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的宿舍楼下,阳光把自行车棚的影子拉得很长,宿管王阿姨正扶着栏杆慢慢起身,右腿不敢用力,每走一步都得先踮着脚尖,手紧紧攥着栏杆,眉头皱得像拧在一起的布。
“王阿姨,您膝盖不舒服?” 林辰背着帆布包走过来,包里装着张教授借的《脾胃论》和刚买的药材,看到这一幕赶紧加快脚步,伸手想扶她。
王阿姨摆了摆手,慢慢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揉着膝盖叹气:“这膝盖疼了快半个月,每天爬楼查寝,晚上躺床上都不敢翻身。昨天帮学生搬行李,刚蹲下去就疼得站不起来,贴了止痛膏也没用,反而闷得皮肤发红,只能垫个棉垫硬扛着 —— 这宿舍离了人不行,学生们有事还得找我。”
苏晓冉拎着布包跟过来,听到这话赶紧打开:“王阿姨,我们昨天听食堂刘阿姨说您膝盖疼,特意带了牛膝、杜仲和桑寄生,林辰说这几味药能补肝肾、强筋骨,正好治您的膝痛。”
胖子手里攥着袋核桃跑过来,喘着气:“王阿姨,我妈之前膝盖疼,就是用杜仲煮水热敷好的,比去医院扎针舒服多了!您要是不嫌弃,我帮您煮药?这次保证不煮糊,上次煮桑芎水的教训我记着呢!”
王阿姨看着布包里的药材,眼眶有点热:“谢谢你们啊,这怎么好意思呢?我本来想周末去社区医院看看,可这宿舍楼的钥匙就我这儿有,走不开 —— 前儿个还有学生忘带钥匙,我只能一瘸一拐地去开门。”
林辰蹲下来,轻轻掀开王阿姨的裤腿,膝盖外侧有点肿,按到膝盖下方的凹陷处时,王阿姨疼得缩了缩腿:“就是这儿,一按像有根针在扎,走路都得往左边歪,生怕压着右腿。”
他又搭了搭王阿姨的脉搏,脉象沉迟。“王阿姨,您这是久站久爬,肝肾有点虚,” 林辰收回手,语气很稳,“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说‘膝者,筋之府也,久劳则筋弱,弱则痛不能行’,您每天爬楼查寝,膝盖总受力,加上年纪大了肝肾不足,筋脉没了滋养,才会又酸又痛。用牛膝通筋脉、杜仲补肝肾、桑寄生强筋骨,煮水热敷,再按按血海和阳陵泉穴,很快就能缓过来。”
苏晓冉把药材倒在石桌上,牛膝茎秆粗壮,杜仲片上能看到细密的白丝,桑寄生带着淡淡的草木香:“牛膝要煮二十分钟,杜仲和桑寄生煮十五分钟就行,煮好后用毛巾蘸着敷,温度别太高,免得烫着皮肤。”
胖子自告奋勇拎起药材:“煮药的事交给我!宿舍楼下的值班室有小电锅,我现在就去,保证煮得刚刚好!” 他刚走两步又回头,挠着头问,“对了,火开多大啊?上次煮山药水开太大,把杜仲煮烂了。”
苏晓冉笑着摆手:“小火!煮到水冒小泡就行,每隔五分钟搅一下,别让药材粘锅底。”
林辰留在石凳旁,帮王阿姨按穴位。先按血海穴,在膝盖内侧,用拇指轻轻打圈:“王阿姨,有点酸胀忍一下,这穴能活血,是治膝痛的关键。”
王阿姨闭着眼 “嗯” 了一声,手指慢慢松开栏杆:“酸完真松快,刚才紧绷的地方,好像有股气在慢慢转。”
“再按阳陵泉,” 林辰的手指移到膝盖外侧,“这穴能疏解筋脉的僵硬,您平时爬楼累了,按一分钟就能缓过来。”
正按到一半,赵天宇背着运动包走过来,里面装着篮球,看到这边的场景,脚步顿了顿。他没像之前那样绕开,反而走到旁边的自行车旁,假装整理车链,目光却时不时往石桌这边扫 —— 手里还攥着上次那个小本子,指尖在封面上轻轻划着。
胖子端着煮好的药汁跑回来,电锅里的热气裹着药材的清香飘散开:“王阿姨,药水煮好了!我搅了好几回,没粘锅底,您尝尝温度?”
