的微笑。他知道,在华夏这个人情社会,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有时候,程序上的困难远不如人际关系上的困难。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王科长的态度简直是“春风化雨”。他不仅详细地解释了注册流程中所有需要注意的细节,还主动提出,很多“不必要”的环节他可以帮忙“协调”一下,保证一个星期之内让林杰拿到营业执照。
从工商局出来,张凡看着湛蓝的天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知道自己通过了父亲的第一场考验。他证明了自己不仅拥有超越时代的商业眼光,同样懂得这个时代最现实的生存法则。
他不再仅仅是拥有张凡灵魂的躯壳,他正在慢慢地学会如何真正地驾驭“林杰”这个身份,以及它所带来的一切——无论是资源,还是困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回1995:错位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