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苏府前厅,厅内已坐满了人。苏老爷子与苏老夫人坐在上首,各房儿女按长幼次序分坐两侧,桌上摆着清粥小菜和各色点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抱歉各位,我来迟了。”苏浅浅一身浅灰色练功服,额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快步走进厅内,“今早起得晚了,直接去练了会功。”
苏老夫人慈爱地招手:“不晚不晚,快坐。练功是好事,强身健体。”
苏浅浅在柳氏身旁坐下,接过丫鬟递来的汗巾擦了擦额角。
苏老爷子关切地看着她:“浅浅身体如何了?这些日子看你气色好些了。”
“多谢祖父关心,三哥一直帮我调理着呢。”苏浅浅笑着看向对面的苏杭。
苏杭放下粥碗,恭敬回道:“爷爷放心,我在南疆那边积累了些经验,已经给妹妹换了药方,效果应该会比从前好些。”
坐在苏老爷子身旁的欧青云捋须点头:“杭儿那药方我看过了,配伍精妙,既温补又不燥热,很适合浅浅的体质。”
“一切就拜托欧神医了。”苏老爷子欣慰地道。
柳氏心疼地看着女儿:“调理归调理,你也别太劳累。听说你昨日又在书房忙到深夜?”
苏浅浅拍拍母亲的手:“娘放心,我有分寸的。”
她转头对苏杭道:“三哥,你这也成婚了,不适合再像从前那样四处游历。我在城东有间铺子,位置不错,正好适合开医馆。一会儿用过早饭,你和三嫂一起去看看?”
苏杭与身旁的董蔓婧对视一眼,笑着应下:“好,多谢妹妹费心。”
这时,坐在苏景身旁的曲婉婷怯生生地开口:“浅浅,我...我能和你一起早晨练功吗?看你身手矫健,我也想像你一样。”
苏浅浅有些意外,随即笑道:“当然可以啊二嫂。”
另一边的落明霞也温声道:“若是方便,我也可以加入吗?”
“欢迎之至!”苏浅浅开心地道,“人多才热闹。”
苏老夫人闻言连连点头:“对对对,你们这些年轻女娃娃们锻炼锻炼也好。想我年轻时天天下地干农活,身体倍儿棒。如今你们整天在屋里坐着,反倒容易生病。”
苏老爷子敲敲桌子:“好了,先吃饭吧。填饱肚子才能说下面的事。”
众人这才安静用饭,席间只闻碗筷轻碰之声。
早饭后,各人散去忙各自的事。苏杭牵着董蔓婧的手,按照苏浅浅给的地址寻到了那间铺子。
远远望去,一座二层楼阁式建筑矗立在街角,灰砖墙体古朴典雅,屋顶覆盖着灰色瓦片,飞檐翘角的设计富有灵动之美。正门上方悬挂着同仁堂的匾额,字体古朴大气。门两侧有石质门墩,雕刻精美,既具装饰性又显稳重。
建筑外墙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与灰砖白墙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生机与古韵。木质门窗和栏杆做工精细,透出典雅气息。整座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与周围的古巷、绿树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悠远的传统街景画面。
这...浅浅也太大方了吧?董蔓婧惊讶地捂住嘴,这二层楼的铺面,位置还这么好...
苏杭笑着揽住妻子的肩:妹妹出手,不是精品就是豪品。怎么样,夫人有兴趣和你的夫君一起经营这家同仁堂吗?
董蔓婧娇嗔地瞪他一眼:油嘴滑舌。
两人正要进门,店里跑出来一名小厮。那少年约莫十六七岁,头戴檀色苎麻盖头,身着秋香绿绝衫,下配靛青葛麻缬染裙,腰系檀色裙带,脚穿平头布鞋,打扮得干净利落。
请问是苏家三掌柜吗?少年恭敬行礼,小人姓郑,单名一个宁字。管事的说今日掌柜会来看铺子,让小人准备好一些常用的药材和用品。陈设都已安排妥当,您可看看可有什么需要改正的。
苏杭点点头,与董蔓婧一同走进店内。
药铺内部宽敞明亮,一排排药柜整齐排列,各种药材分门别类,标注清晰。柜台后方的墙上挂着医者仁心的匾额,一侧的架子上陈列着医书和制药工具。二楼设为诊室和休息区,布置得简洁舒适。
苏杭仔细检查了药材的成色,满意地点头:这些药材品质上乘,准备得很周到。
他转向郑宁:你可是懂些医理?
