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呼万岁的声浪尚未在太极殿前完全平息,新朝的第一缕政令之风已然吹起。苏璃手持传国玉玺,并未急于享受那至高权力带来的眩晕感,而是立刻转身,回到了尚残留着旧帝气息的紫宸殿。对她而言,权力的更迭并非终点,而是践行理念、重塑河山的起点。
殿内,新的内阁重臣与礼部官员早已垂手恭立,等待着新帝的第一道旨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激动、忐忑与历史参与感的特殊气氛。
苏璃端坐于御座之上,那方刚刚承接的玉玺就放在手边。她的目光扫过众人,沉稳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
“宣旨。”
内侍监躬身应诺,展开第一道早已拟好的明黄诏书,朗声诵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统御万方,恩泽所及,岂分亲疏?原皇帝云珏,朕之亲子,秉性仁孝,谦冲自牧。为固国本,全孝道,特颁殊恩:晋封云珏为**镇国安宁王**,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享双亲王俸,见君不参,奉诏不拜。望其安享尊荣,永镇国邦,安乐长宁。钦此——”
这道旨意一出,殿内微微泛起一阵波澜,随即又迅速平息,化作更深沉的敬畏。
“镇国安宁王”!封号中既有“镇国”之尊,又有“安乐长宁”之期,可谓用心良苦。更厉害的是“世袭罔替”与“丹书铁券”!这几乎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保障与荣耀,意味着只要大周国祚不绝,云珏及其子孙便可永享富贵平安,不受朝堂风波牵连。“见君不参,奉诏不拜”更是极大的优待,保全了云珏作为“前帝”和“皇子”的最后体面。
这道旨意,清晰地传递出几个信息:新帝对亲子并非无情,而是给予了最优厚的安置;新朝并非建立在对前朝的彻底否定之上,而是平稳过渡;同时,这也是做给所有旧臣看的——只要安分守己,新帝并非不能容人。
旨意迅速传出宫外,送到了已迁居原安宁王府(现更名为镇国安宁王府)的云珏手中。他捧着那道诏书,看着“丹书铁券”那四个沉甸甸的字,眼眶再次湿润。他知道,这是母亲能给他的、最好的护身符。她不仅兑现了让他“安然”的承诺,更给了他“尊荣”。他屏退左右,朝着皇宫的方向,郑重地、心悦诚服地行了一个大礼。
就在朝野还在消化这第一道充满人情味与政治智慧的旨意时,内侍监已经展开了第二道诏书。这道诏书的内容,远比第一道更具颠覆性,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必将激起千层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观古察今,才德非独钟于男子,巾帼亦多不让须眉。昔有平阳建娘子军以定鼎,今有……(此处略去具体人名,可模糊表述为‘诸多贤淑’)佐政而安邦。为广开才路,唯才是举,使野无遗贤,国得栋梁,特旨:自明年春始,**开女子科考**!”
“女子科考”四字如同惊雷,再次炸响在紫宸殿,也即将炸响在整个天下!
“……女子科考,分乡试、会试、殿试,与男子科考同制、同榜!成绩优异者,授官任职,量才录用,与男子官员同秩同俸!各州府县,当速立女学,延师授课,不得有误!此乃为国取材之大道,敢有阻挠、非议者,以抗旨论!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整个紫宸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不少官员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尽管之前已有风声,太后(如今是女帝)有意提高女子地位,但谁都没想到,她的第一把火,竟然烧得如此猛烈,直接撼动了延续千百年的选官制度之基!
女子读书识字,在一些开明之家尚可接受,但女子与男子同场竞技,考取功名,甚至登堂入室,成为官员?这简直是……简直是颠覆伦常,闻所未闻!
一些老臣脸色涨红,胸口剧烈起伏,显然想要出列反对,但目光触及御座上那双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威势的眼睛,以及她手边那方刚刚承接天命、热乎无比的传国玉玺,再想到北境李靖的支持、程怀亮掌控的禁军、以及镇国安宁王那道安稳的旨意……所有到了嘴边的谏言,又被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新帝登基,权威正盛,此刻触其锋芒,无异于以卵击石。
苏璃将台下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她深知这道旨意会引来多大的阻力,但她必须走出这第一步。她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众卿可是觉得,朕此诏,有违祖制,悖逆伦常?”
无人敢应。
她继续道:“朕问你们,治国需要的是什么?是才干!是能为民请命、为君分忧的才干!这才干,可曾分过男女?昔年平阳公主能以女子之身统领千军万马,助其父平定天下,难道在座的诸位,自认才干一定胜过当年的平阳公主吗?”
她目光如炬,扫过众人:“朕开女子科考,非为标新立异,实为国取真才。天下女子,半数生灵,其中岂无聪慧贤能之辈?禁锢其才华,不仅是她们的不幸,更是国家之损失!朕要的,是天下英才,尽入彀中!唯有如此,大周方能真正兴盛,万世不移!”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冷厉:“朕知道,此举必遭非议。但朕意已决!祖制?若祖制皆对,前朝何以覆灭?伦常?让有才者报效国家,便是最大的伦常!此事,无需再议!礼部、吏部,即刻着手拟定女子科考细则,各州府督办女学,不得延误!”
“臣等……遵旨!”以程怀亮为首的支持者率先躬身领命,其余官员见状,无论心中作何想法,也只能纷纷拜倒,山呼领旨。
这道如同惊雷的诏书,连同“改元凤翔”的通告,迅速通过驿道,发往大周的每一个角落。
“凤翔”年号,取自“凤凰翔于千仞”,既暗合“凤凰临朝”的童谣,也昭示着新帝苏璃励精图治、带领大周翱翔九天的雄心。
而“开女子科考”的诏书,则在天下引起了远比禅位更为剧烈和持久的震动。士林哗然,民间议论纷纷,守旧者痛心疾首,视为礼崩乐坏之始;而有识之士、尤其是那些苦于无法施展抱负的女子及其家族,则在震惊之余,看到了一线前所未有的曙光。
无数的目光,投向了长安,投向了那座刚刚更换了主人的紫微城。所有人都意识到,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时代,真的开始了。这个由女子开创的“凤翔”时代,将会把大周带向何方?
风暴,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昭璃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