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刚把中医科的冬季护理物资清单理完,手机就响了。屏幕上 “赵村长” 三个字跳出来,他指尖刚碰到接听键,就传来赵村长带着凉意的声音。
“林医生,这两天气温降得厉害!” 赵村长的声音里带着点风感,“早上起来都结霜了,老人们说膝盖又有点发僵,孩子们也总喊手脚凉。您上次说带冬季护理的东西,这周能来不?”
林辰看了眼桌上的加厚护膝材料 —— 是从裁缝铺收的旧粗布和弹松的旧棉花,成本低还保暖,还有分装的姜枣茶包,红枣和生姜都是村里常见的。他应道:“我们周日就去,带了做厚护膝的布和棉花,再教大家煮姜枣茶,驱寒还暖身子。您先让老人们把旧护膝找出来穿上,别冻着关节。”
挂了电话,林辰和苏晓冉赶紧打包物资。苏晓冉还带了卷粗线和几根大针 —— 做护膝得用结实的线,免得缝好后开线;又打印了 “冬季器材保养图”,上面画着用稻草裹器材、补刷桐油的步骤,冬天金属器材容易冻裂,得提前教大家护着。
周日一早,天刚亮,两人背着装满粗布、棉花、姜枣茶包的背包往青山村赶。大巴车驶进山区,路两旁的稻田已经收割干净,只剩下整齐的稻茬,路边晒着的玉米串被风吹得晃,空气里带着霜后的凉意,呼出口气都能看见白汽。
快到村口时,就看见赵村长站在老槐树下。他裹着件旧棉袄,手里拎着个布口袋,里面装着晒干的红薯干,看到大巴车,赶紧搓了搓冻红的手,迎上来。
“林医生、苏医生,可把你们盼来了!” 赵村长把布口袋递过来,“村里的红薯刚晒好,甜着呢,你们路上吃。老人们早就去神农庙等着了,说要学做厚护膝,怕冷天干活冻着膝盖。”
跟着赵村长往村里走,路上遇到不少村民。有的裹着围巾,有的揣着暖手的红薯,看到林辰两人,都笑着打招呼,说等会儿就去神农庙帮忙做护膝。
到了神农庙,庙里的火塘烧得旺,暖意扑面而来。几位老人坐在火塘边,手里拿着旧护膝,看到林辰进来,都慢慢站起来。赵村长赶紧搬来凳子,让老人们坐下,又给两人倒了碗热红薯汤。
“大家先暖暖身子,咱们再做护膝。” 林辰喝了口红薯汤,暖意顺着喉咙往下走,“这次做的厚护膝,用旧粗布当外层,耐磨;里面塞弹松的旧棉花,比新棉花还软和,关键是不用花钱,家里的旧衣服拆拆就能用。”
苏晓冉把粗布和棉花分发给大家,赵村长则拿着大针和粗线,给每人递了一份:“俺们村里的女人都会缝补,就是不知道咋裁布才合身,您教教俺们。”
林辰拿起一块粗布,对折后比着自己的膝盖量了量:“裁布的时候,比膝盖宽两寸,长到小腿肚,这样护膝能护住膝盖和小腿,干活的时候不往上滑。缝的时候,先把两边缝起来,留个口塞棉花,塞完再把口缝上,记得棉花要铺匀,别堆在一块。”
村民们围在石桌旁,拿起剪刀裁布。几位大妈手巧,很快就裁好一块,开始缝边;孩子们也凑过来,帮着把旧棉花撕松,小手捏着棉花,软乎乎的,却学得很认真。
“林医生,您看俺裁的这块行不行?” 一位大爷举着粗布问,布边剪得有点歪,却很整齐。
“行!” 林辰笑着说,“稍微歪点没事,穿着舒服就行。您要是缝不动,让旁边的大妈帮忙,大家互相搭把手。”
大爷点点头,赶紧把布递给旁边的大妈。庙里热闹起来,剪刀裁布的 “咔嚓” 声、粗线穿过布的 “沙沙” 声,混着火塘里柴火的 “噼啪” 声,暖融融的。
做护膝的间隙,苏晓冉教大家煮姜枣茶。她把生姜切片、红枣掰开,放进锅里,加了点红糖:“生姜驱寒,红枣补气血,冬天每天煮一杯喝,手脚就不凉了。煮的时候别盖盖子,煮十分钟,让姜味和枣味都煮出来。”
赵村长主动帮忙烧火,锅里的水很快冒起热气,姜和枣的香味飘满了庙院。一位大妈尝了一口,笑着说:“甜丝丝的,还不辣嗓子!以后早上煮一锅,给家里人都喝点,比喝凉水强多了。”
护膝和姜枣茶的事忙完,林辰跟着赵村长去检查康复器材。器材放在庙后的棚子里,轮值员正拿着布擦器材上的霜,看到林辰,赶紧说:“早上来的时候,器材上都是霜,俺擦了半天,就是怕冻裂了。”