苏晓冉拿过干净的毛巾,蘸了药汁拧到半干,递给林辰。林辰把毛巾轻轻敷在王阿姨的膝盖上,王阿姨舒服地叹了口气:“暖乎乎的,热气顺着膝盖往小腿窜,刚才疼得发木的地方,好像活过来了。”
林辰闭上眼睛,默默念起祝由术里治膝痛的咒语:“筋脉通,肝肾补,膝不疼,行步舒。” 念到第三遍时,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悄悄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毛巾,融进王阿姨的膝盖。
王阿姨突然 “呀” 了一声,慢慢抬起右腿:“能伸直了!刚才弯着都疼,现在居然能随便动了!”
她试着在地上走了两步,还轻轻蹲了蹲,脸上满是惊喜:“太神奇了!比贴膏药管用多了,现在爬楼都有劲儿了!”
赵天宇放下手里的车链,走过来两步,犹豫了一下开口:“林辰,你用的杜仲,是不是只能治膝盖疼?我爷爷最近总说腰腿疼,吃了不少药也没好。”
林辰抬头看他,心里有点意外,却还是认真回答:“杜仲能补肝肾,除了膝痛,还能治腰痛,搭配桑寄生用效果更好。《千金方》里说‘杜仲补腰脊,桑寄生益筋骨’,您爷爷要是腰腿疼,可以用这两味药煮水喝,也能煮水热敷,记得别煮太久,不然药性会散。”
赵天宇赶紧掏出小本子,笔尖飞快地写着,连篮球从包里滑出来都没注意:“那剂量呢?比如一次放多少杜仲?”
“王阿姨是膝盖疼,一次放五克杜仲,您爷爷要是腰腿疼,可以加两克,” 林辰指着石桌上的药材,“您看,杜仲片上有白丝,白丝越多药效越好,买的时候可以留意下。”
赵天宇点点头,把小本子揣进兜里,弯腰捡起篮球,脸上少了之前的生硬:“谢谢,我周末回家给爷爷试试,要是管用,我再跟你说。” 说完,他没马上走,反而站在旁边看王阿姨活动膝盖,眼神里多了些认真。
苏晓冉把剩下的药材装在小布袋里,递给王阿姨:“王阿姨,这药材您每天煮一次,敷五天,敷完记得穿条厚裤子,别让膝盖受凉。爬楼时慢点走,每爬两层歇一下,别太着急。”
林辰补充道:“孙思邈还说‘膝忌久蹲,需常护之’,您查寝时别总蹲下来捡东西,要是需要可以喊学生帮忙,晚上用温水泡泡脚,加勺盐,能帮着暖膝盖。”
王阿姨接过布袋,小心地放进值班室的抽屉,转身拿了袋苹果:“这苹果是我老家寄来的,甜着呢,你们拿着吃。谢谢你们帮我治好了膝盖,不然我这几天真不知道该怎么爬楼。”
几人推辞不过,只能收下。离开宿舍楼下时,赵天宇突然跟上来:“林辰,上次你说的桔梗甘草粥,我给奶奶煮了,她喝了三天,咳嗽真的轻了 —— 我妈说,比医院开的止咳药还管用。”
林辰笑了笑:“管用就好,奶奶要是还有点咳,可以加两颗川贝,磨成粉撒在粥里,效果更好。”
赵天宇点点头,把小本子又翻了一页,记上 “川贝 + 桔梗甘草粥”,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知道了,谢了。” 这次说完,他没马上走,反而指了指林辰包里的书:“你包里装的是《脾胃论》?我在图书馆见过这本,里面是不是有关于‘食养’的记载?”
