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学习小组的
理科班的学业压力如同逐渐收紧的弦,空气中弥漫着公式与定理的气息。面对更深奥的知识点和更快的教学进度,单打独斗显得愈发吃力。不知从何时起,课间和放学后的教室里,开始自然地形成一个以林长青和苏雨晴为核心的小型学习圈子。
最初是坐在附近的几个同学,被林长青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苏雨晴细致的笔记所吸引,遇到难题时会主动过来请教。渐渐地,这个圈子固定下来,除了林长青和苏雨晴,还有性格憨厚、基础扎实的赵强,思维活跃、善于提问的李明,以及文静细心、擅长总结的陈雪。
放学后的教室,夕阳的余晖将桌椅染成暖金色。六个人围坐在一起,书本和草稿纸摊了满桌,构成了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小天地。
林长青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个小组的“灵魂”。他并非刻意主导,而是凭借其无可争议的知识深度和那种总能直指问题本质的洞察力,赢得了所有人的信服。
当李明被一道复杂的电磁学综合题困住,抓耳挠腮时,林长青不会直接给出答案。他会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出清晰的物理情景,引导李明自己寻找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的联系。
“先别急着列方程,”他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想想,电荷在磁场中运动,本质上受什么力支配?这个力的方向如何判断?”
他会一步步引导,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几个关键步骤,让提问者自己打通思维的关卡。当李明终于恍然大悟,拍着脑袋喊出“原来如此!”时,林长青只会微微点头,眼中带着鼓励。
苏雨晴则扮演着另一种重要的角色。她心思缜密,善于梳理和归纳。她会将林长青讲解的核心思路,用更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方式重新整理,补充上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和易错点。当陈雪对某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配平感到困惑时,苏雨晴会拿出自己整理的“配平技巧口诀”和常见错误类型分析,耐心讲解。
她像是小组的“润滑剂”和“整理师”,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节奏,并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网。
林长青看着苏雨晴在人群中耐心为陈雪讲解的样子,灯光勾勒出她专注而温柔的侧脸轮廓。她条理清晰,语气柔和,总能照顾到听者的理解程度。他的心中悄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与有荣焉的暖流。她的优秀,她的善良,她散发出的那种让人安心的力量,都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吸引和骄傲。
一次,小组讨论一道涉及函数、数列和不等式结合的数学压轴题。题目条件隐蔽,关系错综复杂,几个人尝试了不同方向,都卡在了某个环节。
赵强提出了一种常规思路,计算量巨大;李明想到一个巧妙的变形,但无法证明其普遍性;苏雨晴试图从函数图像入手,却难以精确量化。
讨论一度陷入僵局。
林长青一直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大家的思路。他闭上眼,脑海中“星璇”微转,题目中的各种条件和关系被迅速提取、抽象、重组。数字、符号、图形在他意识的舞台上快速演化,寻找着最优的联结方式。
片刻,他睁开眼,拿起笔。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切入。”他在草稿纸上写下一个看似简单、却直接关联题目核心条件的等式变换,“利用这个恒等变形,可以将隐含的递推关系显化出来。”
他寥寥几笔,勾勒出关键步骤,没有冗长的计算,却如同庖丁解牛,瞬间瓦解了题目的复杂外壳,露出了内在清晰的骨架。
“然后,结合李明刚才想到的变形思路,进行放缩,”他继续道,目光扫过众人,“再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这个不等式链成立。”
他的讲解,不仅给出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一种高屋建瓴的、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他将小组成员之前零散的、受阻的思路碎片,巧妙地拼接起来,形成了一条畅通的路径。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恍然大悟的感叹。
“太厉害了!”赵强用力拍了下大腿。
“原来关键在这里!我之前完全想偏了。”李明一脸佩服。
陈雪看着那简洁的步骤,眼中充满了惊叹。
苏雨晴也抬起眼,望向林长青。他站在桌边,身姿挺拔,神情依旧是那副惯常的平静,但在他清晰阐述思路时,眼中闪烁着的那种掌控全局、洞察本质的自信光芒,让她心弦微颤。
灯光柔和地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在人群中沉稳讲解、眼神专注的他,有种独特的魅力,让她无法移开视线。那股与有荣焉的暖流再次涌上心头,更加汹涌,还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
林长青感受到她的目光,转过头,对上她明亮而带着毫不掩饰欣赏的眼眸。他微微一怔,随即,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意和满足感在心间荡漾开来。她的认可,她的注视,比任何解题成功的喜悦都更让他感到愉悦。
学习小组的存在,不仅提升了大家的学业,更在一次次思维碰撞和互助中,悄然加深着彼此的联结。而对林长青和苏雨晴而言,这个小小的“学习共同体”,成为了他们关系自然生长、情感悄然升温的温床。他们不仅是彼此欣赏的个体,更是在共同前行中,不可或缺的、最契合的伙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神瞳至尊:从学霸到星河帝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