郑宁恭敬回道:小人的父亲早年开过药铺,教过小人一些医理药性。后来家道中落,父亲病逝,小人被管事的收养,一直在苏家的铺子里帮忙。
董蔓婧轻声对苏杭道:这孩子举止稳重,谈吐清晰,是个可造之材。
苏杭点头,对郑宁道:不错,以后你便负责抓药和管理伙计吧。我平日坐诊,若我不在,简单的病症你也可以先帮着看看。
郑宁眼中闪过惊喜,连忙躬身:多谢掌柜信任,小人定当尽心竭力。
三日后,同仁堂正式开业。苏杭听从苏浅浅的建议,打出前三日免费看诊的招牌。
开业当天,前来求诊的百姓排起了长队。苏杭医术精湛,把脉问诊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病症所在。董蔓婧则在一旁协助,她虽不似苏杭精通医理,但心思细腻,对待病人耐心温和,深受好评。
大夫,我这咳嗽已经半个月了,吃了好几服药都不见好。一位老妇人坐下伸出手腕。
苏杭把脉片刻,又看了看她的舌苔:老人家,您这是风寒未清,又添了内热。之前的方子太过温燥,我给您开个清肺化痰的方子,三剂便可好转。
另一边的郑宁也展现出过人的天赋,抓药精准,对药材性味了如指掌。有病人询问药效,他都能详细解说,引得众人连连称赞。
短短十日,同仁堂的名声便传遍了半个京城。不仅平民百姓前来求医,就连一些官宦人家也慕名而来。
这日清晨,苏家前厅内格外热闹。苏浅浅、曲婉婷和落明霞三人皆穿着练功服,额上带着薄汗走进来。
今日你们三人倒是一起来了。文氏笑着让丫鬟添座。
曲婉婷兴奋地说:母亲不知,浅浅教我们的那套拳法真是神奇,练完浑身舒畅。
落明霞也点头:确实,往日坐在房中总觉得浑身乏力,如今活动活动,精神好多了。
苏老夫人满意地看着三个孙媳妇:好好好,年轻人就该多动动。你们看看我,年轻时下地干活,如今这把年纪了,身子骨还硬朗着呢。
说笑间,苏杭夫妇也到了。董蔓婧今日穿着一身淡紫色衣裙,发髻简单挽起,显得温婉大方。
三嫂今日气色真好。苏浅浅笑着打招呼。
董蔓婧微笑回应:这几日在药铺帮忙,虽然忙碌,但觉得很充实。
苏老爷子关切地问:杭儿,药铺生意如何?可还忙得过来?
苏杭恭敬回道:托祖父的福,生意很好。这几日每日接诊不下五十人,郑宁那孩子很是能干,帮了不少忙。
那就好。苏老爷子点头,行医济世是积德的事,你们要用心经营。
早饭后,苏杭夫妇照例前往药铺。今日候诊的人依然很多,其中一位衣着华贵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
请问哪位是苏杭大夫?老者见苏杭出来,连忙上前。
在下便是。苏杭拱手。
老者低声道:老奴是二公主府上的管家。二公主近来身子不适,太医看了多次也不见好转。听闻苏大夫医术高明,特来相请。
苏杭与董蔓婧对视一眼,心知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请稍候,我准备一下便随您去。苏杭道。
董蔓婧轻声提醒:公主千金之躯,诊治需格外谨慎。
苏杭点头:我明白。
来到二公主府上,苏杭被引至内室。二公主萧锦墨约莫十七八岁年纪,面色苍白地靠在软榻上,眉宇间带着几分忧郁。
参见公主殿下。苏杭恭敬行礼。
苏大夫请起。萧锦墨声音虚弱,本宫这病缠绵数月,太医院开的药吃了不少,却总不见好。
苏杭细心为她把脉问诊,又详细询问了病症。最终断定是情志不舒导致的郁证,兼有脾胃虚弱。
公主此症,需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苏杭开了方子,又教了几个安神静心的穴位按摩法,除了服药,公主还需放宽心境,适当走动,莫要整日闷在房中。
萧锦墨闻言微微动容:苏大夫果然与众不同。其他太医只会让本宫静养,却不知整日闷着更添郁结。
三日后,二公主亲自派人送来谢礼,称病情大有好转。此事一经传出,同仁堂的名声更响,连宫中贵人也开始关注这家新开的医馆。
傍晚时分,苏杭夫妇回到苏府,将今日之事告知家人。
苏老爷子听后沉吟道:能为公主诊治是好事,但也要谨言慎行,莫要卷入是非。
苏浅浅却笑道:三哥医术高明,这是迟早的事。不过确实要小心,宫中关系复杂。
这时,郑宁匆匆来报:掌柜的,药铺外来了一位急症病人,症状怪异,伙计们不敢轻易诊治。
苏杭立即起身:我去看看。
董蔓婧也跟上:我与你同去。
来到药铺,只见一位年轻男子躺在担架上,浑身抽搐,口吐白沫。陪同的家人焦急万分:大夫,求您救救他,他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苏杭仔细检查后,断定是癫痫发作。他立即施针救治,又让郑宁抓来镇定安神的药物。经过一番救治,病人的症状逐渐缓解。
多谢大夫!多谢大夫!病人家属连连道谢。
苏杭嘱咐道:此病需要长期调理,我开个方子,你们按时给他服药,平日注意莫要让他情绪过于激动。
送走病人,苏杭对董蔓婧感慨:医者之道,任重道远啊。
董蔓婧温柔地握住他的手:但求问心无愧。
一个月后,同仁堂已在京城站稳脚跟。苏杭不仅医术精湛,更难得的是医德高尚,对贫苦百姓常常减免诊费,赠医施药。郑宁在他的指点下,医术也大有长进,已经能够独立处理一些常见病症。
这日打烊后,苏杭特意留下郑宁:这些日子你进步很快,我打算正式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郑宁惊喜交加,当即跪下磕头:徒儿拜见师父!
苏杭扶起他:既入我门,当时刻铭记医者仁心。
徒儿谨记师父教诲。
夜幕降临,苏杭牵着董蔓婧的手走在回府的路上。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蔓婧,谢谢你。苏杭轻声道,有你在身边,我觉得什么都不可怕。
董蔓婧靠在他肩上:能与你携手行医济世,是我此生之幸。
远处,苏府的灯笼已经亮起,温暖的光芒指引着归家的路。而对苏杭夫妇而言,他们不仅找到了彼此的归宿,更找到了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摆烂首富,王爷争着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