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的晨光刚把雁归村的示范田染成金红色,村南的田埂上就响起了清脆的铜锣 —— 老村长握着把磨得雪亮的镰刀,站在最高的谷垄旁,这是晋北 “开镰” 的老规矩,得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先割下第一把穗,讨个 “丰收顺遂” 的好彩头。“今年示范田能有这好光景,多亏了大伙齐心!现在我宣布,开镰!” 老村长的声音刚落,镰刀轻轻一扬,金黄的谷穗就落在竹筐里,田埂上顿时爆发出欢呼声,村民和流民们扛着镰刀、背着竹筐,像潮水般涌进田里,割穗的 “唰唰” 绳、捆扎的 “簌簌” 声混在一起,成了最热闹的农时乐章。
按之前分好的组,老周带着流民青年组负责割穗 —— 他手里的镰刀挥得又快又稳,每割三把就捆成一捆,穗头朝里、秸秆朝外,摆得整整齐齐像小金山。“割穗要留三寸秸秆,不然捆的时候抓不住;捆绳得绕两圈,免得运的时候散了!” 老周一边割,一边教身边的小吴,小吴学得快,没多久就跟上了节奏,额头上的汗滴在谷穗上,也顾不上擦。狗蛋爹则带着另一组负责运穗,他们用木杠抬着大竹筐,筐里的谷穗堆得冒尖,却走得稳稳的,还时不时喊着号子:“嘿哟!金穗子哟!入仓哟!” 号子声在田埂上回荡,把丰收的喜气传得老远。
陆承泽蹲在脱粒场边,调试着借来的脚踏脱粒机 —— 这是公社特意调配的,比人工摔打快三倍。“脱粒时要把穗捆抖松,均匀喂进机器,不然容易卡壳!” 他手把手教村民老王操作,机器 “嗡嗡” 转起来,金黄的籽粒顺着槽口流进布兜,糠壳则从另一侧飞出,落在事先铺好的草席上。晚秋则带着张婶、刘嫂等妇女在晒场翻谷 —— 刚脱粒的谷子还带着潮气,得摊开晒透,她手里的木耙走得匀,谷子在晒场上铺成薄薄一层,像撒了片碎金。“每隔一个时辰翻一次,让上下层都晒到,不然底下的容易捂出霉点!” 晚秋一边翻,一边给刘嫂示范,刘嫂学得认真,还在晒场边插了根竹竿,绑上红布条:“风往哪边吹,红布条就指哪边,翻谷时顺着风向,省劲还晒得匀!”
苏小石头和狗蛋也没闲着,他们挎着小竹篮,在田埂和晒场间来回跑 —— 田边掉落的谷粒要捡,晒场边散落的碎穗也要收,两个孩子眼睛瞪得溜圆,连一粒谷子都不肯放过。“三姐说,一粒谷子能煮一口粥,俺们多捡点,就能多熬点粥给大伙喝!” 小石头举着满是谷粒的篮子,跑得满头大汗,狗蛋也跟着点头,把捡到的碎穗塞进筐里:“这些碎穗能喂鸡,鸡下蛋给俺们吃!” 孩子们的笑声混着机器的 “嗡嗡” 声,让整个赛场都充满了活气。
可天公偏不作美,晌午刚过,西边的天空就飘来乌云,风也变得急起来,李大夫抬头看了看天,大声喊:“要下阵雨!快把晒场的谷子收起来!” 这话像道命令,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 老周扔下镰刀,带着青年们往晒场跑,用木耙把谷子往中间拢;陆承泽关掉脱粒机,和村民们一起把布兜里的湿谷倒进陶缸;晚秋则指挥妇女们用苇席把谷堆盖紧,再压上石头,防止被风吹掀。
雨点 “噼里啪啦” 落下来时,大部分谷子已经收进缸里,只剩晒场角落一小堆还没来得及拢 —— 老周眼疾手快,脱下身上的粗布褂子盖在谷堆上,自己则蹲在旁边护着,雨水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流,却没挪动半步。“这谷子是俺们一刀刀割的,不能让雨泡了!” 老周的声音带着劲,流民青年们也纷纷脱下褂子,和他一起护住谷堆。陆承泽见状,赶紧抱来几块青石板,压在褂子上,晚秋则端来干草木灰,撒在谷堆边缘,防止雨水渗进去。
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半个时辰后就停了,太阳重新出来,晒场的地面还泛着湿光。大伙赶紧掀开褂子和苇席,检查谷子 —— 除了角落那堆沾了点潮气,其他都干干爽爽。晚秋悄悄往受潮的谷粒里拌了点空间的 “干糙粉”(灵泉水晾干磨成的粉,能快速吸潮),却只说是 “李大夫教的,拌点草木灰能吸潮气,晒半天就干了”。刘嫂没多想,赶紧帮着把受潮的谷子摊开,薄薄铺了一层,“太阳还足,晒到傍晚肯定能干!”
傍晚时分,第一天收割的谷子终于全部脱粒、晒干、入仓 —— 老村长带着人用木斗量了量,足足装了五仓,比去年同期多了两仓!“按这进度,五亩示范田能收三十仓谷、十五仓豌豆,够全村吃半年,还能给公社上缴五仓!” 老村长的声音里满是喜悦,村民们都欢呼起来,村民们更是激动得互相击掌 —— 老周攥着刚入仓的谷粒,眼眶有点红:“俺们流民也能种出这么多粮,俺们在雁归村,真有家了!” 狗蛋爹则笑着说:“明年俺们再把示范田扩两亩,争取收更多粮,让村里每个人都能吃饱!”
晚饭时,大灶房特意煮了新脱粒的小米粥,还蒸了豌豆窝头,大伙围坐在槐树下,喝着热粥、吃着窝头,粥里的米香、窝头的豆香裹着暖意,把一天的疲惫都冲散了。张婶给老周添了碗粥:“老周,你今天抢收时护着谷子,真是好样的!以后这示范田,还得靠你多操心!” 老周接过粥,喝了一大口,笑着说:“俺们都是雁归村的人,护粮就是护家!”
晚秋站在仓房门口,摸了摸贴身处的桃木梳,梳齿间似乎还沾着新谷的米香 —— 开镰第一天就迎来丰收,抢收时的同心协力,让流民和村民的心贴得更紧了。她看向陆承泽,他正和老村长商量明天的收割计划,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风拂过装满新粮的仓房,铜锁轻轻作响,那是丰收的回响,也是雁归村人用汗水筑牢的 “家” 的根基,在五月的暮色里,静静散发着安稳的暖意。
当天晚上,田埂上还留着白天割穗的痕迹,晒场的谷子香飘在风里,村民和流民们的家里,都亮着暖黄的灯 —— 他们在盼着明天的好天气,盼着更多新粮入仓,盼着在雁归村的日子,能像这丰收的年景一样,越来越红火。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饥荒年代种田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