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刚把中医科的夏初护理清单理完,手机就响了。屏幕上 “赵村长” 三个字跳出来,接起时能听见电话那头的蝉鸣 —— 山里入夏后,日头一天比一天烈,农忙也到了最累的时候。
“林医生,夏景天太熬人了!” 赵村长的声音带着点闷,像是刚从太阳底下回来,“庙后的草药晒不干,有些都长霉点了;昨天李大叔割稻子,中暑倒在田里,幸好被人扶回来。您看这周能来不?”
林辰心里盘算着,草药霉变用单一石灰不够,混点草木灰吸潮更持久,村里烧柴多,草木灰家家都有;中暑的话,薄荷配绿豆煮水最管用,绿豆是村里刚收的新豆,成本低还解暑。他应道:“我们周日就去,带了草木灰和石灰的配比单子,还有薄荷绿豆汤的方子。您先让大家把草药搬到通风的地方,中暑的人多喝凉白开,别再中午暴晒。”
挂了电话,林辰和苏晓冉赶紧打包。林辰装了袋草木灰样品,还打印了 “草药防潮图解”,标注着草木灰和石灰的比例;苏晓冉则带了新收的绿豆,又找了些旧布块,用来缝防潮袋 —— 都是不花钱的法子,村民随手就能做。
周日一早,日头刚冒头,两人背着草木灰、绿豆、布块往青山村赶。大巴车驶进山区,路边的玉米已经长到半人高,村民们在田里弯腰割稻,空气里飘着泥土和稻穗的混合香,热意里裹着农忙的劲。
快到村口时,就看见赵村长和小石头站在老槐树下。小石头怀里抱着个布包,里面是他自己晒的薄荷,看到大巴车,蹦着跑过来:“林医生!俺晒了薄荷,能用来煮解暑的水不?俺还帮着看草药地了,发现有两株草长霉了,俺赶紧告诉村长爷爷。”
林辰接过薄荷,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能用上!你做得好,以后草药地有情况,就及时说,咱们一起想办法。”
跟着两人往村里走,路上遇到不少村民。有的扛着稻穗往家运,有的手里拿着水壶,看到林辰,都笑着打招呼,说 “等会儿去神农庙学防潮的法子”,额头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滴。
到了神农庙,庙里的火塘没烧,只在地上铺了层干草,透着点凉意。几位村民正围着一堆草药发愁,草药上沾着点霉斑,有的叶子已经发黄。赵村长赶紧搬来石桌,把草木灰和石灰放在上面:“林医生,你快看看,这草药还能救不?要是扔了,做草药包就不够了。”
林辰蹲下来,拿起一株草药,胸口的玉佩突然微微发热,一股暖意顺着指尖传到草药上 —— 像是在说,霉斑不重,能救。他松了口气:“别扔,把霉斑剪掉,再用草木灰和石灰混着吸潮,还能用。草木灰和石灰按二比一的比例混,装在布袋里,和草药一起放进陶罐,潮气得快,还能防虫子。”
苏晓冉把布块分发给大家,村民们赶紧动手缝防潮袋。王奶奶手巧,很快缝好一个,装了混合好的灰石:“俺以前只用石灰,没想到混草木灰更好,这法子省钱,还能用在米缸里防蛀。”
小石头也凑过来,拿着个小布块,学着大人的样子缝边。他的小手捏着针,缝得歪歪扭扭,却很认真,缝好后还在袋子上画了个小太阳:“这样就能提醒大家,要把草药放在晒得到太阳的地方。”
林辰看着他的画,心里一暖。胸口的玉佩又热了点,像是在回应这份认真 —— 传承从来不是大人的事,小孩的这份心意,也是传承的一部分。
防潮袋缝得差不多时,日头已经升到头顶,庙里的温度渐渐高起来。林辰想起中暑的事,赶紧让苏晓冉煮薄荷绿豆汤。他把绿豆倒进锅里,加了足量的水:“绿豆要煮到开花,再放薄荷,煮五分钟就行,别煮太久,薄荷味会散。煮好后放凉,喝着解暑,还能当日常的水喝。”
赵村长主动烧火,锅里的水很快冒起热气。小石头蹲在灶台边,帮着递薄荷:“林医生,俺记住了,绿豆开花放薄荷,煮五分钟!以后俺家有人中暑,俺就帮着煮。”
汤煮好后,林辰盛了一碗给之前中暑的李大叔。李大叔喝了一口,凉意在喉咙里散开,笑着说:“舒服!昨天中暑后,头一直晕,喝了这汤,晕劲都轻了。这比买的汽水管用,还不花钱。”
村民们都围过来盛汤,有的还拿着水壶,灌点回去给田里干活的家人。小石头也端着碗,给每位村民递汤勺,还不忘说:“这是林医生教的汤,喝了不中暑,大家干活别太累啦!”