“对,里面说‘粥养脾胃最宜’,” 林辰把书拿出来翻了两页,“上次帮刘阿姨调理脾胃,就是照着书里的说法,让她多喝山药粥。”
赵天宇凑过来扫了眼书页,又飞快地记了笔,才抱着篮球往操场走:“我下次也去图书馆借本看看。”
“你看赵天宇,” 胖子啃着苹果,笑着说,“现在居然主动要借中医书,之前还说中医是‘伪科学’呢,这转变也太快了!”
苏晓冉把苹果擦干净递给林辰:“是被实实在在的效果打动了,毕竟王阿姨的膝盖、他奶奶的咳嗽,都是靠中医好的,他想不信都难。”
林辰抱着书,往张教授的办公室走 —— 昨天约好今天要聊《脾胃论》,顺便把王阿姨的病例跟教授说说。
走到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张教授的声音:“进来。” 推开门,就看到张教授手里捧着本封面发黑的线装书,书页边缘都卷了边,上面还沾着点旧墨渍。
“来得正好,” 张教授指了指桌前的椅子,把书推过来,“这是本残缺的《千金翼方》,里面有段‘膝痛者,当补肝肾、通筋脉’的记载,正好跟你今天调理王阿姨的情况对上。你说说,为什么选牛膝、杜仲、桑寄生这三味药?”
林辰凑过去看,书页上的字迹虽然模糊,但 “牛膝通膝脉,杜仲补膝骨” 这行字很清晰。他想起早上给王阿姨按穴位的场景,开口道:“王阿姨不仅膝盖疼,还总说腰也酸,说明肝肾都虚 —— 牛膝能通筋脉,解决膝痛的‘标’;杜仲和桑寄生能补肝肾,解决‘本’,标本兼治,才不会反复。而且这三味药都温和,王阿姨年纪大了,吃了也不会伤脾胃,正好符合《千金方》里‘老人用药宜温’的说法。”
张教授眼里闪过赞许,点了点头:“你能想到‘标本兼治’,还考虑到患者的年纪,比很多只懂开药的大夫还周全。这本《千金翼方》你先拿去,里面还有关于‘筋骨养护’的记载,下次可以跟王阿姨说说,让她平时多吃点黑豆、芝麻,补补肝肾。”
林辰接过书,心里满是感激:“谢谢张教授,我一定好好看。”
离开办公室时,正午的阳光正好,洒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暖融融的。林辰抱着《千金翼方》和《脾胃论》,往宿舍走 —— 他想把今天的经历记在笔记本上,也想跟王阿姨说说黑豆护膝的事。
刚走到宿舍楼下,就看到王阿姨正帮学生搬行李箱,右腿迈得很利索,再也没有之前的瘸拐。看到林辰,她笑着挥手:“小林,快来!我煮了杜仲水,你尝尝,甜甜的,可好喝了!”
林辰走过去,接过杯子喝了一口,杜仲的清香在嘴里散开。赵天宇也在旁边,手里拿着本《中医基础理论》,看到林辰,主动递过来:“这书里有关于肝肾的章节,我没看懂,你能给我讲讲吗?”
林辰接过书,笑着点头:“好啊,咱们找个地方,慢慢说。”
阳光落在两人身上,王阿姨的笑声、学生的说话声混在一起,满是烟火气。林辰掏出笔记本,写下:“膝痛者,以牛膝通脉、杜仲寄生补肝肾;医道不仅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把养护放进日常。”
写完,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玉佩带着淡淡的暖意。他突然明白,中医的传承,从来不是孤立的药方,而是藏在每一次对人的关怀里 —— 是王阿姨舒展的笑容,是赵天宇认真的眼神,是张教授递来的旧医书,这些带着温度的瞬间,才让医道有了真正的生命力,也让这份传承,能一直走下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太极医道传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