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三百师上下也进入了紧张的冬季备战状态。
从师部到基层连队,每个单位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越冬准备。
战士们忙着加固营房、清点冬装、储备粮食,整个防区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在所有部队中,最为忙碌的当属三百师麾下的工兵部队。
在韩冰开始不计成本的发展之下,三百师的后勤保障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为了确保一线部队作战能力,韩冰不惜投入巨资扩充工兵编制,使得三百师如今已经拥有三个规模庞大的师属工兵团,这在同级别部队中实属罕见。
其中两个主力工兵团协同各团的直属工兵连队,日夜不停地奋战在各个交通要道上。
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抢修道路桥梁,加固运输线路,确保这条维系着三百师生存的血脉在严寒中依然畅通无阻。
西山地势险峻、山路崎岖多变的地理环境,给后勤保障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陡峭的山路、复杂的弯道,再加上冬季的冰雪覆盖,使得物资运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工兵战士,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为三百师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后勤保障防线。
三百师这支看似规模庞大、战力强悍的军事力量,其作战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样在严峻考验着它自身的后勤保障体系。
在现代化战争中,后勤补给线就像是军队的生命线,而三百师这样一支重装部队的后勤需求更是超乎想象的复杂与繁重。
从弹药燃料的持续补给,到装备零件的及时更换;从士兵伙食的日常供应,到医疗救护的快速响应,每一个环节都在无声地决定着战场上的胜负天平。
数千辆各式各样的军用卡车轰鸣着引擎,满载着各类军用物资,疾驰在晋南地区蜿蜒曲折的道路上。
这些钢铁巨兽排成长龙,首尾相接,绵延数公里,形成了一道道壮观的钢铁洪流。
它们穿梭往来于各个军事驻地之间,昼夜不停地执行着补给运输任务。
车队的行进井然有序,前有侦察车开路,后有护卫车压阵,中间则是运输主力,道路上还有全副武装的宪兵背着步枪牵着军犬,看护。
每辆卡车都覆盖着严实的帆布,车厢里堆满了粮食、弹药、油料等战略物资。
卡车司机们全神贯注的盯着前方,小心翼翼的操纵着方向盘。
车轮卷起的尘土在空中形成长长的烟带,发动机的轰鸣声在旷野中回荡,彰显着这支钢铁运输大军的磅礴气势。
在运输线夜以继日源源不断的输血之下,三百师的所有部队的过冬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已经准备就绪。
甚至还有不少剩余的物资,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也被允许在严格看管的情况下在当地的市场进行售卖。
而八路军方面,在今年的冬天日子也过得相对顺心了不少。
随着晋东南地区已基本实现全面解放,八路军部队在物资补给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过去由于敌占区的封锁和限制,八路军经常面临物资采购渠道不畅、补给困难的局面,不得不通过各种隐蔽渠道获取军需物资。
如今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和巩固,八路军终于能够光明正大地前往长治、晋城等较大城市,以及周边各乡镇的集市和商铺,公开采购部队急需的各类军需物资和生活必需品。
而这其中,运城源源不断产出的盐,则是成为了八路军的重点采购目标。
这也使得以往伙食里缺盐的八路军,饭碗里的菜肴也终于开始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一时间,西山南部地区的经济,以一种奇特的方式逐渐重新换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而在这其中最为煎熬难耐的,莫过于鬼子了。
西山南部战略要地的失守,不仅使第一军原本广阔的占领区域遭受了严重的割裂和缩水,更直接导致了其经济收益的大幅度削减,军需补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加之西山地区的主要运输线路仍然处于半瘫痪状态,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使得鬼子物资输送效率极为低下。
以往,驻地的鬼子除了依靠上级送来的给养,就是派出征粮队下乡,掠夺百姓的粮食作为维持战争的需要。
但很快鬼子就发现,派遣征粮队的这招已经不再好使了。
如同滚雪球一般在山区迅速壮大的八路军游击队,已经完成了装备的更新换代。
他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每次都能以出其不意的伏击方式,将那些气势汹汹的鬼子征粮队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游击队甚至开始主动出击,不断袭扰鬼子在当地原本就十分脆弱的补给运输线!
