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流片回片的箱子安静地躺在实验室台面。
“开箱。”少年张凡戴上手套,手却微微发抖。
银白色的晶圆在白光下闪着冷冽的光,像一轮被切碎的满月。
“按照b03的测试序列来。”宋阳把示波器推近,屏住呼吸。
第一块芯片上电,电流平稳爬升。串口输出,跑通了自检。随后是缓存一致性的并发场景,指令发射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节拍稳定。
“功耗?”
“低于预期7.8%。”
“良率?”
“首批62%。”
一屋子的沉默,随即爆炸成欢呼。
“别急着开香槟。”林杰按下手,“我们还有一场‘城市级’的测试。”
……
昆仑工地,凌晨四点。
“城市大脑—Alpha”进入并行仿真:
—能耗:微电网自平衡; —交通:夜间工地物流与城市道路错峰调度; —安保:入侵检测与人流监控; —医疗:工地急救联动最近县医院。
测试第七小时,突发——
外环供电线路受山体落石影响跳闸!
灯光“哗”地一声暗了下去,工地上空只剩下星光。
“切换微电网!”
从异常检测到策略生效,用了1.8秒。
备用电源接入;非关键负载切断;吊塔的刹车系统在独立供电下稳稳锁死;医疗站的心电监护没有一丝抖动。
“漂亮。”魏武的声音低沉,却压不住笑意。
一分钟后,外环电力恢复。系统自动回切,日志里留下了密密麻麻的事件Id。
“这就是城市的‘免疫系统’。”林杰看着大屏,“它会越来越聪明,直到有一天,‘城市’这个词不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台巨大的、温柔的机器。”
一屋子人忽然安静下来。
他们知道,他们正在把一个关于未来的形容词,变成名词。
——
回到实验室,测试继续。
“把‘创世0.2’的乱序引擎打开,看看预测命中。”宋阳把一个窗口拖到大屏,“分支预测命中率87.3%,btb冲突率控制在2%以内。”
“缓存一致性日志。”
“mESI状态切换稳定,写回延迟下降了13%。”
“指令发射宽度?”
“双发射,峰值三发射,编译器配合后能稳定在2.1。”
“好。”林杰点头,“第一版我们不要‘炫’,要稳。”
“GpU侧的矩阵核呢?”少年张凡按捺不住,“我想把那颗‘小核’也点起来。”
“别心急。”林杰笑,“先把cpU侧把关。下一版我们把GpU‘小核’挂到片上互连,再让‘天书’的推理服务先吃一口。”
“好!”少年们齐声答。
——
凌晨五点,昆仑oS的“城市级联动”第二轮压测开始。
“把‘极端场景’打开。”林杰命令。
屏幕上,仿真城市遭遇了一个组合拳:
—山洪预警; —高速连环车祸; —工地电焊引燃可燃物; —县医院急救爆量。
系统给出了一套令人惊悚却优雅的“编排”:
—应急水闸提前半小时开启,削峰; —高速路段分区限速并逆向开辟一条救援通道,红绿灯优先级重排; —工地安保用IR摄像头在火花出现前0.7秒触发喷淋,局部电力切换; —急救车路径规划与医院床位管理系统同步,IcU床位状态每15秒更新一次。
“这不是在做一个App。”宋阳低声说,“这是在编排现实。”
“对。”林杰的声音有点哑,“而且是可验证、可追溯的现实。”
——
上午,外网攻击警报再次响起。
“对方在尝试注入‘伪造的时间戳’。”雅典娜报告,“如果成功,会让我们的日志看起来像是‘事后篡改’。”
“回旋镖。”林杰只说了两个字。
下一秒,攻击者的请求被‘准许’进入一个沙箱网络,所有数据被打上“水印指纹”。
“他们以为拿到了证据。”宋阳盯着那条离开的流量,“实际上,我们拿到了他们的工具链。”
“别打草惊蛇。”林杰叮嘱,“等他把‘证据’交给出资方,再顺藤摸过去。”
——
下午,一段工地实拍短视频悄然登上了地方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凌晨的断电切换、微电网的1.8秒“肌肉记忆”、安保系统的红外“提前量”。
“昆仑不是乌托邦。”主播的最后一句话掷地有声,“它是一座把理想做成制度的城市。”
当晚,志愿者群里刷起了“想报名”的消息。
有人打趣:“帝国的第一批忠诚‘市民’,原来在群里。”
——
当晚的缺陷复盘会,墙上挂着“最佳失败奖”的锦旗。
“b03-cache一致性在罕见写爆场景下出现饥饿。”工程师如实汇报,“触发概率十万分之一。”
“把它当千分之一修。”林杰一句话落下,“先保守,再优化。我们不是为了赢跑分,我们是为了保命。”
“创世0.2”的bug列表在夜里被一条条划掉。每划掉一条,少年们就给自己倒一杯热茶,彼此碰瓷,却谁也不说话。
窗外雪小了,实验室的灯还亮着。
——
第二天清晨,兼容性小组交上“异构平台对比报告”。
“在三家主流操作系统上,通过率96%。”
“剩下4%是边角。”林杰划了圈,“列优先级,拉专项。”
“天书推理调用的‘小核’预研完成,预计下个季度灰度上线。”少年张凡举手,“我们想要一个‘灰度沙箱’。”
“批。”
“记住:拉通‘灰度—回滚—指标’闭环,任何人一键可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回1995:错位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