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十的清晨,雁归村的打谷场挤满了踮脚张望的农户 —— 两辆挂着 “北京农机所” 红绸的卡车,正缓缓驶来,车厢里的小型收割机裹着防雨布,在朝阳下透着金属的光泽。“来了!收割机来了!” 周娃第一个蹦起来,身后的农户们跟着欢呼,老周握着互助队的锄头,手都有些发抖:“盼了大半年,终于等到这机器了!”
卡车刚停稳,陆承泽就跳下车,身后跟着提着农技包的父亲陆文斌。“承泽同志!陆叔叔!” 晚秋快步迎上去,手里还攥着前几天预培训的手册,“俺们按您寄的图,把场地都准备好了,预培训的骨干也都等着呢!” 陆承泽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指了指收割机:“这机器是北京农机所的新款,适合自留地细作,今天先调试,明天就能教大伙操作!” 陆文斌则蹲在冬小麦地块旁,拔起一棵麦苗看了看:“返青肥施得匀,根扎得深,今年冬麦收成错不了!”
当天下午的收割机调试,成了全社的 “新鲜事”—— 陆承泽打开机器盖,给围拢的技术骨干讲解部件:“这是发动机,启动前要加柴油;这是割台,高度能调,莜麦高就调高点,豌豆矮就调低点;这是脱粒仓,收完能直接把麦粒装袋,省了人工脱粒的劲!” 刘红梅凑在最前面,手里的笔记本记个不停,遇到不懂的就问:“陆同志,要是机器在地里熄火了,先检查哪?” 陆承泽指着发动机旁的油管:“先看油管有没有堵,再查油箱够不够油,按手册上的应急步骤来,别慌!” 调试到傍晚,收割机终于发出 “突突突” 的声响,割台缓缓降下,在空地上模拟收割,农户们围着机器拍手,马大叔说:“以前收一亩莜麦要两天,有这机器,半天就能完,真是省劲!”
三月十二的全社农机操作培训,在打谷场正式开课 —— 陆承泽把 20 名誉培训骨干分成 5 组,每组 4 人,轮流上机实操。第一组的老周握着收割机的操纵杆,手心全是汗,陆承泽站在旁边指导:“慢慢推操纵杆,割台贴近地面,速度别超每小时 2 亩,看着前面的埂,别压到苗!” 机器缓缓前进,割台掠过提前割倒的麦秸,脱粒仓里很快就落下细碎的秸秆,老周看着后视镜里整齐的割痕,咧着嘴笑:“这机器真听话,比俺们用镰刀快多了!” 陆文斌则在旁边教 “农机维护”:“每天用完要擦机器,柴油要过滤,刀片钝了要磨,保养好了,机器能用十年!” 培训结束后,18 名骨干通过考核,拿到了 “农机操作证”,刘红梅举着证激动地说:“俺现在也是合格的操作手了,以后能帮大伙开机器了!”
三月十五的春分,五村的 “新增自留地春播” 正式启动 —— 东河沿岸的 8 亩地,收割机化身 “播种辅助机”(换上点播配件),刘红梅操控着机器,在地里匀速前进,漏种口均匀撒下莜麦种,晚秋跟在后面查密度:“每穴 2 粒,行距一尺,比人工播得匀多了!” 西山脚下的 7 亩地,陆文斌则指导农户搞 “荞麦 + 冬麦轮作”:“今年种荞麦,收完后种冬麦,冬麦的根能固氮,明年荞麦长得更好!” 苏老实背着 “春播监督册”,在地块间核播种量:“马大叔家领了 20 斤莜麦种,实际播了 19.8 斤,0.2 斤是损耗,符合标准!” 路过的农户看着机器播种的场景,都忍不住停下看,邻村的干部说:“五村现在不仅有好政策,还有好机器,俺们也得赶紧申请,明年春播也用机器!”
廉政监督也跟着 “走进农机管理”—— 苏老实牵头制定《农机使用监督细则》,贴在农机站墙上:“农机使用要登记(谁用、何时用、种哪块地),柴油领用要双人签字(领用人 + 监督员),维修配件要记账(买了啥、花了多少钱),防止有人私用机器、浪费柴油!” 第一次领用柴油时,北村的操作手想多领 2 升,说 “怕不够用”,苏老实当场翻出 “每亩耗油量标准”:“你家地 1.2 亩,按每亩 0.5 升算,1 升就够,多领的得还回来!” 操作手红着脸把油倒回去:“俺就是想多备点,忘了还有监督,以后按规矩来!” 陆承泽看着细则,笑着对赵主任说:“五村的监督真是无孔不入,这样管理农机,才能让机器真正帮到农户!”
困难户的 “机械化春播帮扶”,让春播更暖 —— 李婶家的半亩西山地,老周带着农机操作手上门,用收割机帮她播荞麦种,陆文斌还特意给她留了袋 “抗倒伏荞麦种”:“这品种秆壮,秋天不容易倒,收的时候机器也好割!” 流民户老王家没力气翻地,互助队用收割机的 “松土配件” 帮他松完地,再播上豌豆种,老王握着老周的手说:“以前春播要忙半个月,今年一天就完了,还有好种子,真是谢谢大伙!” 到三月底,五村 20 亩新增自留地全部播完种,陆承泽在春播总结会上说:“今年春播比去年快了一倍,这就是机器的效率,以后咱们要多申请农机,让种地越来越轻松!”
三月三十的傍晚,陆承泽父子要回北京了。农户们早早在村口等着,马大叔塞给他们一袋新磨的莜麦面,张婶递上一坛腌豌豆,刘红梅则把自己记满笔记的操作手册送给陆承泽:“俺把您教的都记下来了,以后机器有问题,俺就按笔记修,不让您操心!” 陆承泽接过手册,从包里掏出一张 “农机维护月历”,递给晚秋:“每月该干啥维护,上面都写着,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给俺写信!” 陆文斌则握着苏老实的手说:“五村的监督做得好,要一直坚持,规矩在,日子才能稳!”
卡车缓缓驶离,农户们还在村口挥着手,收割机停在农机站里,夕阳照在红色的车身上,像一块暖玉;新增的自留地里,刚播的种子已冒出嫩芽,绿油油的透着生机。晚秋坐在技术流动站,翻着陆承泽留下的月历,旁边放着《农机使用台账》;老周在核对明天的农机维护计划,刘红梅则在给机器擦油,嘴里还哼着陆承泽教的 “农机操作口诀”。
晚风里,没有了往年春播后的疲惫,只有对秋收的期盼 —— 有了机器的帮忙,今年的收割会更快;有了新种子的助力,今年的产量会更高;有了监督的护航,今年的日子会更稳。五村的农耕,终于告别了 “靠天吃饭、靠力打拼” 的旧时光,走进了 “政策托底、机器助力、协作暖心” 的新阶段。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饥荒年代种田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