在这种持续不断的打击下,各据点的鬼子部队很快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他们的后勤补给被切断,士气日益低落,最终只能被迫放弃外围活动,龟缩在加固的碉堡和据点中,只能隔着壕沟和铁丝网,眼巴巴地望着外面连绵起伏的群山。
但这么待着,也不是个事儿。
食物短缺的问题虽然严峻,但依靠每日严格控制的固定配额,暂时还能勉强维持下去。
然而,真正致命的威胁却是即将到来的严寒天气。
在煤炭和木料等燃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那些被冻得瑟瑟发抖的鬼子们别无选择,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外出砍伐树木。
但他们的行动早已被预料,埋伏在周围的八路军早已等候多时。
当这些鬼子刚一现身,密集的枪声立即响彻林间,子弹精准地击中目标,将这些出来伐木的敌人一个接一个地击毙。
在连续丢下数十具同伴的尸体后,幸存的鬼子惊恐万状,慌乱中丢下所有工具,连滚带爬地逃回据点,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只能蜷缩在阴暗的据点里,尽可能地把所有能找到的衣物都裹在身上,像寒风中颤抖的羊群一样挤作一团,靠彼此的体温来抵御刺骨的寒冷。
一九三八年末的西山,对于鬼子来说,将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
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噩梦,只是刚刚开始。
面对西山地区日益糜烂、难以收拾的危局,原本对筱冢义男寄予了厚望的寺内隆一,此刻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失望与挫败感。
然而,经过这一连串的挫折与教训,寺内隆一不得不痛苦地认识到,他所面对的这支三百师,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可以被轻视的夏国军队,而是一支拥有惊人战斗意志和顽强作战能力的劲旅。
更令寺内隆一感到绝望的是,作为堂堂夏北方面军的最高司令长官,当他环顾整个占领区时,竟然惊骇地发现,此刻连一支像样的预备队都无法抽调出来驰援西山战场!
与此同时,刚刚结束武城会战的夏中方面军,其惨重损失程度比历史同期有过之而无不及,部队减员之严重前所未有。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身的兵力都已捉襟见肘、自顾不暇,又怎么可能还有余力来增援寺内隆一的部队?
无可奈何之下的寺内隆一,只能将目光投向了夏国关外地区驻扎的关东军。
他也清楚,仅仅依靠他自己是无法说服关东军那帮骄兵悍将前来支援,于是只能先将这里西山的情况如实的给大本营做了一个详细的报告。
收到寺内隆一从西山前线发来的紧急求援电报后,东京大本营的反应之迅捷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自从第二十师团与第一零八师团在短短数月内相继全军覆没的噩耗传来,岛国大本营的参谋们才真正意识到西山战场的局势已经恶化到了何等程度。
面对三百师,若是再派遣普通的师团前往增援,简直就是白白送死。
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大本营高层经过紧急会议后,当机立断地拟定了一份增援命令。
这份加急电报,很快就通过专用密码线路传达到了关东军司令部。
起初关东军方面还以东北防务紧张为由想要推脱责任,但当他们看到电报末尾赫然盖着的天皇御玺以及天皇的亲笔签名时,所有人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已经超出了想象。
在反复权衡之后,关东军高层最终同意调动麾下最精锐的第四和第五师团,同时配属一百架九七式战斗机和五十架九六式轰炸机组成增援部队,火速驰援西山战场。
两个全副武装的关东军王牌师团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展开行动,他们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战备集结,随后搭乘专列日夜不停地向西疾驰。
然而,与第四师团相对沉稳的泽田茂相比,第七师团的园部和一郎展现出了更为明显的傲慢与自负。
这位师团长,已经不止一次在言谈举止间流露出对关内同僚的轻蔑。
他固执地认为,西山地区战况的持续恶化,绝非敌军实力超群所致,而是因为长期驻扎在关内的帝国军官们早已丧失了应有的战斗素养与军事才能。
在园部眼中,这些同僚们整日沉溺于安逸的驻防生活,早已忘记了真正的战争艺术。
怀着这样的偏见,园部和一郎大言不惭的大放厥词,声称要亲自率领被誉为皇军之花的关东军部队,给这些不思进取的关内同僚们好好上一堂实战教学课。
更令人侧目的是,这位骄横的师团长甚至在公开场合的言论中,对时任第一军司令官的筱冢义男也多有冒犯之词,其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这里澄清一点,第四师团只是打仗鸡贼不是打仗不行只会做生意,在同类中只是显得另类了很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亮剑:从金陵保卫战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