林辰摸了摸器材的金属部分,冰凉冰凉的:“咱们用稻草把金属件裹起来,再在外面刷层桐油,又防冻又防生锈。裹稻草的时候要裹紧,别让风钻进去。”
村民们赶紧找来稻草,跟着林辰一起裹器材。赵村长也帮忙,虽然手冻得有点僵,却裹得很仔细:“俺以后每天来看看,稻草松了就重新裹,保证器材好好的,开春还能用。”
中午,村民们留林辰和苏晓冉吃饭。饭桌上摆着蒸红薯、炒花生,还有刚煮的姜枣茶,都是村里的家常吃食。赵村长端起一碗姜枣茶:“这茶好,成本低,家家户户都能煮,冬天喝着暖身子,还能防感冒。”
林辰喝了口姜枣茶,暖意从胃里散开。他看着桌上的厚护膝半成品,笑着说:“等护膝都做好了,大家冬天干活就不怕冻膝盖了,再坚持热敷和按摩,关节肯定不会疼。”
饭后,林辰和苏晓冉去看之前腰累疼的大爷。大爷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腿上裹着刚做好的厚护膝,看到两人来,笑着站起来:“这护膝真暖和,穿上后膝盖不僵了,昨天还去地里捡了点稻茬,一点都不冷。”
两人又去了王奶奶家,王奶奶正喝着姜枣茶,说喝完后手脚不凉了,晚上睡觉也暖和了。林辰帮王奶奶检查了膝盖,没什么问题,心里也松了口气。
准备回城时,村民们都来送他们。有的手里拿着刚做好的厚护膝,说要给两人留着冬天穿;有的抱着晒干的红薯干,硬往背包里塞;孩子们则把自己画的 “厚护膝和姜枣茶” 图画送给林辰:“林医生,下次来教我们做过年吃的好东西呗?”
赵村长把一个布包递过来,里面装着村民们凑的土产 —— 有红薯干、炒花生,还有一本冬季健康记录,记着谁做了护膝、谁喝了姜枣茶,关节和手脚凉的情况都好了多少。
“林医生,谢谢您又来帮俺们。” 赵村长的眼睛有点红,“天这么冷,您还跑一趟,这些法子都好用,俺们都记着呢。”
林辰接过布包,点头说:“您别客气,冬天冷,大家多注意保暖。我们下次来,给大家带点做年食的方子,比如健康的炸糖糕,过年也能吃得舒服。”
车子开动时,村民们站在村口挥手。火塘的烟从神农庙的烟囱里飘出来,在冷空气中散成淡淡的线。孩子们追在车后,手里举着红薯干,大声喊着 “林医生再见”。林辰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青山、晒着的玉米串,还有村民们的笑脸,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温意顺着指尖漫开,驱散了冬日的凉意。
回到城里,林辰把村民们送的红薯干分给科室同事,又跟张教授说了青山村的情况。张教授喝着姜枣茶,笑着说:“你们能跟着天气变,提前准备冬季护理的法子,还用村里现成的东西做护膝、煮茶,既贴心又实用。这‘温暖奇遇’,说到底就是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真心换真心。”
林辰点了点头,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想起白天在村里的场景:老人们围着火塘缝护膝,孩子们帮忙撕棉花,大家一起喝着热姜枣茶,赵村长忙着记记录 —— 这些画面像冬日的暖阳,落在心里踏实又暖和。
晚上,林辰躺在床上,想起赵村长说的 “现在老人们出门都敢穿薄点了,厚护膝裹着暖,姜枣茶喝着热,再也不怕冻着了”,心里暖暖的。他知道,青山村的 “温暖奇遇” 还在继续,而他也会带着这份温暖,在从医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 用山村能找到的简单材料,做最实在的护理;用真心的陪伴,给大家带去最贴心的健康,让每个冬日的山村,都能被暖意裹着,安稳又安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太极医道传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