趁大家喝汤的功夫,林辰跟着赵村长去草药地。地里的薄荷长得旺,旁边的金银花也开得热闹。赵村长蹲下来,摸了摸草药的叶子:“俺们按你说的,每天中午把草药搬到庙前晒,傍晚再收回去,现在霉斑少多了。”
林辰蹲下来,掐了片薄荷叶子,胸口的玉佩带着淡淡的温意 —— 像是在认可大家的照料。他说:“等过段时间,咱们把薄荷和金银花收了,混着做成解暑茶包,分给大家,农忙时揣在兜里,泡水喝方便。”
回到庙里时,村民们已经把发霉的草药处理好,装进了新缝的防潮袋,陶罐摆得整整齐齐。小石头正拿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着什么,本子上画着防潮袋、绿豆、薄荷,旁边写着 “灰石二比一”“煮五分钟”。
“俺要把这些法子都记下来,教给村里其他的小孩。” 小石头仰着头说,眼里满是光,“俺们以后就能一起帮村里的人,像林医生你一样。”
林辰心里一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那暖意像是融进了血液里,让他更明白 —— 白胡子老头说的 “神农传承”,从来不是藏在玉佩里的神通,是村民们缝防潮袋的手,是小石头记方子的笔,是每一个愿意帮邻居递碗解暑汤的心意。
中午,村民们留林辰和苏晓冉吃饭。饭桌上摆着炒青菜、煮玉米,还有凉好的薄荷绿豆汤,都是清爽解暑的吃食。李大叔端着碗汤,笑着说:“今年农忙最省心,草药不霉了,中暑也有法子治,都是林医生你的功劳。”
林辰摇了摇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动手,才能把事做好。这就是传承,你帮我,我帮你,把好法子传下去。”
饭后,大家一起把剩下的绿豆、薄荷分装成小袋,每个袋子上都贴着小石头画的解暑图。赵村长把袋子分给村民:“以后农忙累了,就煮点汤喝,别硬扛着,身体要紧。”
准备回城时,小石头抱着个布包跑过来,里面装着他缝的防潮袋和晒的薄荷:“林医生,这个给你带回去,城里要是有人需要,你也能帮他们。俺还会教其他小孩认草药,以后村里的小孩都能帮着做事!”
林辰接过布包,心里满是暖意。胸口的玉佩始终带着温意,像是在见证这份传承的延续。车子开动时,村民们站在村口挥手,小石头举着他的小本子,大声喊:“林医生!俺会把好法子都传下去,不让你失望!”
林辰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青山、绿油油的草药地,还有那道蹦跳着的小小身影,眼眶有点热。他知道,神农医道的传承,已经在这山村扎了深根,像田里的稻穗一样,在日常的风里慢慢长,长在每一个防潮袋里,长在每一碗解暑汤里,长在每一双愿意帮人的手里 —— 这,就是最实在的传承,最温暖的医道。
回到城里,林辰把小石头送的防潮袋放在桌上。苏晓冉看着袋子上的小太阳画,笑着说:“你看,传承早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了,是整个村子的事,是这些小孩的事。”
林辰点了点头,拿起一片小石头晒的薄荷,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在嘴里散开,胸口的玉佩还带着淡淡的温意。他想起在青山村的日子,想起村民们的笑脸,想起小石头认真记方子的样子 —— 这些画面,都是传承该有的模样,都是他要一直守护的模样。
晚上,林辰把小石头画的解暑图贴在书桌前。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图上,也落在胸口的玉佩上。他摸了摸玉佩,心里踏实得很。他知道,青山村的 “温暖奇遇” 还会继续,而他带着这份传承,会一直走下去 —— 把每一个低成本的好法子,传给需要的人;把每一份仁心的暖,续在平凡的日子里,让更多地方,都能有这样的暖,这样的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太极医道传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